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7 17:00 阅读量:1万+
华人号:陕西侨联你那里的荔枝,上市了吗?
这里有一颗穿越700年的荔枝
邀你夏日尝“鲜”
一起认识
元龙泉窑青瓷葵口荔枝盘
这件青瓷盘跟夏日太配了
盘的内腹和内底刻划了柔美的曲线
如水波一般
规律排列的水波状纹像叶脉一样慢慢聚集
汇成枝叶纹
盘子的边缘是经典的葵花口
夏日清凉感,即刻拿捏
而在青绿之中,一抹朱红分外显眼
这颗经过700年仍然“保鲜”的荔枝
在通体厚釉的衬托下
愈发显出“原汁原味”的美
(好想即刻去买荔枝)
从技术需要到艺术追求
露胎工艺拿捏了
这颗荔枝从元代到今天
依然“新鲜”的秘诀便是露胎工艺
露胎装饰在元代很流行
在“转正”为装饰技法之前
碗盘内底中心的露胎
更多是为了叠烧量产
▲浙江省博物馆与荔枝纹盘一同展出的菊瓣纹盘、云鹤纹盘,使用的都是露胎装饰工艺
当时的工匠创造性地使用了这块空地
于是便有了模印贴花露胎
和印花露胎装饰
而这种装饰方法是传统龙泉窑中的创新
打破了满釉的工艺技法追求
是人们的另一重审美
▲元龙泉窑青瓷露胎印花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釉的青色和胎的红色形成强烈对比
产生新的视觉效果
打破长期以来
以单色青釉为装饰的局面
为传统龙泉青瓷向多元装饰的发展奠定基础
“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荔枝是真招人喜欢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爱吃荔枝
其中,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杨贵妃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其一)
于是便有了今天流行的
一个荔枝品种“妃子笑”
一生“爱吃”的苏东坡
也写了不少关于荔枝的诗词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惠州时
他借荔枝抒发了豁达的情怀
▲宋荔枝图页 上海博物馆藏
荔枝作为纹饰在唐代初现
宋代开始正式成为一种纹饰并迅速流行
元代荔枝纹持续发展
成为龙泉窑、景德镇窑常用的题材之一
▲金荔枝纹盘模 河北博物院藏
明清时期获得了更广泛的应用
荔枝形象也更加丰富和多元
▲明永乐白地青荔子(荔枝)花瓷大盘 南京博物院藏
在荔枝纹的立体呈现上
古代工匠除了灵活应用了露胎贴花
还使用像生仿真等陶瓷工艺
▲西夏荔枝纹金牌饰 宁夏博物馆藏
金银器上的荔枝纹饰
则是有高凸花、高浮雕等工艺的加持
愿你忙中有闲适
吃上几颗荔枝
感受夏日限定的清爽
本文来源 | 央视新闻客户端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