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六盘水牂牁村:打好夜郎牌 深耕振兴业

2025-05-27 22:48 阅读量:2.9万+

华人号:华人头条-贵州

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因夜郎文化底蕴深厚,如今它以独特魅力破茧成蝶,借山水人文之力,奏响乡村振兴的激昂旋律——

春末夏初,在大多数农户忙于田园耕耘播种之时,六枝特区牂牁镇牂牁村66岁的卢光朝和老伴,正为自家农家乐小店的生意忙得不亦乐乎。“现在牂牁的游客越来越多,我这二三十个床位的小店,常常‘一铺难求’呢!”卢光朝言语间满是喜悦。牂牁村的蓬勃发展,正是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蜕变新生的生动写照。

山水扬名:夜郎故地展新颜

2000多年前,“牂牁”作为西南小国,就被记载于古籍《管子》之中。千百年来,牂牁犹如被岁月尘封的瑰宝,虽有迷人景致与动人传说,却因地处偏远而鲜为人知。

1995年3月,省级“六枝牂牁江风景名胜区”建成,“夜郎都邑”牂牁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吸引着八方游客。这里海拔最低处仅600余米,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素有“凉都小海南”的美誉。牂牁江岸的老王山,主峰海拔约2127米,山腰处的月亮洞,传说是夜郎王竹多同和王妃的合茔之地。站在老王山峰顶远眺,百里外的晴隆、普安、关岭县城尽收眼底。

2017年,六盘水市第四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大会在牂牁江畔召开,牂牁旅游产业开发按下“加速键”。牂牁村支书卢光尧介绍:“以前,村民守着绿水青山却生活贫困。如今,旅游旺季时,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只为领略牂牁江风光,探寻神秘的古夜郎文化。近的来自黔东南、毕节、贵阳等地,远的有湖南、湖北、江西、四川、江苏,甚至黑龙江的游客也来打卡。”旅游业的兴起,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近两年就有10多户农户开办农家乐。

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牂牁村2022年6月入选“第四批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目前正积极申报“第五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甜蜜产业:种出致富新希望

牂牁村种植甘蔗历史悠久。今年77岁的原毛口布依族苗族乡板停村(现为牂牁镇牂牁村)支书沈成玖回忆:“1966年,村里从广西引进甘蔗,组织农户种植,还熬制红糖、酿制甘蔗酒。效益好的时候,一亩甘蔗地能收入上万元,甘蔗种植早已成为当地群众的经济支柱。”

牂牁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地势落差大,独特的多梯度海拔特色及立体性气候,为果实糖分积累创造了极佳条件,也为沃柑、柑橘等水果提供了优质生长环境。这里产出的沃柑口感香甜、果味浓郁。

2017年12月,六枝特区采用“政府平台公司+民营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牂牁镇沃柑种植示范基地,牂牁村沃柑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如今,沃柑种植成为牂牁村的特色支柱产业,不仅为农户带来可观收益,累计分红达32.55万元,惠及440余户农户,而且每年农户在果园务工还能创收60多万元。

近年来,牂牁村还陆续种植了芒果、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精品水果。这些水果既鼓起了农户的腰包,又让游客体验到果园采摘的乐趣。

多彩风情:民族文化绽芳华

牂牁村不仅自然资源独特,民族地方文化也多姿多彩。村里布依族同胞众多,民族风俗和文化赋予了牂牁浓郁的民族特色。每年“三月三”“六月六”等民族节日,都会吸引大量外地游客。今年“五一”,首届“夜郎取水节”在牂牁夜郎王宫举行,上千人齐聚一堂沐水祈福,感受夜郎文化。

板凳舞是布依族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见证了时代变迁。从前,村民闲暇时在河边嬉戏,为躲避互相投掷的石头,便用板凳当作“盾牌”,这一游戏逐渐演变成板凳舞。如今,板凳舞成为牂牁镇中小学生的必修课。2024年,牂牁镇中学参赛作品《布依板凳迎客来》荣获六盘水市广场舞大赛二等奖。七年级学生卢贤柳表示:“板凳舞让我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穿上布依族服饰跳舞时,我无比骄傲,我要传承好这份宝贵文化。”

