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放大镜中的求索之光

2025-05-28 09:38 阅读量:3.8万+

华人号:华人头条—安徽

提要:凌义峰同学是合肥工业大学物流管理系24级本科生,由于视神经缺陷,他必须借助放大镜才能进行阅读,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付诸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同桌刘瑞阳同学通过细致敏锐的观察,结合经济学成本理论,解析了放大镜背后的求索之光,运用无声的文字,不仅刻画出了工大学子“刻苦学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而且还映射出了“经济学”示范课程思政教育之光。

经济学授课老师孙超平教授的诗句 “学习不觉已春分,一寸光阴一寸金。若非相约来赏春,理工经管正追寻”,恰似一枚书签,已然夹在经济学课本的扉页。每当在图书馆看见班级凌义峰同学用放大镜逐字研读的身影,便愈发觉得,那些曾以为遥远的经济学理论,早已在生活的褶皱里写下注脚。

破窗效应:知识堤坝上的防微杜渐

凌义峰同学的课本是我曾见过最“经济学”的课本——几乎每页都有红笔标注着“此处易混”的字样。例如,企业歇业停产点公式需对照奶茶店案例。由于视神经缺陷,他必须将放大镜贴近纸面才能辨认文字,但这反而让他对“破窗效应”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他曾指着经济学课本上模糊的歇业停产点公式说:“对我而言,每个未被澄清的概念都是松动的‘堤岸之蚁’,放任不管就会像企业忽视可变成本的亏损,最终冲垮整个知识体系。”

这种对细节的执着,在一次课后答疑中让我深受触动。凌义峰同学举着放大镜凑近老师的板书,逐行核对“边际成本曲线”的推导:“如果把‘知识掌握’看作生产过程,我的‘可变成本’是阅读时间,‘固定成本’是视力限制。每搞懂一个难点,就是用‘知识收益’覆盖‘时间成本’的过程。” 在他的笔记本上,“破窗效应” 配图旁工工整整地写着《韩非子》的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这应该可以视为一个学习者对知识漏洞的警惕,以实际行动践行“及时止损” 的教诲。

聚合效应:校园里的协同共生智慧

老师常以“学霸宿舍全员保研”阐释聚合效应,而凌义峰同学的存在本身,便是这种效应的注脚。他所在的自习区,总有同学受其影响主动保持安静,形成默契的 “学习生态圈”。就像《论语》“君子和而不同” 的现代演绎,每个人的专注成为他人的 “正外部性”,使整个区域的学习效率无形提升。

某次高等数学课作业,我把微小的包装损耗当作可以吹走的蒲公英,他却用放大镜将这些 “蒲公英” 聚成一团火。在成本曲线的拐点处,他的红笔轻轻一点:“你看,它们在这里会醒来。” 那些被我忽略的数字,在他的 Excel 表格里长成了陡峭的山峰,原本平缓的线条在产量增加时突然昂首,仿佛在诉说:“再小的存在,也会在时光里积攒改变的力量”。

他处理误差项时的认真,让四位小数成了守护真理的哨兵。“数学的误差会生长,就像生活里的小疏忽。”他的声音混着翻书的窸窣,在安静的自习区荡起涟漪。后来我才懂,凌义峰同学哪里只是在解一道题?他是在用放大镜般的专注穿透世界的朦胧——当命运为视界划定固定的边界,他偏在流动的光阴里,将每个专注的刻度锻造成超越局限的钥匙:原来所有被定义的固定成本,终将在可变的执着中,显影出理性与生命的共通方程。

凌义峰同学用放大镜丈量的不仅是数学公式,更是经济学规律的微观显现。他让我们明白,无论是高数中的极限运算,还是经济学中的成本分析,本质都是对“变量关系”的精准把握。那些藏在小数点后的细微差异,在现实经济运行中会以“边际效应”的形式被放大,成为决定企业盈亏的关键。这种跨学科的思维联结,或许就是老师期许的 “理工经管正追寻”—— 在严谨的理科训练中,看见经济学的现实肌理。

结语:经济学是照见现实的一面镜

每当路过图书馆,看到凌义峰同学伏在窗边的身影,放大镜在阳光下投下细碎的光斑,我总会想起老师的话:“经济学的温度,在于它关注每个个体如何在约束条件下做理性选择。” 凌义峰同学用放大镜丈量的不仅是文字,更是经济学的本质——接受无法改变的“固定成本”,专注于可优化的“可变成本”,在破窗与修补中守护知识的完整,在聚合与共生中创造价值。

老师的诗句,此刻有了新的含义:所谓 “理工经管正追寻”,追的是凌义峰同学般对知识的执着,寻的是经济学与现实的共鸣。当我们学会用“破窗效应”审视自己的懈怠,用“聚合效应”珍惜身边的互助,用“成本收益”规划未来的选择,便是对凌义峰同学最好的致敬,也是对经济学授课最深的领悟。

393922438124503773

每当我翻开经济学课本,看见扉页上的诗句,总会想起凌义峰同学笔记本扉页的自勉:“哪怕世界在眼中只有模糊的轮廓,也要用理性的光芒,照亮属于自己的最优解。” 这或许就是经济学赠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它让我们在生活的褶皱里看见规律的纹路,在细微的选择中照见人性的光芒。那些曾被我们视为遥远的理论,原来早已融于某个专注的身影,某个认真的批注,某个彼此影响的温暖瞬间,犹如凌义峰同学镜片下的光斑,虽微小,却足以照亮知识与现实的鸿沟,让我们在理性与感性的交织中,看见属于每个个体的璀璨星空。

文/ 刘瑞阳;图/ 闫梦婷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放大镜中的求索之光》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波士顿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最新资讯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