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10:08 阅读量:2.6万+
华人号:军事天地“中军帐”来了“不速之客”
■解放军报记者 卢东方 特约通讯员 刘小云
深夜,指挥帐篷气氛紧张。距离第82集团军某旅实兵对抗训练打响,还有不到5个小时。红方指挥员徐明和几名骨干正围着沙盘,一遍遍推演作战行动。
“报告,发现1名蓝军指挥员!”哨兵突如其来的报告,让在场的红方骨干怔住了。这么关键的时刻,蓝军指挥员“自投罗网”,意欲何为?
正当红方人员一头雾水之时,蓝军指挥员、八连连长范杰走进了帐篷。
“你们当前的部署不合理,按照现在的进攻路线,还没抵达前沿阵地就会被我部全歼。”没等红方开口询问,范杰便拿起指挥棒,在沙盘上演示出红方的作战部署和蓝军的应对方案。
“我方侦察人员早就掌握了你们的一举一动!这样的仗,你们看还怎么打?”范杰的一番话令众人惊愕不已。沙盘上的态势十分明显,若不改变战法,这一仗红方必败无疑。
“为什么告诉我们?”徐明问。
“真正打仗的时候,我当然不会专程跑来告诉你们。”范杰自信地说,“但我们进行红蓝对抗,输赢不重要,共同进步才是目的。你练你的兵,我也在练我的兵,对抗强度拉上去才能更贴近实战。没难度的‘仗’,打着没意思!”
回到蓝军指挥所,范杰带领的骨干们已准备好新的作战部署,等待与红方过招。“既然选择向红方‘透底’,我们就得做好更加充分的准备。”为了不让蓝军成为“龙套”,范杰的手在计划书上一指,“改变警戒分队位置,配属加强火力打击装备,整体往前推……”
次日,战斗在晨曦微露时打响。
范杰的部署果然奏效。在蓝军的阻挠拦截下,红方部队不得不采取更加灵活的战术战法快速穿插迁回,而蓝军官兵则利用无人侦察打击加火力奇袭的优势见招拆招。一时间,整个山头炮声隆隆,红蓝双方你来我往,打得热火朝天。
对抗训练,提高双方战斗力才是目的。该旅领导介绍,曾经,红蓝对抗常常“知己知彼”,双方一起研究脚本、共同商定导调文书。近年来,随着部队转型发展和练兵备战任务的推进,他们开始重新审视蓝军的角色定位。
这意味着,该旅承担蓝军任务的部队不再满足于胜负输赢,而是紧盯战场之变,将来打仗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就努力练强什么样的能力,真正令红蓝双方在交锋中不断淬炼制胜本领。
一个“蓝军连”的“深蓝思维”
■姜帅 解放军报记者 卢东方 特约通讯员 刘小云
第82集团军某旅组织战术训练。李天文 摄
中原腹地,某野外驻训场,一场实兵对抗训练蓄势待发。
记者走进第82集团军某旅蓝军指挥所,只见帐篷四周挂满了比例尺大小不一的地图,中央沙盘上的“山川河流”间,遍布着各类红蓝色的图形符号,让这个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充满战味。
角落里,一张不起眼的野战办公桌上,几本破旧的笔记本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连长范杰将旅里现存的红蓝对抗记录都抄录了过来。“我们没有规范的教材,要想脱胎换骨成为真正的蓝军,必须从过往的一次次对抗中不断总结和探索,努力从‘浅蓝’走向‘深蓝’。”他说。
翻开其中的一本,泛黄的页面上,红黑笔墨反复勾勒的两场战斗尤为醒目。范杰告诉记者,他对于蓝军的认识,就是由这一负一胜两场战斗开始的。
红蓝对抗打成了“红红对抗”——
蓝军必须要有蓝军的样子
“一负”,是范杰上任八连连长之前,连队奉命组建蓝军后遭遇的首场失利。
那年,八连官兵接到上级下达的任务:以其为主体组成一个蓝军部队,与兄弟单位开展实兵对抗训练。这让此前一直扮演红方角色的他们感到了巨大压力。
“蓝军的战术打法跟红方有何不同”“没有配套的通联设备和打击火器怎么办”“伏击点位和防守阵型怎么设计”……会上,八连官兵彻夜筹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将各种问题和破解对策写满了数张白板。
第一次对抗训练,八连的作战部署虽有些许调整,但整体思路依旧沿用我军传统的阵地防御行动方案。结果不出所料,层层障碍在“敌”重装甲火力急袭、快速冲击下被撕得粉碎。
尽管蓝军及时发挥轻型步兵快速机动的性能优势,对“敌”发起反冲击,但由于火力不足、战法老套,他们很快便回天乏术。
这一仗,给八连官兵上了一课——蓝军的战场定位决定了其应当具有别样的作战思路,这次对抗训练,他们在红方绝对火力压制下,完全没有“以少赢多”“逆转取胜”的机会。
“红蓝对抗不能打成‘红红对抗’!”复盘大会上,该旅领导对八连官兵说的话被摘录在笔记中:蓝军必须要有蓝军的样子,否则蓝军的“成色”就不足,就只能是一支“浅蓝”之军。只有跳出传统的惯性思维,把视野投向营区之外,抱着不破不立的决心意志,融会贯通强敌对手不一样的训法、练法、战法,才能出奇制胜。
