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语言学巨匠王力故乡:求学韧劲为后人追随



11月22日,“鬱见美好 共享未来——海外媒体玉林行”采访团走进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探访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王力的故乡,在其文脉原乡找寻大师过往的印记,求索其求学、做学问的韧劲。
王力系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博白镇新仲村岐山坡人,是中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享誉中外的一代文化巨匠。王力毕生从事语言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发展中国语言科学、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前一代雕龙手,身后三千倚马才。”是对王力先生的学术生涯及成就的精准概括。在王力的故乡玉林市博白县,王力的足迹仍可寻觅。走进王力书院,这座客家民居风格的建筑吸引一直着不少参观者。



书院中庭上方的设计采用了活字印刷板凹凸造型,展现出汉字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魅力。其顶部文字的灵感便来源于王力的《博白方音实验录》。书院珍藏着王力的大量著作和珍贵的手稿文件,并以“王力与十四箱书的故事”场景展示,让观众感受其不平凡的一生。
高小毕业后王力因家贫辍学,但他仍坚持自学,17岁时在家自办私塾教育幼弟,21岁时受聘到博白镇大良村大平坡李氏开国学校执教三年,后在校长李慎西、教师李春馨等乡贤的资助下,踏上外出求学之路。
在博白县浪平镇新旺村大车坪屯,“十四箱书的故事”依旧为这里的民众所津津乐道:1920年,受同县文人李荫田之聘,王力到大车坪李氏家塾执教。同年,王力得一学生家长借书14箱,箱中藏书丰富,经史子集俱全,此后,王力便刻苦研读这14箱书,从此有了深厚的文化储备积累。
王力先后赴中国上海、北京及法国巴黎求学,
1932年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语言学系。



王力在语言学方面的专著有40多本,论文近200篇,共约1000万余字,内容几乎涉及语言学各个领域,代表作有《汉语史稿》《同源字典》《汉语语音史》《汉语语法史》等,成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一代宗师。
作为一代名师,王力一生中育人无数,桃李满园。目前,“王力”这一文化符号已深深融入到博白县的教育事业中。博白县王力中学学子入学时,老师都会发一本《王力传》给学生阅读,希望学生们学习王力先生做学问的韧劲。受王力影响,新仲村很重视教育,长辈都把王力的事迹讲给后辈听,教育子女要勤学奋斗,用知识改变命运,该村每年都有数名学生考上大学。
多年来,“王力”已成为玉林市及博白县的一个文化符号,县政府为积极打造王力文化品牌和“书香文化”的文旅品牌,以王力书院、王力故居和大良大平坡水楼为重点,联合打造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王力·书香景区,让大师精神在新时代的故乡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记者孙建平发自广西玉林的报道)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探访语言学巨匠王力故乡:求学韧劲为后人追随》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