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迹”忆建瓯

2018-07-30 10:21 阅读量:5.8万+

华人号:福建城事

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3000多年,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3000多年历史的建瓯留下了璀璨的传统文化和众多的历史遗迹。有福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被誉为“南有开元、北有光孝”的佛教圣地光孝禅寺,有闽国帝都标志性建筑“五凤楼”(鼓楼),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苑御焙遗址、东岳庙,有全省现存规模最大、具有浓郁宋代建筑风格的建宁府孔庙,还有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通仙门等4处古城门。

(建瓯东岳庙,又称东岳行宫,位于城东郊三里白鹤山麓)

“在府城东,晋时望气者言,山有异气,命工凿之,朝凿暮合,又有鹤翔其上,因名,山之麓有东岳行宫。”明《建宁府志》对东岳庙进行了记载。东岳庙占地40余亩,是目前福建省为数不多的古代道教建筑之一,就其主体建筑“圣帝殿”的规模、形制,以及文物价值而言,堪称全省仅见。

出东门,行三里,过奈何桥;经孟婆亭,到东岳庙前,只见绿树红坪,殿宇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鹅蛋石路,拾阶登门,门匾“岱宗隆祀”。进入山门,再登石级,过天王殿,就是一排前殿,供奉十殿阎王,再上为戒台,坐南面北朝向大殿。整座建筑工艺精巧,保存着唐、宋、明、清各代的建筑风格,对研究我国的古代建筑和现代仿古建筑,具有重要的考古和参考价值。

东岳庙还是《福建日报》的创刊之地。1949年7月初,正在筹建中的《福建日报》社长杨西光、总编辑何若人,率一支新闻中队随省委机关从上海出发,挺进福建,驻扎在建瓯东岳庙,为即将诞生的《福建日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2006年,建瓯东岳庙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瓯光孝寺)

建瓯光孝寺----八闽著名佛寺之一,原名“南山光孝寺”,位于城南约1公里处,是福建省一座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环境清幽、景致雅奇、名闻中外的十方大丛林的古刹大寺,是各方来客游览、谟拜的圣地。

光孝寺始建于六朝陈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唐称“隆兴”,北宋称“景德”“天宁”“万寿”,南宋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改称“报恩光孝禅寺”。光孝寺的“命途”极为坎坷,在元末时毁于兵燹,明洪武重建后,又在嘉靖时期毁于火灾,万历又重建,续后清康熙及光绪两番增修,民国十四年亦曾维修,迄今已有1430余年历史。

值得一提的是,光孝寺殿宇多为木质结构,佛像大多硕大高耸,规模宏观之木质建造佛殿,在福建省极为罕见。据历史资料记载,鼎盛时曾聚集无数海外僧侣,日本佛教真言宗创始人空海大师也曾到此参拜学习。在光孝寺受戒的僧人,侨居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传播法者更是不在少数。

(北苑御焙遗址位于市区东北15公里东峰镇今凤山茶场内)

“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说的就是建瓯的北苑贡茶。数年来发现了五十多个遗迹点。北苑御焙茶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王龙启元(933年),持续上贡时间长达458年。历史上被冠以“北苑贡茶名冠天下”之誉。北苑是宋元时期著名的宫廷茶园,中国古代茶都。据《建瓯县志》载:“闽龙启元年凤凰山茶园列为皇家御茶园,因该园地处闽都北部,故称‘北苑’”。由宋至元明,历代朝廷都在北苑设有漕司行衙,重臣丁渭、蔡襄等曾在此督造贡茶,所产北苑“龙团凤饼”“密云龙”等贡品堪称精妙绝伦。

与凤凰山北苑御茶园相隔着一条建溪河的正对面还立有一个庆历戊子仲春朔时期记载北苑茶事的摩崖石刻。正面楷书石刻有:“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记录了北苑贡茶的最盛之时。

北苑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我国古代茶史提供了有力的佐证。2006年北苑御焙遗址作为宋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瓯文庙,即原建宁府学文庙,位于市区仓长路)

建瓯文庙,又称孔庙,拥地10亩有余的庙宇有棂星门、步云桥、伴池、前殿、大成殿、明伦堂、藏经阁、崇圣祠等建筑10余处。这些建筑均仿山东曲阜孔庙的建制,分三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长达800米的中轴线上。其中大成殿由34根大楠木组成柱群,按宋代营造法式,利用"歪材正用"的原理,构成独特和高超的建筑工艺,气势轩昂,十分壮观。庙内正中祀孔子塑像,两旁为四配(颜回、曾参、孔及、孟轲)。

文庙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但初建年代不详,应追溯至北宋宝元年间建州立学时,为八闽府级孔庙之冠。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毁于兵火,绍兴二年(1132年)重建时,府学合一。绍兴十四年(1144年)毁于水,之后屡毁屡修。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光绪五年(1879年)建成。

1991年,文庙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镇南天”“恩迎北极” 两块牌匾雄伟地悬挂在五凤楼的南北两面。五凤楼又称鼓楼,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同样是几历毁圮,几经修建。五代十国时,闽国王延政于天德元年(公元943年)据建州称帝,将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设置的建安县的南城门城楼改建为“五凤楼”,以显示“凤集瑞”的帝王气象。楼下的拱洞基础故址保存至今达一千八百多年。

如今新建的鼓楼,坐南朝北,采用明清重檐歇山式建筑风格,宽26.5米,纵向长17米,高28米,雄伟壮观,巍峨耸立。主楼有双层飞檐、四围红柱和雕梁画栋,极富古城风韵,又具时代新姿。

鼓楼,已成为建瓯的标志性建筑,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景观。鼓楼,它目睹了千年变迁的沧海桑田,也将见证建瓯奋起腾飞的灿烂明天。

通仙门位于建瓯城南,现存的城墙主体是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按府级城门规格重建的。城墙高6米,门洞高4米、宽5米、纵深24米,这样的纵深是苏州盘门的两倍。城门上有一座存留的城楼,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城楼上供奉着太保神像,所以人们又叫它“太保楼”,是我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城门城楼。

通仙门集中体现了南方城门建筑的精致风格。北方的城门一般是呈一字形,攻防面对面一字展开,而通仙门呈“凹”字形,三面防守呈包围状,易守难攻。城门内还设置了三道坳坎作为退守伏击的防线,有时还故意让部分敌人进入城门,放下闸门,在城门内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包围圈,敌方便进退无路了,“瓮中捉鳖”这个词就是出自这里。这样的设计不由得让人惊叹古代筑城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非凡智慧。

除此之外,建瓯还遗留众多蕴含文化特质的古建筑、古遗址。

古廊桥

善见塔

东游党城古民居

明朝太师杨荣故里

朱熹遗址—艮泉井

郑氏养蒙书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迹”忆建瓯》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