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08:30 阅读量:8k+
华人号:最美四川🌾
夏意浓,麦穗黄
今日 小 满
又到了该收麦子的季节
麦穗收割完后
田埂上只剩下一根根麦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小麦秆
在劳动先民们的手里摇身一变
便成为了惊艳众人的艺术品
麦秆画
图源:蓬溪文旅
山水风景、花鸟虫鱼、人物故事
一幅幅麦秆画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不得不说!
老祖宗的智慧还是太超前!
图源:遂宁市文化馆
麦秆画又称麦草画、麦秸画、麦秸贴、烧烫画等,是以金黄的麦秆为原料,洋溢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纯手工剪贴艺术。
图源:书乡蓬溪
它大胆吸收了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以自然为墨,以匠心为笔,勾勒出一幅幅生动传神的景致。
图源:遂宁市文化馆
麦秆画的题材广泛,既有山水风景、花鸟虫鱼,也有人物故事、民俗风情。画面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活气息。
图源:遂宁市文化馆
在四川,麦秆画技艺以遂宁市蓬溪县任隆镇为发源地和核心区,在川渝乃至西南地区也仅此一地。
图源:书乡蓬溪
这一独具魅力的出色工艺多次被中央 、省、市、县和海外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在2023年入选四川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源:蓬溪文旅
图源:遂宁市文化馆
麦秆画历史悠久,其工艺源于我国古代中原地区,兴盛于唐宋,流行于明清。
在封建农耕社会,麦秆画虽来自民间,却被作为皇家贡品,所以不可能在平常百姓中流行,只能在皇室贵族间赏析珍藏。
图源:书乡蓬溪
随着时代的变迁,麦秆画也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如今,我们能在许多地方欣赏到麦秆画的美,感受这份跨越千年的艺术魅力。
图源:书乡蓬溪
图源:书乡蓬溪
别看麦秆画的制作工具简单,只需一支铅笔、一把剪刀、一个烙铁、一瓶胶水,但其制作过程却并不轻松。
图源:四川非遗
一幅麦秆画的诞生,需要经过“熏、蒸、漂、刮、推、烫、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
结合麦秆本身的光泽、纹彩和质感,根据需要进行裁剪、粘贴,从而创作出精美的麦秆画。
图源:四川非遗
图源:蓬溪文旅
历时千年,这项不朽的技艺在手艺人的坚守与传承下延续至今,神奇依旧,代表性传承人柏波就是其中的一员。
图源:四川非遗
柏波从小继承祖辈的绘画技艺,从事麦秆画研制50多年。
图源:遂宁市文化馆
柏波的爷爷柏中华生于光绪年代,长期活跃在各大庙会,制作墙面麦秆挂画。
父亲柏登云继承了柏中华的麦秆画制作技艺,但那时的工具简单,图案单一。
图源:书乡蓬溪
这些年,柏波在传承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地改进、创新。
经过几百次反复研究、制作,成功研发出了“彩色麦秆画”“浅浮雕、高浮雕麦秆画”“立体麦秆画”,还有自己的专利作品“碳末麦秆画”“沙石麦秆画”。
图源:书乡蓬溪
这些作品多次获得了全国各类艺术品赛事大奖,深受业内肯定和赞扬,也将麦秆画推上了高层次艺术的高地。
图源:四川非遗
🌾
有机会一定要体验一次麦秆画
感受这田野里生长出来的艺术!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