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5 06:30 阅读量:2.6万+
华人号:妙文赏读风云激荡的民国时期,才子佳人辈出,其中有这样一位奇女子,用一双纤纤素手劈开万丈红尘。
出身名门的她,本该一生顺遂,谁料却摊上不靠谱的家人,流落于风月场。
但她并未就此沉沦堕落,反而活出了别样的精彩。
她在国画方面颇有天赋,她的画作与林徽因的诗歌、张允和的书法并驾齐驱。
国画巨匠张大千,夸赞她的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将她比作唐朝著名山水画家杨升,直呼这等画工造诣后人难以达到。
就连周恩来总理看完她的画之后,都不由得发出赞叹:
“此画颇有新气象。”
她便是著名的山水画家潘素。
从风尘女子到国画大家,她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潘素那跌宕起伏的一生。
出身
名门,沦落风尘
1915年,潘素出生于苏州名门潘家。
先祖潘世恩是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元老,也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苏州三杰”之一。
但到了潘素的父亲潘智合这一代,由于他生性纨绔,整天游手好闲,家道便开始衰败。
潘素的母亲沈桂香是位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但却没办法降服这个富家浪荡子,只好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自潘素7岁起,沈桂香就开始延请名师教女儿琴棋书画、作诗学文。
加之潘素从小聪明伶俐,学得很快,短短6年间,她已经能吟诗作画,更是弹得一手好琵琶。
转眼,潘素13岁了,按照当时江浙地区的习俗,正是要进行笄(jī)礼,即成人礼的时候。
可潘素最终没等来自己的笄礼,反而迎来了母亲病逝的噩耗。
不幸接踵而至,风流的父亲转眼续弦再娶。
继母并不喜欢潘素,在进门后不久,便以潘素擅长琵琶为由,将其卖至上海的妓院做清倌(ɡuān)补贴家用。
更让潘素无比痛心的是,不靠谱的父亲竟也赞成继母的决定。
一夕之间,从大家闺秀沦落为青楼妓女,这对一个自小接受正统教育的女子来说,是何等残酷。
但无论她如何哭闹,仍无济于事。
聪明如她,决定先妥协再作打算。
之后,凭借出色的容貌、不俗的谈吐,以及“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琵琶声,15岁的潘素声名鹊起。
她不像其他交际花一般接待官员文人,当时来听她弹奏琵琶的多是流氓,就是我们如今说的黑社会。
当然其中也不乏手握权柄的军阀请她“出堂差”,到府上表演作陪。
这些客人大多有纹身,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所以潘素也在手臂上刺了一朵香艳的花儿。
潘素自带一股侠气,这让她在一众客人间游刃有余。
许多人慕名而来,其中就有将军臧卓,他被潘素的美貌和才艺深深吸引。
不过此人是个说一不二的霸道性子,既然看上了,便去找老鸨为潘素赎身,老鸨不敢得罪只好答应。
臧卓大喜,强行与潘素订下婚约。
像潘素这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少女来说,心里向往的还是才子佳人般的爱情,怎么瞧得上臧卓呢!
可她一个弱女子怎反抗得过一位将军?
