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17:24
华人号:新闽清渡塘村地处闽清县东北角与古田、闽侯交界处的边陲偏僻深山里,那里重峦叠嶂,翠竹亭亭,清溪水曲;那里古厝田园,小桥流水,如诗如画。
一桥(食堂前拱桥头石拱桥)
一桥是“食堂前”的石拱桥,村里人把这里叫拱桥头。依稀记得建造于20世纪70年代的初期(部分乡亲回忆是1973年)。由村里有威望宗亲发动,乡亲们凝心聚力,自动自发,义务出工出力建造。那时候,我还小,记得先使用木桩和木板搭建一个弧形拱架,然后用经过凿打成或梯形或矩形或楔形的石块,从两边拱脚向拱顶逐步对称砌筑,最后砌桥心拱顶的一行石块,之后是陆续一层层地堆填进三合土,堆土的过程中还要让人行走,踩踏结实一段时间再堆第二层。
二桥(我家老屋门前自建的拱桥)
二桥是我们家老屋门前自建的小石拱桥。桥面宽约1.1米,建于1993年10月。石料是请本村石匠马昭松和马忠岑在山州垄凿打抬回来的。因先建的三桥,父亲就决定也请这个浙江师傅建一座自家门前的石拱桥。
三桥(水尾大门前石拱桥)
朱熹所题的摩崖石刻“清隐”
三桥是通往水尾大王庙的大门前过溪石拱桥,位于朱熹过化渡塘村时所题的摩崖石刻“清隐”旁边。建于1993年6月,也是村里宗亲们自动自发,村民义务出工出力建造。
四桥(古廊桥亭石拱桥)
四桥是在渡塘村佛殿林大王庙边上连接古驿道的石拱桥。这座桥曾经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全木结构古廊桥,桥亭里还有座神龛,供奉的是玄天大帝,始建年代目前已无法考证。曾记得桥亭的桥面木板已被踩踏磨蚀得坑坑洞洞,从上面走过,发出“乒乒乓乓”的响声。因木板桥面破损严重,于1990年左右,由村里热心族人发动,乡亲们出工出力,保留桥上廊亭,石料就地取材,建造了一座石拱桥。2013年,重建大王庙时,拆掉了古廊桥亭和旧石拱桥,重建了现在的新石拱桥,扩大了桥面,浇筑水泥混凝土。
五桥(中峰桥)
五桥是佛殿下瀑布深潭边连接碓下和对岸古驿道的“中峰桥”。建于1996年12月,由马来西亚爱国华侨马文谷、马文忠兄弟捐资,由马文炽牵头修建。
六桥(朝峰桥)
六桥是位于岗桥头连接前墘头前往下祝乡方向古道的“朝峰桥”。建于1992年8月,由马来西亚爱国华侨马文用夫妇携长子马昭侣、次子马昭法、三子马昭联、四子马昭祥捐资建造。
源远流长的渡塘溪上的这些石拱桥,跨越了漫长的时空,见证了渡塘村的历史沧桑变迁。随着时代的发展,乡村道路的通畅,大部分石拱桥的桥面均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拓宽,旧石拱依然保留。连接了传统与现代,以坚韧不拔的姿态,扛起了岁月的重量。粗朴厚实的桥墩,如同沉默的巨人,稳稳地扎根,守护着一方安宁。那弯弯的桥洞,像是承载着乡愁的月牙弯影,在游子的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无论漂泊多远,那一抹弯弯桥拱,始终是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修桥德千重,善举惠万代。“朝峰桥”和“中峰桥”,是海外赤子的桑梓情深,绘就了积善怀德的爱乡仁怀画卷。昔日渡塘溪上架起的石拱桥,今朝村道铺就的康庄路,都化作了桥墩上的月光,路基里的星光,让“修桥铺路”的古训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功德碑上镌刻的不仅是捐资者姓名,更是“铺路作石子,护花化春泥”的赤子情怀。当暮色浸染桥头,晚风拂过桥拱,那些挥汗如雨的修桥身影,早已化作星辰,永远闪耀在乡土文明的苍穹之上。
岁月会剥蚀桥墩石拱,却磨不灭善良的温度。正如佛偈所言“修桥铺路添福禄”。当一座座慈航古桥的倒影揉碎星河,我们终将懂得:所谓永恒,不过是凡人以善念在时光长河里投下的锚点。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