布依同胞心灵手巧,传承着织染土布、刺绣手艺。布依族服饰多采用自织自染的土布,款式以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为主,庄重大方。52岁的卢西英制作布依族服饰的手艺远近闻名,4年前她在家开办制衣店,每年都能接到不少服装定制订单,一套服装售价400多元。60多岁的杨应芝喜爱刺绣,她绣出的花卉栩栩如生,还主动教村里想学刺绣的人,“这些图案是布依族最美的‘文字’,我希望能代代相传。”

此外,牂牁村还有厚重的夜郎地域文化。自2016年起,村里陆续修建了夜郎王宫和夜郎文化展示中心等建筑。夜郎王宫宏伟壮观,成为牂牁江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性建筑。游客在此可以感受夜郎王竹多同的传奇人生,领略牂牁夜郎古国的灿烂文明,惊叹于能工巧匠的智慧。

教育筑梦:点亮乡村未来路

牂牁村境内的板亭小学,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前身是祝圣庵私塾和秀峰农中,几十年间历经多次更名、重建与合校。

67岁的周玉伦(曾担任原毛口布依族苗族乡板停村主任)回忆:“1992年,村里组织村民实施‘三通一平’工程,耗时3年新建了板停小学。当时,学校有10名教师,一至五年级共有170多名学生。”2016年8月撤乡并镇后,学校更名为六枝特区牂牁镇板亭小学。如今,学校有8名教师,一至六年级共有98名学生。

34岁的毕书泽是板亭小学校长,他和妻子李春艳11年前从云南昭通考到这里,成为特岗教师。夫妻俩和其他老师十余年坚守岗位,默默守护着山里娃的梦想,教导孩子们学知识、懂礼貌、知感恩。在2024年春季学期期末测试中,板亭小学四年级在六枝特区排名第一、三年级排名第三。近三年来,学校有3名教师在镇级教学技能竞赛中获一等奖,5人在区级以上论文评选中获奖,1人荣获区级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毕书泽表示:“作为乡村学校校长,我们要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人才。”

农旅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

为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牂牁村依托牂牁江风景区规划,以“云上牂牁”为主题,打造了民俗风情一条街、潜水艇码头、大坪子民宿和三家寨民宿等。村民李发祥看到家乡农旅产业的发展机遇,去年将自家路边住房改造成民宿,“现在游客越来越多,民宿生意越来越好,今年我打算再投入些资金装修,让民宿更有特色。”

牂牁村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天然的滑翔伞户外活动胜地。2021年,牂牁江国际滑翔伞基地建成,此后每年都会举办国际滑翔伞邀请赛,吸引来自法国、意大利、尼泊尔等20多个国家的外籍运动员和国内优秀运动员同场竞技,也吸引了众多滑翔伞爱好者前来体验。

2014年,贵州省利用牂牁江老王山的地理环境优势,建设牂牁江景区国家生态型多梯度运动训练基地。2017年12月,中国皮划艇队在此集训,为东京奥运会上取得1金2银的历史最好成绩奠定了基础。此外,牂牁村每年还举办贵州“铁人”两项游跑比赛、垂钓比赛、“村BA”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牂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昔日山水美,今朝产业兴。牂牁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正一步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成为乡村发展的典范。

乡村振兴的生动样本

牂牁村的蜕变,本质是发展逻辑的觉醒。老支书算的“甘蔗账”与非遗传承人的“绣花功”,滑翔伞基地与板凳舞课堂,看似割裂的场景,实则共同叩击着同一个命题——真正的现代化,从不是对传统的背离,而是让古老智慧在当代找到生长点。当“村BA”的呐喊与夜郎古调共鸣,当沃柑的甜香浸润布依土布,这片土地证明:守住文脉的乡村振兴,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六盘水牂牁村:打好夜郎牌 深耕振兴业》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