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以司法之力“典”靓美丽中国——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服务保障绿色发展

2025-05-28 09:30 阅读量:2.2万+

华人号:社会能见度

塞罕坝从荒漠变成绿洲,长江因禁渔而重现生机,绿色发展在华夏大地徐徐铺展。

绿色,是新时代的鲜明底色。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征程中,民法典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凝练成法律条文,让绿色原则成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准则,继而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坚定信仰和行动自觉。

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民法典绿色条款,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在健康、舒适、优美生态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权利,服务保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司法赋能,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民法典第九条将绿色原则确立为民事活动的基本原则,将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升至民法基本原则的高度,全面开启了环境资源保护的民法通道。

“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民法典第一百二十六条极具前瞻性和包容性,开启了对包括涉生态环境产品在内的新类型民事权益更为周全的保护。

如何正确适用民法典总则编确立的绿色原则和各分编规定的绿色条款,以服务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唯有聚焦绿色低碳发展方向,强化司法政策措施供给,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的裁判规则体系。

民法典颁布后,最高人民法院积极行动,制定或修订了生态环境侵权、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禁止令保全措施、惩罚性赔偿等司法解释共10个,统一了法律适用标准。同时,充分发挥案例示范引领和规则补充作用,发布了环境资源民事指导性案例12件、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指导性案例6件、民事典型案例94件、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典型案例27件。

民法典的绿色原则和绿色条款,以及密集出台的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融合为明确的理念指引,引导民事主体树立环保意识,在民事活动中秉持绿色理念,承担环保责任与社会责任。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在北京绿色交易所的电子屏幕上,有两笔交易来自远在1900公里之外的青海。

青海某化工公司是一家肩负发电、输电使命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为了完成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该公司通过北京绿色交易所线上交易平台,向深圳某环保科技公司和广州某低碳科技公司购买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以下简称CCER)。交易顺利完成,青海某化工公司提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请求,却如石沉大海。经过两年的等待,这一请求仍未得到积极回应。于是,这起涉碳排放权交易合同纠纷案件进入了北京法院的视野。

本案的核心争议在于“碳资产”用于交易时,买卖双方谁来承担税费。作为全国首例CCER涉税交易案,此案受到了国内外碳市场广泛关注。

北京法院在审理此案时,正确适用民法典第一百二十六条的规定,准确界定CCER系新类型民事权益的客体。判决认为,碳市场交易主体合法拥有的CCER是一种具有交换价值的财产性权利。CCER交易应按照无形资产计算缴纳增值税,并按照合同相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交易价是否含税。

这一案例,让民法典第一百二十六条在实践中得到了生动诠释,让“民事主体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民事权利和利益”的规则有了来自实践的答案。

这起“小案件”的背后,蕴含着新时代司法工作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理期待,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大作为”。

司法的力量,正为碳市场注入信心与活力,助力我国经济社会整体而全面地进行绿色转型。

2024年4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成功通过强制执行程序对被执行人北京某公司持有的碳排放配额(BEA)进行变现,这是北京市首次通过执行程序处置碳排放配额。本次执行积极探索新类型财产处置方式,以高质量执行工作充分激发碳市场活力,实现财产价值最大化,也实现了各方共赢。摄影:申航

司法护航,助力新质生产力腾飞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民法典实施后,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执行全过程,融会贯通适用民法典绿色原则和规则,服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钢铁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余热,将钢铁冲渣水余热等废水废气充分利用变废为宝,不仅能为企业节能降耗创造效益,而且还能满足城市供暖需要,也有利于改变城市热源单一、环境污染等问题。

天津某传热设备公司开发了利用炼钢冲渣水余热供暖技术,与某热力公司签订合同,为其安装“渣水换热器”并提供技术服务,某热力公司按采暖季支付节能效益款。但某热力公司发现设备有漏水问题,影响供暖效果,遂停止支付款项,双方因此产生争议诉至法院。

在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针对该案涉及的核心设备及其运行流程启动鉴定程序,协同鉴定专家确定换热器漏水原因,助推传热设备公司升级改进现有技术方案,同时在判决金额中充分考量了上述技术创新因素。

最终,人民法院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根据民法典第九条绿色原则和第五百零九条第一款、第五百六十五条第二款关于合同履行、解除的规定,切实保障了能源管理服务方分享节能效益的合法权益。

这一裁判理念,向社会传递了人民法院充分考虑新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实践性,加大对生态环境科技、绿色低碳技术等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力度,推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的鲜明态度。

企业破产重整的过程是无限接近新质生产力的求索之旅。

有着拯救和出清两大功能的破产审判,在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浙江法院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持续打造“破产司法保护领先地”,图为2024年4月,浙江高院副院长蒋卫宇(前排右一)到富阳调研回访鼎升公司,了解企业重整成功后的经营情况。资料图片