有了对蓝军的初步“画像”后,八连官兵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针对性补习。他们迅速开展对新型装备的学习研究,熟练掌握各型武器的性能和打法;剖析新型战例,把思维转变、战术转换融入训练实践;专攻精练军事技能,用红方思维思考态势,再用蓝军思维瓦解攻击。
渐渐地,八连官兵对自己的蓝军身份越来越熟悉,把蓝军思维牢牢刻在脑子里。
此后,范杰被任命为八连连长。“每一名八连官兵都必须记住我们这支扮演蓝军角色的连队,是从失败中逐步成长起来的。”他说。
这是一种清醒,更是一种自励。有了这份清醒,他们更加努力。
范杰将此前一直积累的资料素材带到身边进行研究。同时,在他的推动下,原先起“智库”作用的“蓝军专修室”购入了各类硬件配套设施,逐渐成为指导蓝军建设的神经中枢。从电子沙盘到兵棋模拟推演,范杰经常带着连队骨干在“蓝军专修室”内,一遍遍验证多层级、不同背景下的对抗作战行动,研讨创新战法打法。
不久,范杰和战友们迎来了一场“闭卷考核”——在荒漠戈壁中展开临机对抗。有赖于平时的研究准备,范杰和骨干们很快便通过兵棋系统推演出最佳设伏方案。他们依托遂行任务优势和有利地形地物,一举完成对红方的分割围歼。
这“一胜”,让八连官兵对“建设什么样的蓝军”认识更加清晰。范杰说,“八连曾经是旅里训练成绩最好的连队之一。成为蓝军后,我们要快速转变角色,不断练强自身本领,当最硬的那块‘磨刀石’,和红方战友一起为胜利而战。”
曾经的“手下败将”越来越强悍——
蓝军这块“磨刀石”不能越磨越薄
欲得胜利,要从研究对手开始。
不久前的一场对抗训练,范杰率领的蓝军在上级火力支援下,顺利撕开红方外围防线。但随后的开辟通路阶段,红方设置的重重障碍和阵前交叉火力网,让蓝军叫苦不迭。虽然最终凭借强大的信息支撑和火力压制取得对抗胜利,范杰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我们太了解彼此了!”用八连官兵的话说,当了红方几十年,对手的处事习惯、行为准则,甚至战场上什么地形要走哪条小路他们都了如指掌。“未来战场上,胜利绝不会如此容易。对手同样也在研究我们的行动方式,他们会使尽浑身解数与我们决出胜负。”
“短短一年间,曾经的‘手下败将’已经变得如此强悍。红方的进步,是对我们的褒奖。”返回蓝军指挥所的路上,范杰对红方的表现感到欣慰,同时也心生感慨,“我们不停地学、不停地练,是因为始终保持本领恐慌。一次次对抗下来,我们既乐于见到对方的成长,同时也认识到蓝军这块‘磨刀石’不能越磨越薄,要在红蓝双向战术技能不断拓展的过程中强大自身本领。”
八连官兵不再一味追求蓝军“单向透明”的打击,而是将更多心思放在研究红军的行动变化上,在与红军的“切磋”中寻求更加灵活的处置方案、战术思想等。
红蓝对抗,得失比胜负重要,问题比成绩可贵。
红方连队也成立了蓝军战例研究小组,定期分析研讨蓝军行动特点,还经常邀请八连官兵“上门做客”。双方围绕基础训练课目、战术课题展开讨论交流,有时下下兵棋,相互之间拆招递招,以“小对抗”的形式,交换各自攻防心得。
在驻训场道路两侧的“龙虎榜”上,记者看到,本月该旅荣登榜单的官兵中,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来自八连。
“这次荣登‘龙虎榜’的官兵主要集中在基础攀登、武装越野、双杠臂屈伸等几个体技能课目上。这些红方必练的基础课目,也是我们蓝军完成对抗任务时用得到的体技能基础。”范杰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红蓝双方在战场上是对手,在战场下是队友。我们在背对背对抗中肩并肩成长,在部队内部形成砥砺硬功的‘助推器’。”
出于加大训练难度、锤炼部队官兵的目的,八连侦察到红方动态后经常会与训练部门进行沟通,赶在对抗正式打响前通知红方修改那些过于明显的部署意图,倒逼红方探索抗击策略,提高对未来战场的适应能力。
该旅领导说,“深蓝”的蓝军,不仅仅是一个过硬的对手,更是高明的考官。八连作为蓝军存在的意义,是要采取尽可能接近实战的对抗方式,让红方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进而提升红蓝双方的对抗能力和战斗水平。
会议室里,范杰正和骨干们拟定连队最新的建设方案。他们讨论的内容既包括对蓝军行动方式的研究,也涉及对红军作战模式的探讨。关于连队官兵的训练,他们在我军通用训练大纲上加入了更多信息化、对抗性的内容。
“这是现代战争的变化方向。”该旅领导说,未来战争如果爆发,没有人能确定仗会怎么打,唯有深入研究,不断探明对手的底数。
在官兵们热火朝天的讨论中,八连的建设轨迹逐渐明晰:
——以红方为鉴,长期钻研我军训练内容,对我军常用的指挥方式、用兵特点、战法打法了如指掌,实兵对抗中见招拆招,力求出奇制胜。
——以外军为师,时刻关注世界战场最新动态,学习了解世界先进武器装备、编制体制、作战条令和战术思想,达到学谁像谁的效果。
“在红蓝对抗时是最了解红方的蓝军,在未来战场上是最了解敌人的对手。”谈及对连队的设想,范杰期待地说。
