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13:59 阅读量:6.9万+
华人号:多彩宁德▲ 供图/黄小黄
2000年之前的某一天,在白云山景区内的上游建设水电站,截流蓄水后,一片湮没在溪水中的大规模壶穴群浮出水面。从此之后,这不仅变成了奇特的地质乐园,还引发了学术界讨论至今的话题:这些神秘洞穴,究竟是冰川遗迹还是流水杰作?
2025年3月25日至3月28日,「中国国家地理·寻美中华」团队来到了宝藏小城——福建福安,感受福安的人杰地灵。行程的第三日,我们带领自然专家和网络媒体博主们前往本次活动的重头戏之一「白云山九龙洞」,与山峦和溪谷面对面。
在闽东的群山之中,福安白云山如一位安然自若的隐士静卧于此。这里峰峦叠嶂,溪流纵横,隐藏在山间的壶穴群名为九龙洞,不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一部记录地球演化的立体史书。
站在九龙洞入口处,湿润的凉风迎面拂来,如同大地与你同呼吸。它的价值远不止于视觉震撼——当我们以「地球记忆的保存者」这一独特视角重新审视这些火山岩、壶穴和地下河流时,会发现它们实际上是地球以最原始最纯粹的方式书写的「慢哲学」教科书。在这个万物加速的时代,九龙洞所展现的是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极端缓慢,用时光的刻度尺测绘出几千、几万、几亿年的地理群像。
起源——来自远古的「自然之刀」
这些自然奇观的诞生,要追溯到大约9500万到1亿年前的晚白垩世早期。当时,剧烈的燕山运动使炽热的岩浆从地壳深处向地表涌动,在冷却过程中形成了特殊的晶洞碱长花岗岩。这种岩石内部发育着纵横交错的节理和裂隙,就像一块布满细纹的画布,等待着自然之手去描绘和雕刻。
2007年,中国地质科学院韩同林教授考察后提出了轰动一时的「冰臼说」。这一理论认为,九龙洞的壶穴并非普通水流形成,而是第四纪冰川融水作用的产物。在洞壁上发现的冰川擦痕、韧性剪切带等特殊构造,特别是那些新月形的凿口,都被认为是冰川存在的确凿证据。
一幅冰河时期的壮丽画卷被描绘出来:巨大的冰川覆盖着这片土地,融水从冰缝中倾泻而下,裹挟着冰碛物质,以惊人的力量冲击着基岩,最终雕琢出这些巨大的壶穴。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的专家们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为「壶穴说」提供了更多支持证据。他们在穆阳盆地更新统II级阶地钻孔中发现了晚更新世早期的孢粉化石,这些化石显示当时该地区生长着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林下草本植物茂盛,反映的是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与冰川时期的严寒景象相去甚远。
此外,壶穴仅集中分布在几条主要溪流的河谷中,而相邻的山谷却难觅其踪,这种选择性分布也更符合流水侵蚀的特征,而非冰川作用的广泛影响。
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两种地貌的形成都遵循流体侵蚀的基本原理:当水流(无论是冰川融水还是河流)携带沉积物对基岩表面进行持续磨蚀时,会在岩石上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凹坑。但「壶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更广义的术语。
九龙洞壶穴群在蜿蜒大约9.5-10公里的溪谷中缓缓铺展,形态之丰富、规模之宏大、类型之齐全,堪称一座活的「壶穴博物馆」。有的像莲花般舒展花瓣,有的似金蟾匍匐静卧。
瀑布冲击造就的跌水壶穴气势磅礴;漩涡流雕琢的瓮状壶穴圆润深邃;相邻壶穴贯通形成的串珠壶穴如珍珠项链;而那些不规则的心形、匙形、菱形、壶穴、瓢状等壶穴,则像是大自然随手挥就的写意画,灵动而光彩熠熠。
横屏观看
同样,科学认知的形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观察到假说的提出,再到争论和验证,每一步都需要时间和耐心。
如今,虽然「冰臼说」与「壶穴说」的争论仍未完全平息,但这场学术辩论本身已经丰富了人们对九龙洞的理解和认知。或许正如道家所言「道法自然」,面对这样的自然奇观,我们既需要科学的理性分析,也需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九龙洞的魅力,正在于它完美融合了已知与未知,在确定的美感中保留着未解的云团,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探索者前来朝圣。
傅强老师于白云山九龙洞
白云山九龙洞瀑布
这些沉默的岩洞向我们昭示着自然界最深邃的智慧——柔软的水流可以穿透最坚硬的岩石,漫长的时光能够成就最伟大的创造。褪去现代社会的喧嚣,九龙洞的流水声依然在诉说着永恒的真理,等待着每一位用心聆听的访客。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