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适中医史医事杂谈

2024-03-29 08:00 阅读量:6.2万+

华人号:龙岩文化研究会·岩声

适中医史医事杂谈

◎谢祖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适中的医疗条件是非常落后的,比较像样的医院都集中在龙岩城里,交通也非常不发达。那时大部分人小病就扛着,扛不住了就凭农村土办法自己治,条件好点就找赤脚医生或者卫生所,真要生了大病,大部分情况下就听天由命了。年轻人或者小孩,那可能会倾尽所有并到处凑钱积极治疗,效果不好就会到处托人找偏方或者巫医。当然,更少不了到处烧香拜佛。如果是老人家,一般老百姓就觉得可能阳寿已尽,直接准备后事,不会再去费心治疗。

现在倒回来想想,那时所谓的大病,用现代医学来看,很有可能就是普通的病,比如肺炎、哮喘、消化道出血等等。科学治疗都很简单,但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大部分人单纯靠自身的抵抗力及修复能力是很难自愈的。

我爷爷在20世纪80年代初去世,去世前身体还是很好的,不知得了什么病身体不舒服,卧床几天就去世了。我爷爷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家里人可能也觉得岁数到了,没有进一步治疗。按照我奶奶的说法,老人家去世前卧床不太久,让后人少照顾,能不痛苦而安静地走,就是“好命”了。

对比现在,那时适中农村的主要疾病还是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为主,如感冒、发热、拉肚子等等,这跟当时卫生保健知识缺乏、营养不良及食品卫生意识差有关。而现在高发的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富贵病”,在那时就可以称得上罕见病了。

我医院一位已经退休的老主任说,六七十年代,一年能诊断出一个糖尿病就是神医了,那时候医生对糖尿病是很陌生的。不过,那时候像血吸虫病、钩虫病、疟疾、痢疾、肝炎等传染病倒是很常见,现在大部分已经绝迹了。至于现在大家经常听到的癌症,以前比较少听说,我想可能是以前环境污染不严重,癌症发病率比较低,也有可能是那时医疗条件有限,没办法诊断出来。实际上那时候很多人生病,到去世了也不知道什么病。

查阅相关文献,那时农村缺医少药的处境一直是毛泽东等领导人迫切想解决的问题。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意见,卫生部门提出《关于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的报告》。由此,经过广泛组织与业务培训,农村稍有文化的赤脚医生一夜之间遍地开花,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经医护专业短期培训的学员;三是公认有一定医护能力的自学成才者,他们成为当时农村医疗卫生的中流砥柱。以这些赤脚医生为主体,各个生产大队成立农村合作医疗社。

那时候适中赤脚医生大部分是经过医学专业短期培训出来的,也有从部队卫生员退役的,甚至有在卫生所帮忙干杂活的,时间久了也成良医的。他们没有固定编制,亦农亦医,赤脚的意思是医生也得下田干活,干活就得赤脚,故名“赤脚医生”。靠三大件“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及“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服务乡民,“赤脚医生”时常就拎着几片普通药片,一只针筒,几块纱布,一个听诊器的药箱,跋山涉水,走村穿户为人看病。

赤脚医生不是国家编制的正式医生,只领取生产大队微薄补贴的他们,尝百草,研究民间偏方及土法医疗,承担了那时农村的全部医疗重担,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数十上百个赤脚医生具体实践着适中乡村的医疗保障,他们是那时农民心中最有文化的人之一,也是农民患病时的希望,他们为数万适中老百姓提供最基础的医疗服务,构成了适中一代人温暖的回忆。虽然医学理论基础较差,但长期的医疗实践也造就了不少适中人耳熟能详的名医,很多邻近乡镇的老百姓患者都慕名前来求医。直到今天,适中许多有名的乡医都是从当时赤脚医生转岗而来。