一系列“改进计划”提上日程——
蓝军的“进化”一直在路上
随着一枚远程炮弹的爆炸声传来,一场合成营实兵战术对抗在密林深处打响。
这是之前八连与上级随机抽调的营连单位,以背靠背作战方式进行的一次对抗,目的是检验部队末端融入体系作战的能力。
抵近侦察、开辟通路、袭扰破袭……指挥所大屏上,红蓝双方的一举一动清晰可见。
“不行,没有把轻型高机动部队的作战特点发挥出来。”参与此次实兵对抗裁决工作的某院校专家,一边执笔记录问题,一边进行点评。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等装备投入使用,战场信息化作战手段不断丰富、对抗强度不断攀升。新的作战任务倒逼该旅升级战斗理念。
“现代战争的模式、手段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谁敢于主动求变,勇闯新路,谁就可能利用新手段取得作战的明显优势。”在上级大力支持下,范杰带领大家开始了一系列“蓝军改进计划”:
——按照“科技+”的思路,对八连所属的武器装备进行革新,在发挥突击车的快速机动优势基础上,改装车载武器平台,强化火力打击能力和防护力。
——优化信息获取、情报甄别、决策行动、效果评估的指挥链路,培养一批无人智能装备操作手,配备各类无人智能装备平台,提高在信息条件下快速完成行动的能力……
一次,八连与某步兵排的一场战术对抗训练,范杰他们首次尝试融入智能化作战手段,迅速夺控目标建筑物。
“我们取得的进步,一方面是科技赋能的‘硬件’带来的,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官兵思维上的跃升。”范杰说,蓝军不挑对手规模的作战方式让他们从不轻视任何一次练兵的机会,哪怕是最小的班战术训练,他们也会组织“头脑风暴”以寻求突破。
蓝军指挥所里,放着一套便携式手工兵棋。它是根据兵棋推演系统改进制作的,以方便各层级骨干论证新打法的可行性。
和通常蓝军建设时有标定的假想、模仿对象不同,范杰和骨干们一致认为要把连队的建设重心放在本领提升上。
“不照搬照抄外军的制式,而是要博采众长”“做‘抓住耗子’的‘好猫’”“充分利用战场灵活性原则,不论对手是谁,都要活打活用”……记者旁听八连官兵的讨论,发现他们眼睛里始终盯着对手,脑袋里始终装着“点子”,走向“深蓝”的路径越来越清晰。
入夜,帐篷外的尘嚣逐渐平静下来,而帐篷内的研讨还在继续。他们的“深蓝”之梦能否实现?看着身边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记者信心满怀。
训练要真打实抗
■王士健
习主席指出,要坚持不懈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实案化对抗性训练,加强重难点课目专攻精练,提高训练质量和水平。
研战知战,方能胜战。着眼不同任务、特殊环境、未知对手,针对性地加强实案化条件下的对抗频度、强度,有助于提升部队整体训练质效和作战能力。
近年来,红蓝双方背对背较量,面对面复盘,成为演训场上有效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对抗手段之一。通过在陌生地域、复杂条件、典型场景中真打实抗,红蓝双方既可以检验战法训法的运用,也能互相“照镜子”查找短板弱项,不断拉近从训练场到未来战场的距离。
在头脑中“装着”对手。和谁打仗,就要把谁研究透。我们未来面对的敌人有多强,我们模拟的对手就应该有多强。对手持什么“盾”,我就应该练精能制胜的“矛”。多从“对手”的思维习惯、作战方式、指挥流程等出发“等效构设”逼真战场,才能逼着官兵增强危机意识,迸发练兵热情,由“带着敌情练兵”向“与强大对手过招”转变,真正“打”起来、“抗”起来。
在形式上开拓新局。方法灵活、情况复杂、场景多变的对抗形式,更能让官兵体会到未来作战的境况。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系统与系统的较量,对抗的要素更全、强度更大、残酷性更高。我们既要组织不同层级部队之间的对抗训练,也要持续深化平台对抗、系统对抗、体系对抗;既要多设危局困局变局,又要将对抗训练贯穿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的整个流程。
战争对抗不仅是力量的对抗,也是智慧和谋略的比拼。信息化战争是全新的战争,必须冲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习惯做法等,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旧俗。让谋略思维同科技发展“并轨”,用对抗训练“磨刀石”砥砺新的思想“锋刃”,才能在未来战争中抢占先机。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