就在潘素以为,自己余生就将这般身不由己,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时,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
偶遇良人,重拾画笔
1935年,彼时被誉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来沪查账。
他不仅家世显赫,还是一位集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家、戏剧家于一身的旷世奇才。
他与潘素之前本无交集,但这次查账过后,张伯驹父亲的手下为表周到,邀请他到花花世界放松放松。
就这样,张伯驹与潘素二人在风月场初见。
潘素手持琵琶,吴侬细语,唇中轻吐苏州小调,引得张伯驹目不转睛。
一曲终了,江南才女与北国公子四目相对,张伯驹的心跳顿时漏了一拍。
他提笔写下:
“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
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寥寥几句将潘素的音容笑貌描写得淋漓尽致,也让潘素对他另眼相看。
之后,两人时常往来,一人弹曲一人吟诗,他们深深被对方吸引,双双坠入爱河。
然而好景不长,此事传到了臧卓耳中。
在臧卓心中,潘素已经是自己的人,于是他一怒之下便将潘素软禁在一品香酒店,试图让其妥协。
张伯驹收到这个消息后,虽心中急切,但强龙不压地头蛇,只能托朋友买通臧卓的卫兵。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张伯驹趁臧卓不在,孤身涉险,将潘素劫走。
这年,潘素20岁,张伯驹37岁。
经此一遭,潘素更是认定了眼前的这个人。
随后,两人便在潘素的老家举行了婚礼。
婚后,他们举案齐眉,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潘素已经很满意这种生活了,但没想到,一次她的随手涂鸦,却让张伯驹发现了她难得的绘画天赋。
于是,张伯驹引荐她正式拜师朱德甫学习花鸟画,又请汪孟舒教她山水画,朱德甫和汪孟舒都是当时的知名画家。
另外,张伯驹还把收藏的诸多名家真迹拿出来供妻子学习揣摩。
可见,茫茫人海,遇见对的人,何等幸运。
闲暇之余,张伯驹也会带潘素游历名山大川,一同领略高山的嶙峋巍峨,体会河流的潋滟蜿蜒,在大自然的宏伟雄奇之中找寻灵感。
本就天资聪慧的潘素,在张伯驹的悉心栽培下进步神速。
短短几年间,花鸟、山水、人物……
潘素便无不精通。
1939年,张伯驹的藏友家中不幸遭遇水灾,他珍爱的一幅清初大画师吴历的山水画卷《雪山图》毁坏。
张伯驹得知此事后,将残画借来,潘素将自己关在画室里数日,临摹了两幅《雪山图》。
张伯驹将其中一幅连同残画送还,藏友见此直呼“神迹”。
而潘素临摹的另一幅《雪山画》则在装裱后自家珍存,名人雅士闻讯纷纷前来观赏并于画上题字。
自此,潘素一举成名,誉满平津文化圈。
夫妻恩爱,共度余生
张伯驹尽自己所能地支持潘素,潘素方能在所热爱的领域尽情施展才华。
不过他们之间的付出都是相互的。
1941年,上海发生了一起著名的绑架案,被绑架者正是张伯驹。绑匪向潘素索要三百万,否则就撕票。
为了营救张伯驹,潘素四处奔波,打点周旋。
当时她手中并无多少现银,朋友纷纷劝潘素先卖掉张伯驹的藏品筹钱,后续再赎回来。
这一建议却被潘素果断拒绝,因为在她前去探望时,张伯驹曾悄悄嘱咐:
“宁死魔窟,决不许变卖所藏古代书画赎身。”
为此,她宁愿将自己珍爱的首饰变卖套现,也要保住丈夫的收藏品。
最终靠多方奔走,她终于筹款赎回了张伯驹。
张伯驹视藏品如生命,作为妻子,潘素便全力支持丈夫的收藏事业。
一次,隋朝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流于市面,张伯驹不惜将二人的居所变卖,购得这件珍宝。
还有一次,张伯驹看中一幅价值不菲的古画,两人商议许久也未达成共识。
眼见求画不得的张伯驹先是开始嚷嚷,随后索性躺倒在地,像个孩子般撒泼打滚。
任凭潘素怎样哄,怎样拉,就是不起来。
最终,哭笑不得的潘素妥协:
“还是拿出一件首饰换钱买画吧!”
听到这句话,张伯驹才翻身爬起,拍拍身上的尘土,回屋睡觉去了。
一个看见心爱的宝物便浑然忘却身外之物;一个则死心塌地,始终视对方的喜乐为喜乐,这样的两个人,却也将日子过得幸福美满。
1956年,二人将几乎倾家荡产换来的诸多藏品,尽数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
谁料转眼来到了特殊时期,二人生活陷入窘境。
好友见此情形,便介绍他们到吉林任职,张伯驹任吉林省博物馆第一副馆长,潘素则任吉林省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讲师。
然而,几年后风云骤变,他们失去家产,只能蜗居在10平米的小屋里。
生活无依无靠,勉强靠朋友的接济度日。
而此时张伯驹已经70,潘素也52岁了。
但不管经历怎样的艰难险阻,他们始终不离不弃。
好在,阴霾终将散去。
1978年,国家恢复正常秩序,潘素夫妇的生活也回归正常。
此后的日子里,老两口经常合作作画,或者她画花草,他题诗词。
可岁月无情,1981年,两人最后一次合作,北海画舫展出了老夫妻的作品五十八幅。
次年,张伯驹因病去世。
十年后,潘素也撒手人寰,享年77岁。
潘素的一生大起大落,但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地,她都没有自暴自弃。
她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勇敢面对困难,永不放弃自己,便能创造出人生的无限可能,成就最好的自己。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