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杏陈代言人林华翔镇长说:“新的一年,杏陈镇将主动融入全县“生态旅游岛·富美新东山”的发展大局,围绕生态旅游产业门户的目标定位,全力升级蓝绿产业,优化镇区布局,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宜美宜居宜业宜游建设,让百姓畅享天蓝、水清,让良好的生态优势成为杏陈永续发展的新动力!”


杏陈镇位于东山岛西北部,地处东山、云霄、诏安三县交界,大产大桥和八尺门大桥均在杏陈镇。因此,杏陈也被称为东山的“前庭门户”。近年来,杏陈镇立足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大念“生态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构建东山生态旅游产业前庭门户。


一进八尺门大桥,双向六车道的柏油路平坦宽阔,两边气派的中华灯一字排开,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高低错落有致。很多在外地的东山人都说,每次一过八尺门感觉特别强烈,路变平了、灯亮了、树绿了,空气中还夹杂着淡淡的海腥味,到了这,一下子就知道家到了。


大环境美了,小家自然也不能落后。作为紧挨着东山高速联络线互通口的磁窑村,紧紧抓住“生态”这一法宝,突出“金、蓝、绿”三大元素,以打造“宋窑古遗址文化”为主题,统筹推进党的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旅游扶贫村和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实施“巷道硬化、空地绿化、路灯亮化、沟渠净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环境卫生整洁长效机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持续壮大,富美新磁窑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在磁窑村的宋磁窑遗址,漫山遍野都是瓷片、陶片。山上种满榕树、相思树、龙眼、荔枝树,到处郁郁葱葱,青翠优美。磁窑村因地制宜,将整座山打造成“宋磁窑旅游观光区”,修建几条上磁窑遗址的道路,就地取材用陶片铺设林间小道,修建仿宋磁窑村龙窑体,让人们在休闲旅游的同时了解宋磁窑的历史。


顺着山路往下走,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民房,干净的村道,以及沿线翠绿的果树。据了解,为了让磁窑村从“一时美”向“持久美”发展,磁窑村在全村范围内实行垃圾分类投放,全民参与“门前三包”,同时,建设中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污水处理EPC项目,构筑完善的污水收集和雨污分离系统,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个个笑嘻嘻地说,如今住在农村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家家户户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种上绿树、鲜花,空闲的房屋腾出来办起乡村民宿,还能增加一份收入。



同样,杏陈镇的前何村也是大打生态牌,与磁窑村不同的是,前何村唱响“党建+红色传承”。前何村是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之一。与谷文昌老书记有着特殊渊源,这里留有众多与谷文昌精神有关的旧居、史迹。前何村紧紧围绕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党建+红色传承”,即“学谷公、见行动”活动,全村干群齐心协力建成的雅美农庄系列休闲旅游景点,使湮没在垃圾堆里的原始古石、百年古树、天然溪流、优雅竹林现出来、靓起来,成为现今村民闲暇休憩、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何”风习习,“谷”意盎然,漫步前何村“谷意情深”主题公园,沿着“谷公步道”缓缓前行,溪水潺潺,绿意环绕。几年前这里还是杂乱的旱厕、猪圈,垃圾遍地、臭味熏天的地方,现如今不但是前何村民茶余饭后的悠闲散步之所,还是一条谷文昌精神现场体验教育专线。

前何村人将故园、家园、田园融为一体,汇成一条心灵洗礼、田园观光的鲜活线路,吹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号角,形成特色、突出特点,在“党建+红色教育”路上绽放新的更耀眼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