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5 01:00 阅读量:5k+
华人号:华人头条-贵州“同学们,我们从江不是没有好的文创作品,而是没有被挖掘和传承好。你们看这些蓝染是不是特别精美……”“哇好漂亮!”“和以前蓝染不一样……”在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蓝染课上,一位“90后”蓝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梁香桃正在给学生们仔细介绍蓝染的制作流程,拿出精美的蓝染作品与学生共赏。
在染色上色环节,当染料桶被揭开,青蓝色的染料倒入染缸时,一种植物发酵的味道扑鼻而来,“这是用板蓝根提取的靛蓝染料,大家看,要变成这种青色,才是一缸合格的染料。大家现在闻着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但一会儿水洗干净,再进行晾晒,与我们棉布充分融合之后,就会散发出一种特有的清香,这种用草木制作的染料具有驱蚊的效果,因为有益健康、环保无害被我们沿用至今。”梁香桃一边搅拌小染缸,一边为同学们普及蓝染知识。
了解到蓝染制作过程后,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的学生表示,很开心能有这样的机会深入到属于我们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中,在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参与中近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和神奇,以后有机会还会继续学习更多的传统技艺,向更多人分享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梁香桃告诉记者,自担任从江县第一民族中学开设“非遗进校园”课程指导老师以来,培养学生200余人次;在担任贵州三娘绣染织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指导老师时,培养学生1000余人次。她认为蓝染这么好的文创作品就应该一代人接着一代人继承下去。
据悉,今年31岁的梁香桃来自从江县西山镇顶洞村的一个侗族姑娘,自幼在母亲织布染布的耳濡目染下,对民族工艺和本民族文化十分热爱。在她看来,蓝染不仅是一种爱好,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自2017年从事文旅行业来,在非遗文创板块有8年的工作经验,6年前她跟随贵州省首届民族民间工艺大师杨秀月老师学习蜡染,接受各种团建、研学的蓝染和蜡染手工体验的指导。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练习,2020年她在广东省少数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协会的第二届“非遗与创新”主题论坛,荣获“最佳民族设计奖”;其作品《鱼共塘》以蜡染技艺融合现代设计,成为非遗创新典范;受邀参加第八、九届澳门旅游(产业)博览会,代表中国非遗进行蜡染技艺国际展演,覆盖观众超5000人次,获澳门日报专题报道;同时为乡村振兴项目设计蓝染主题文创产品(如蓝染手帕、蓝染布艺包等),帮助银良社区手工艺合作社年增收100万元。
在大数据兴起时代,她不想做一个默默的“传承者”,梁香桃思索:家乡的蓝染技艺如此优质,何不尝试用网络线上宣传,将“土特产”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于是她通过新媒体推广方式在小红书上注册账户成为蓝染技艺手工博主,发布蓝染教学短视频50余条,累计播放量50万人次,吸引广大青年群体关注蓝染非物质文化。
读懂非遗之美,传承文化之根。梁香桃一直在努力编织着自己的“蓝染梦”,立志要让更多的人感受非遗带来的美好生活,让穿越了千百年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我们的文化我们自己不去传承,可能以后我们将迷失自我,我们的信仰也将会没有。如今我也有小孩子,我会让我的孩子再把它传承下去,让我们的生活有了信仰,自然日子也将会活得有滋有味。”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