1985年后,国家要求赤脚医生考试持证上岗,拿到证的就成为正规乡医。农村老百姓首选的农村合作医疗社“赤脚医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适中老百姓简单的疾病就凭民间流传的土方医治,稍复杂疾病的就上适中卫生院,比较严重的疾病就转到龙岩城区大医院。这个阶段因为免费的农村合作医疗解散,国家医疗保障福利又没有覆盖到农民,医院部分的运行费用需要自己创收,医学科技的发展在治好很多以前不能治的大病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诊治费用。所以这一阶段农民医疗费用支出较高,很多人因病致贫,这一阶段也是看病贵看病难及医患关系最紧张的时期。

很多乡亲很怀念免费的“赤脚医生”式农村合作医疗社时期。直到近十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及国家对医疗卫生投入的增加,才基本缓解了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但适中经济的发展、对健康的重视、小车的普及、高速公路的开通、合作医疗报销比例的提高及城区医院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适中老百姓不管大病小病都往城里跑。适中中心卫生院业务及技术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特别是外科及产科。

如上所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交通不发达及经济原因,适中老百姓比较急的或者复杂的病都先到适中卫生院,比如外伤、生小孩及其他急诊,是没有条件直接送龙岩的。所以那一段时间适中卫生院常规的阑尾炎手术、疝气、骨折、生小孩甚至胆囊炎手术都有开展,但现在几乎不开展手术了,听说几年都没有接生小孩了。

适中民间几个比较经典的土方,直到现在还有很多老百姓在使用,特别是老一辈。记得孩童时期,少不了生病,但那时普通的发热感冒拉肚子几乎没有到过医院,不像现在动不动就去医院急诊。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小时候偶有发热感冒、流鼻涕、咳嗽,奶奶就很从容地去煎个适中最经典的“感茶”,热腾腾的“感茶”一喝下去,全身冒汗,大部分情况下烧就退了。当然,这种中草药煎的“感茶”味道肯定不佳,这没关系,大人会把私藏的糖放点下去。而且这种“感茶”的药材老百姓家里都有备着,就像现在家庭的常备药一样,信手拈来,非常方便。还有比较常见的是日常的精神不佳、中暑等症状的,我奶奶也很拿手,就是刮痧,但确切来说不是刮,是抓,把整条脖子抓得一条条紫红色痕,越紫说明体内毒越多被抓出来了。不过那个体验确实不是太好,抓了很痛,所以有点恐惧。但大人可不管你,连哄带骗。但不管怎样,大部分情况下确实有点效果。还有个土方就是“帮应”(适中话音译),听说是好多种中草药晒干碾粉而成,味道闻起来比较香,容易入口。专治吃坏肚子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效果不错。当然,还有很多药方,由于篇幅有限,无法一一介绍。

那时候生小孩,不像现在,早早约好医师,定好床位,几乎都在家里生的,我弟妹三个都是在家出生的。在那个年代,部分孕妇家里劳力比较少,也要天天出工干活,所以甚至有部分直接在田里生出来的。大部分情况下,如果孕妇出现宫缩腹痛的时候,家里人就会赶紧去叫附近的接生婆来帮忙。如果叫不到接生婆或者在野外出生,就会由婆婆或者爱人自己动手剪脐带及消毒,剪刀等器械常规的消毒就是用开水煮。

毕竟在中国历史上,大部分时期生孩子都是在家中,大部分人对生孩子的流程都会略知一二。当然,以上所述都是顺产的,如果出现难产,一般就会抓紧去医院,否则就很危险,所以古人说生孩子就是过鬼门关。

那时的母婴死亡率也比较高。随着国家对母婴安全的重视,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在家生小孩了,接生婆也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一般年轻人对生产流程也基本没有概念了。生完孩子后,就常规坐月子了,不出房门,更不能让外人进来,不见风,不碰冷水,不刷牙,不能碰凉性及生冷食物,包括新鲜蔬菜及瓜果。只食用红糖水及温补的月子餐,如鸡酒等。

适中的气候环境及肥沃的土壤给适中带来了品种繁多的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目前适中民间常用药材有100多种,并且应用效果显著。适中人有常备草药在家的习惯,平时善以药膳食补,防未病而强体。逢年过节,宴请亲朋好友都会在菜肴里加入自制的中草药,既营养美味又可防病治病增强免疫力。

