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08:27 阅读量:1.6万+
华人号:社会能见度研发“记忆剪辑”“梦境胶囊”技术,窃取旅客们的“记忆数据”,是否触犯法律?如果把“记忆”转换成“个人信息”,在现实社会中会触犯哪些法律法规……
伴随着《大侦探合议庭》中法官和学者的讨论声,第12期节目步入尾声,《大侦探·拾光季》迎来圆满收官。
在本季节目中,《大侦探》延续了以往的制作水准,案件设计不断创新,场景道具制作精良,社会话题环环相扣,普法内容紧贴热点,为广大观众带来了12场沉浸式的豪华推理盛宴。
作为《大侦探》节目衍生环节,由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高校学者组成的《大侦探合议庭》以专业的视角拆解案件、讲解法律,一如既往获得广大“推理迷”们的热烈追捧。
十年磨一剑,精彩不间断
《大侦探》系列节目走过十年,凭借引人入胜的案件题材、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饱满多元的人物塑造,以及兼顾娱乐性与知识性的节目特色,在诸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
节目通过嘉宾角色扮演,营造神秘莫测的“案发现场”,带领观众完成一次又一次逻辑推理,共同找出“幕后黑手”。时而妙语连珠,时而惊现反转,跌宕起伏的推理过程为广大观众带来紧张刺激的感观体验。不仅如此,节目巧妙地将法律知识、社会问题寓于案件故事中,每期聚焦一个热点话题,用案例故事传递法律知识,传播社会正能量。
十年来,《大侦探》不断自我升级,角色、布景、道具、规则等元素不断创新。自第七季开始,节目推出衍生普法环节《大侦探合议庭》,邀请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和高校专家学者,以案件故事为载体,进行案件拆解、现象分析和法律知识解读。法官和学者通过剖析案件细节、讲解相关法律条文和量刑幅度,打破传统普法方式的局限性,让枯燥的法律知识变得趣味盎然。《大侦探•拾光季》继续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推出《大侦探合议庭》,由当期故事案件还原、真实案件延伸讨论、出具量刑建议书三个环节构成,进一步加大了以案释法的力度。
鲜活案例“加工”,全民普法“加料”
利用网络舆论,恶意炒作、编造谣言达到引流目的,该如何定义这种行为?
通过仅退款或者寄空包的行为来赚取商家便宜,甚至组织专门的群聊来从中获利,触犯了哪些法律规定?
患有人格分裂的人物参与投毒,虽未直接致受害人死亡,是否需要承担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
本季《大侦探》共推出了12个推理故事,并由此引出关于对打击营销号乱象、跨境电信网络诈骗、规范医药行业、体育行业兴奋剂、劳动者权益保护等时下热点法律问题的讨论。部分故事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案例,这也充分体现了典型案例在普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当下,盗墓题材的影视、文学作品热度不减。第3案《芒山笔记》的故事围绕“盗墓”展开,法官在节目中深入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提醒公众依法保护文物,共同守护好中华文明的历史瑰宝。
有些人出国旅游或工作,却不幸被诱骗至诈骗园区,被迫从事电信诈骗活动。在第5案《黑蛋大劫案》故事中,法官介绍了跨境诈骗呈现出的团伙化、网络化等新特点,警示公众增强防范意识,时刻注意隐私安全,遇到诈骗第一时间报警,共同遏制跨境电信网络诈骗高发势态。
以案释法,是《大侦探》系列节目一以贯之的重要立足点,也是破解普法专业壁垒的一把钥匙。节目通过将抽象的法律条文嵌套于跌宕起伏的悬疑叙事中,让观众在参与推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理解法律条文背后蕴含的法理与情理。
在第10案《疯狂的人生》故事中,故事主人公长期超负荷工作,反映了当代部分打工人的职场困境。法官在普法“支招”的同时,介绍了最高人民法院推出人民法院案例库、“法答网”两大举措。人民法院案例库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收录加班费争议、工伤维权等多场景的劳动权益指导与参考案例,为劳动者提供维权参照。
聚焦青春成长,引领价值导向
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国内首档普法教育推理节目,《大侦探》开创的“普法教育”+“推理综艺”跨界范式,将严肃法理转化为流行文化符号,正在重塑全民普法教育的传播生态,在年轻群体中掀起“学法”热潮。
《大侦探》系列节目巧妙地融合娱乐性与教育性,在探寻案件真相的同时聚焦社会议题、反思一些乱象,重在引导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树立正向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矛盾靠法”等理念以青少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落地生根,鼓励大家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使正值成长中的青少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守护正义的力量。
纵观《大侦探》十季,每一季都有聚焦青少年成长主题的案件故事,《大侦探·拾光季》延续了这一制作方向,为广大青少年群体量身定制属于他们的“普法课堂”。
在第4案《流星来的那一夜》故事中,医师以体罚、精神虐待等方式来达成所谓的“改造孩子”的效果,将所谓“不正常”的少年变得“正常”,酿成悲剧。法官否定了这种违法行为,提示家长提高警惕,对“问题孩子”多一些耐心,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在第8案《约定的木马岛》故事中,教练长期对未成年人实施虐待行为,触犯了法律。法官寄语青少年群体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察觉危险信号时勇敢说“不”,第一时间向可信赖的成年人或专业机构求助,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同时,法官强调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要强化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教会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随着《大侦探·拾光季》圆满落幕,回味本季精彩之余,相关普法知识也逐渐深入人心。十年深耕细作,十年不断跨越。未来,这档“国民级”推理综艺将继续突破边界,延续“跨界普法”的基因,以更鲜活的案例、更深刻的议题、更沉浸的体验,继续为观众奉上推理与法治交织的视听盛宴。
来源:人民法院出版社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