跳出此前仅关注经济价值考量的惯性思维,民法典实施后,人民法院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破产重整全过程,从环境问题的修复治理、费用安排,到重整计划的制定及执行等方面探索建立灵活高效的工作机制,使重整成为助推困境企业一举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路径。

上海法院在审理某实业公司破产清算转破产重整案时,贯彻民法典第九条绿色原则的立法精神,通过成功引入投资人投入资金8700余万元,将环境污染治理作为实现重整价值的重要考量因素,协同推动长江流域减污降碳源头治理和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企业重生、生态保护和债权人利益最大化的有机统一。

司法守护,让人民共享绿色红利

绿色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依归,人民是最终的受益者。各地法院重视人民群众对与生态环境相关民事权益得到更好保护的深切期盼,在适用民法典绿色原则的过程中,将增进人民福祉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司法裁判全过程,让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幸福红利。

家住吉林省长春市的孟女士订购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她原本计划在自家的停车位安装一个充电桩,不料物业公司对此予以拒绝,理由是小区地下车库电容量不足。孟女士将物业公司告上法庭讨个公道。资料图片

如今,新能源产业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车以超越想象的速度发展壮大。厦门市民赖某就面临着新能源汽车开回了家却没地方充电的尴尬。他向小区物业公司要求出具同意安装充电桩的相关证明,却遭遇百般阻挠。无奈之下,赖某诉至法院。

福建法院根据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二百七十三条关于业主对专有、共有部分权利义务的规定,将在小区充电设施建设时予以配合、提供出具同意安装充电桩的证明材料等便利,纳入物业服务的义务范围,依法保障业主权益。同时明确,物业服务企业应采取合理措施,协助安装管理、维护充电基础设施,保护业主的人身及财产安全,消除安全隐患,预防损害发生。

案件判决后,最高人民法院指导各地法院广泛宣传裁判要旨,注重将正确适用民法典、护航绿色发展的司法实践作为做实规则引领、释法说理的有效依托,通过鲜活的个案及时准确传递司法政策导向,用心用力用情守护好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万里长城,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记忆,蕴含着团结统一、坚韧不屈的民族精神,为人民提供深厚的精神滋养。当某石料加工公司非法占用文物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修建石料加工厂,造成长城遗迹周围大片林地裸露空化,谁来保护长城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

河北法院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关于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赔偿范围的规定,判决侵权人某石料加工公司立即停止侵害、修复环境或承担修复费用、赔偿生态功能损失等费用、向社会公众道歉、承担鉴定费用。

民法典实施以来,各地法院在环境资源侵权案件审判中积极探索创新责任承担方式,为生态环境修复注入了新活力。技改抵扣、碳汇认购、将环境治理费用纳入共益债务范围等裁判执行创新方式,将环保科技、绿色金融融入司法实践。代履行、定期回访与第三方监督等执行方式,确保修复工作落地有声。适用惩罚性赔偿对严重侵权行为重拳出击,为生态环境的系统治理和有效修复提供了更多选择和保障。

多样化的责任承担方式不断优化生态修复路径,不仅显著提升了司法效率与公信力,更促使侵权人增强责任意识,主动履行修复义务。同时为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汇聚起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

司法引领,世界瞩目“中国之治”

“为了一种美丽的鸟,中国正在学会放弃。”

当这行字出现在世界环境司法大会屏幕上,环境资源领域贯彻实施民法典的“中国之治”正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资料图片

美丽的绿孔雀,是濒临灭绝的稀有动物。云南法院审理绿孔雀预防性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时,查明被告公司在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建设水电站,将危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绿孔雀等物种的生存环境,于是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关于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的规定,判令被告公司停止水电站建设,待按要求完成环境影响后评价、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后,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视情作出决定,切实守护住绿孔雀等濒危物种赖以生存的家园,被联合国评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典型案例。

臭氧层负责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保护臭氧层,就是守护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中国始终秉持对全球生态负责的态度,积极履行《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环境保护进程。

在浙江,一场司法与环保的协同作战正悄然展开。浙江法院审理的某保温材料公司违法使用受控消耗臭氧层物质案中,依据民法典第九条绿色原则的立法精神,以及大气污染防治法关于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法律要求,判令被告企业赔偿生态环境损害。

这一判决充分彰显了中国司法对环境违法行为的零容忍态度,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库收录其中。

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民福祉,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也攸关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国法院统筹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积极推动环境资源司法国际交流与合作,以鲜活案事例展示环境资源领域贯彻实施民法典的“中国之治”,彰显了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中从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方案。

法徽闪耀,守护绿水青山;司法之力,“典”靓美丽中国。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梦中画卷,正成为人民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

来源:人民法院报·3版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以司法之力“典”靓美丽中国——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服务保障绿色发展》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德国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