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印象卢氏】湖光山色山河口

2023-11-10 08:31 阅读量:6.5万+

华人号:i游河南

弹指一挥间,时过又境迁。那条横亘南北古老的洛河上,水电十一局的工人们用智慧和双手在山河口建起了全国第一座拱形大桥,告别了老辈人世代相传靠艄公撑船的历史。故县水库的兴建,也使涧底村以特有的韵律和魅力吸引着来自省内外的游客。看湖、看桥、钓鱼、游泳、坐轮胎游、划小木船、乘大帆船、欣赏湖光山色、品味落日余辉、遥听牧童短笛、纵谈老君犁河的传奇故事、解读“神禹导洛”的远古神话,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西晋左思说,“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今天,我们能否把隐藏民间的厚重历史点击发光,融合现时的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的资源优势,使这里成为窥视大美山河口的一个广角镜,成为湖光山色旅游之地的后起之秀呢!

而今,兴建于独拱桥西端的神禹导洛处碑文历经风雨的侵蚀,看上去有点模糊不清。但虽是这样,历史悠久,古韵厚重的碑文给我们留下了文明辉煌的财富。依照旧址而建的那个门楼型的牌匾正昭示着“高霞孤举以飞翔兮,神光荡其合离”的意境,而这样的禅机是需要人去领悟而不可以说破的,人生也有很多的禅机,关键是我们领悟的程度了。面对这媚丽的自然景色,我感受到了山河口自然山水的神奇,陶醉在山水构筑的意境里,仿佛觉得身体已经成为山水的一部分了,想起古人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青山见我应如是”,大概也是相同的感受吧,真是“想看两不厌,唯有山河口”了。

挖掘尘封的档案,抛开岁月的沉淀,留存下来的文字让我想象出历史上的高庙山应该是水清石润,因为岁月的侵蚀只留下斑驳的记忆。古老沧桑的神禹导洛处的碑文也许还沉寂在大禹沟深处的某一沟壑里,静静地等待时间的淘洗,惟有那“神禹导洛处”的遒劲的字迹和这独拱桥还见证着岁月的履痕。桥身虽已三十多年,历经风雨侵蚀,仍旧坚强地挺立着。春雨润湿的草芥艰难地爬上了它的身子,显露出古老生命中蕴蓄着的不屈的活力。栏杆上雕刻的水泥花纹已有点脱落,却依然透出一股魅人心魄的亮色,给游人一种将入画境的感觉。“山有江河,汇于其下”。洛河的水溪,一路山歌,一路逶迤,穿行于此,该是何等的气派。古人有诗云:“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洛河的水在桥下匆匆流过,到洛阳汇入伊洛河至巩义汇入黄河一路东去,气吞山河,势如澎湃。

从东西方神话传说来看,远古时期,地球上的确经历过长时间的洪水期。治水,这是一场浩大的先民壮举,而这场壮举的领导者、践行者,就是大禹。山河口,便是这场壮举的一个沉默的见证者。做利民之事的,人们会永远记住他。我的耳边响起了浙江会稽祭祀大禹时,纯净的童声一齐歌唱:“我思古人,伊彼大禹,洪水滔天,神州无净土!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身为度,三过其门而不入,八年于外不辞苦,岂不怀归,念此象庶,嗷嗷待哺,大哉圣哉禹!

世世代代,这里流传着大禹导洛的故事。山河口北岸的崖壁上,镶有“神禹导洛处”的碑文。专家介绍,当年修建故县水库时为了保护文物,把高庙山大禹沟悬崖上的真迹复制过来。悬崖上的古“雒”字样,相传为大禹亲手篆刻。清代卢氏知县刘应元于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在山河口凿石刻诗,并在河西崖壁留下大型摩崖题记“神禹导洛处”。

山河口的两岸是尚未开发的“原始森林”,耐旱抓石的灌木枣树、构树、苦谏树。还有乔木类的松树、栎树、榆树、榛子、冬青树,各不相让,上演着自然界你争我夺的生存游戏。还有草类的爬山虎,抓地龙、铁杆蒿、灰灰草、绿草藤等。值得赞叹的是,遍布许多的荆梢树以它特有的,顽强的生命力,矗立在岩石的层峦上,或浓密,或直立、或弯曲、或蓬头垢面、或秀女藏身、或品型有致、或天女散花、俱都巧夺天工,犹如工匠在精心点缀,远远望去,枝条虬劲、叶型雅致、高低有度,宛如园艺师精心修剪过。我们很难想象,在顽石上没有泥土雨水的缝隙间,却有力与美的蓬勃生机,好一派北国风光。那荆树紫白色的花朵,像紫白色的谷穗,随着山风的吹拂,在空气中散发出浓郁的清香。令人如痴如醉。