散落在民间的许多经验方大多为口口相传,或单传,没有留下文字记载。这些中草药资源亟待保护和挖掘。适中民间土方及传统医学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为适中人民健康及繁衍做出重大贡献,在医学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其局限性,吸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像上面提的适中最经典的“感茶”,其药方内包含中草药种类基本固定,但却不适用于所有的感冒症状。中医感冒分四个证型,即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和气虚感冒。据我了解,适中“感茶”的成分基本上只针对风寒感冒,但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这个常识及鉴别能力的,不加区分滥用不但起不到效果,还可能耽误病情甚至引起药物副作用。还有那个经典腹泻神药“帮应”,对于普通的消化不良、非感染性腹泻及良性病毒性腹泻确实效果不错,但如果是细菌性肠炎如阿米巴痢疾等传染性疾病,单纯使用这个药就会耽误病情,甚至导致严重后果。至于上面提到的产后坐月子,目前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有些现阶段已经不适用了。坐月子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适中话称为“月内”,其实就是现在西医的“产褥期”。

想像一下古代的环境——土坯墙、茅草屋、人畜同屋,条件差点的还漏风漏雨、潮湿发霉。至于日常饮食也只是温饱果腹而已,能吃上鸡鸭鱼肉已算小康,远没有当代人这么“富贵”。如果没有“坐月子”这种特色的传统习俗,产妇可能生完孩子3天后就要洗衣做饭、下地干活……

因此,坐月子这种特殊的习俗,事实上在漫长的历史中“保护”了产妇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它是用一种近乎“隔离”的办法保护产妇暂时地免受劳作之苦、免受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摧残。由于认识水平的客观限制,使得这种“隔离式的保护”存有大量弊端。比如所用的水都需要烧开,就是担心冷水不干净。鸡酒也是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为了保证营养与奶水,利于身体恢复及孩子成长。但在今天,很多古代合理的东西已经多余甚至有害了。比如现在大家都不缺营养,肥而腻的鸡酒应该适可而止,但适中很多产妇还是一天一只鸡,即使吃不下去也要撑下去,一个个吃出高脂血症,在我手上甚至还抢救过高脂导致的重症胰腺炎,抽出来的血几乎都是油。还有不刷牙、不吃蔬菜水果导致的牙龈炎及便秘,现在还很常见。

综上所述,如今已经基本不存在缺医少药了,就医非常方便,正规的中医也不少,本人不提倡自行使用土方及民间经验医学。当然,食疗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不能滥用。

最后,本人通过咨询适中的老中医及查阅相关文献,对适中常见中草药,根据其功效功能做大概的统计分析。其中:清热解毒类有67种,如毛冬青、野蕉、匍伏堇等;祛风除湿、利水类有51种,如白籁花、天胡荽、刺苋、蔓艺等;舒筋活血、散瘀类有29种,如南蛇藤、博落回、醉鱼草、苍耳等;凉血、止血类有19种,如墨旱莲、小蓟、仙鹤草等;化痰止咳、平喘类有23种,如枇杷、商陆、天南星、朱砂根、沙氏鹿茸草等;攻毒杀虫止痒类有16种,如仙鹤草、蛇床子、使君子、大蒜、辣蓼等;健胃消食类有17种,如茅莓、杨梅、寒莓、栌兰、南五味子、野山楂、山甘草等;解表药类有7种,如变叶榕、中华石荠苎、茅膏菜、满山红、积雪草等;补益安神药类有8种,如金樱子、陆英、仙茅等;理气药类有15种,如砂仁、樟、山胡椒等。明目类有7种,如地耳草、叶下珠等。

 

(本文作者谢祖刚,新罗区适中镇人,现为龙岩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节选自《岩声》2023年第四期。

《岩声》,国内统一刊号:CN-35 ( Q )0135,是研究龙岩文化,联系海内外龙岩华人华侨情谊,宣传龙岩历史,讲好龙岩故事,保护、弘扬、传播侨乡优秀传统文化的期刊。立足龙岩,联谊全球。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适中医史医事杂谈》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阿根廷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