晨起的春日里,勤劳的农民载着勇气和智慧,载着绿色与希望,不畏艰辛跋涉在南北两岸的山坡上,挖石,刨窝,栽种下一棵棵清翠的柏树苗木,栽种下金山银山。绚丽的秋色中,那栽种的柏树迸发出一种巨大的能量,郁郁葱葱,蓬勃旺盛,像绿浪一样层层叠叠。我惊叹于它们的生长顽强,在土层瘠薄的山崖间,它们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顽强毅力,沐浴着阳光雨露的呵护,屹立于悬崖绝壁间,历经着日月的磨砺,凸显出它的与众不同。

最引人的是那棵峭壁崖上的榕树,实在是不平凡。恶劣的环境却衬托了它坚韧不拔的精神,它迎风傲骨,舒枝展叶、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虽然时光许久,却仍然郁郁葱葱,斗志昂扬,仿佛充满无限的生命活力,它的苍翠和枝叶茂密都充分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品格。各色各样的树,各种各样的草,它们草树而结、藤蔓勾连,彼此维系,像一个威武不屈的战士,昂扬执着地坚守在悬崖峭壁上,点缀着人们生活的绿色。这种精神就像中华民族的志士们,依靠坚韧,坚强,坚信的拼搏精神,靠敢叫山河换新装的大无畏气概,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光所及,只见远处山峦叠翠,近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水墨画。如果站在山河口之上俯视,便会发现,这儿就像一只倾倒的漏斗,大口在西,东边的峡谷便是一道细长的颈。洛河水从这儿顺着瓶颈往东流。这个瓶颈,当地人称它大禹沟。岁月在时光的流逝中划上了不同的符号,而故乡的山水留给人们的是永恒不变的符号。涧底村人将携带着这种资源优势,踔厉奋发,勇毅向前,将秀美山水雕刻于视觉眉头之上,谱写大地流动最美的愿景。

夏季的傍晚,晚风溜溜地吹,附近村庄的人们都喜欢坐在独拱桥人行道上纳爽、乘凉,相互交流着生产生活中的趣闻轶事。有的幼童则在大人们的陪护下喜欢把头对着河水叫嚷,诉说;或放声吆喝,呐喊、洒脱、乐呵;或追逐嬉闹,撒野,娇声稚气,率直天真;或跟随着大人走进水中小帆船、摩托艇,摄影、拍视频、坐船游、小船划桨、摩托艇戏水、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激情和愉悦,给这大美山河口更增添了几分媚丽妖娆的魅力。这是一种情感的共鸣,情感的流露,还有祖孙间心灵间休闲娱乐的表述。在这里,一湾湖水倒映出的不仅是时代发展的步伐,更是良好生态带来的幸福和欢乐。

薄雾缭绕的黄昏,高空视角下的山河口观光画廊里,湖水微微荡漾,两岸色彩斑斓,鸟儿自在飞翔,静谧又安详。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残阳,闪闪发光。水边,垂钓的人们正专注地盯着水面。倏忽间,几只水鸟从草丛中飞出,惊起蛙声一片……这幅美丽的画面,正是如今山河口的真实写照。

问山水,山水不语。人生代代无穷已,山水年年只相似。与其吟些“人面不知何处去”的酸诗,倒不如把酒祝东风,与友人共论今年花胜去年红。

“文章是案头的山水,山水是大地的文章。”清人张潮如是说。是啊,那纵横大地的锦绣河山不就是一篇又一篇美丽的文章么,那文章里的一行一行的文字不是构筑起山水的空间么。人,活在时间里,更是活在空间里。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脍炙人口的诗句。虽然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是现如今的浙江绍兴,但是诗句中所描述的这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在涧底村山河口就能找到,清风徐徐,情意绵绵,乡村旅游正掀热潮。月下船坞、石上清泉、幽清明净的自然美依然存在。

一方山水养一方之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涧底村人正在用妙笔勾勒美丽画卷,表里山河已然绿起来、美起来。

“大美山河口,玩水高庙湖”,媚丽的山河口正以优美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吸引你的到来。这是有城市生活的人们永远无法体会到的蓝的天、白的云、绿的水和无污染的空气。

抛开都市的喧嚣,撩下无谓的烦恼和生活的快节奏。笑红尘万丈,看风波千里。眼观山重山,领略水接水。环境的本身,就是值得珍视的奇迹,来到美丽乡村,乐山、品水,享受愉快时光吧!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来吧,来吧,绘不尽乡村风景,重拾儿童时期的记忆,本着初心,坐断秋水,在这样安静的日子里,把美丽进行到底。

(作者:刘晓声 来源:卢氏部落)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印象卢氏】湖光山色山河口》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白俄罗斯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