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基于乡村振兴的文旅新业态发展模式

2025-05-02 11:03 阅读量:1.8万+

华人号:西部生态农业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浪潮下,各地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当下,亟需一套创新且具有广泛适用性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以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乡村发展活力,实现政府、企业、村民多方共赢,并能在不同地域进行复制推广,为乡村振兴事业注入强劲动力。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 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挖掘乡村各类资源,发挥市场主体的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与市场运营能力,以乡村文旅为切入点,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塑乡村空间格局,借助一站式全要素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完善产业供应链,构建 “文旅 + 农业 + 科技 + 生态” 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推动乡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

二、创新业务模式

(一)乡村文旅:打造 “文化 + 旅游 + 体验” 综合体

1.文化挖掘与传承

深入探寻乡村的历史底蕴、民俗风情、农耕传统等文化元素,通过建设乡村文化展示馆、民俗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等,将丰富的乡村文化转化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例如,在具有特色农产品的区域,围绕特色农产品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区,让游客亲身参与播种、收割等农事活动,深度感受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同时,展示当地传统手工艺的制作流程,助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2.旅游产品创新

开发多元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多样化需求。除传统的乡村观光游外,大力推出乡村民宿游、乡村美食游、乡村研学游、乡村康养游等特色项目。如在拥有温泉资源的乡村,打造集温泉疗养、休闲度假、健康养生于一体的乡村康养旅游产品;在自然风光优美且有历史文化遗迹的乡村,设计以自然景观观赏、历史文化研学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3.旅游体验升级

高度重视游客体验,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构建沉浸式旅游场景。运用 AR、VR、MR 等技术,开发乡村文化主题的沉浸式体验项目,让游客仿若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乡村的历史变迁与文化魅力。比如在乡村旅游景区设置虚拟导游,为游客提供个性化导览服务;打造乡村主题的夜间光影秀,丰富游客的夜间旅游体验。

(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 “田、水、路、林、村” 一体化规划

1.土地资源整合

通过土地流转、整治等方式,整合乡村零散土地,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盘活闲置宅基地、废弃厂房等,将其转化为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发展等可用土地。例如,将闲置农房改造为特色民宿,既解决了房屋闲置问题,又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住宿设施。

2.基础设施提升

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乡村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构建乡村 “快行慢游” 交通体系,改善乡村交通状况,方便游客出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推进乡村信息化建设,实现网络全覆盖,为乡村产业发展筑牢基础。

3.生态环境优化

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强化乡村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改善乡村卫生条件;加强对乡村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营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比如在乡村建设生态湿地、森林公园等,为游客提供亲近自然的休闲空间。

(三)一站式全要素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构建 “产、供、销” 一体化产业链

1.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涵盖冷藏库、冷冻库、保鲜库、分拣中心、配送中心等,确保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处于冷链运输状态。提高农产品保鲜度与品质,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2.农产品品牌打造

依托各地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通过品牌策划、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手段,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例如,整合区域内特色农产品,打造统一的公共品牌,进行集中宣传推广。

3.电商平台搭建

搭建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农产品精准营销。借助电商平台,将各地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提高农产品销售量与销售额。同时,为农民提供电商培训与技术支持,帮助农民掌握电商销售技能。

三、三方共赢机制

(一)政府层面

1.政策支持

政府制定并出台相关政策,助力乡村振兴项目的开展。给予土地、税收、财政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设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2.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乡村发展环境。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乡村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3.公共服务提升

政府加强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与企业携手,在乡村建设学校、医院、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为乡村居民和游客提供便利。通过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与公信力。

(二)企业层面

1.产业发展

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企业,通过发展乡村文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站式全要素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等业务,实现产业多元化发展,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2.品牌建设

借助乡村振兴项目,塑造企业良好品牌形象,提升企业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通过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农产品品牌,增强企业品牌价值。

3.市场拓展

乡村振兴项目为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可通过拓展乡村市场,实现业务快速增长。同时,通过与政府、村民的合作,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为企业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村民层面

1.就业增收

乡村振兴项目的推进,为村民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村民可在乡村旅游景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等企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此外,村民还可通过参与乡村民宿、农家乐等经营活动,增加家庭收入。

2.技能提升

企业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帮助村民掌握相关职业技能,提高村民就业与创业能力。例如,开展乡村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农产品种植养殖技术培训、电商运营技能培训等,使村民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3.乡村建设参与

村民作为乡村的主人,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项目的建设与运营。通过参与乡村规划、环境整治、文化传承等工作,增强村民对乡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四、实施步骤与保障措施

(一)实施步骤

1.试点阶段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文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站式全要素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等项目的试点工作。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业务模式与三方共赢机制,总结经验教训。

2.推广阶段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将成熟的业务模式与经验向其他乡村地区推广。根据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调整与优化,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巩固提升阶段

对已实施的乡村振兴项目进行持续跟踪与评估,不断巩固与提升项目实施效果。加强项目运营管理,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实现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二)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由政府、企业、村民代表组成的乡村振兴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筹规划、协调推进与监督管理。明确各部门与各方职责分工,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2.资金保障

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项目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为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与监督,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3.人才保障

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培养、培训等方式,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鼓励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项目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4.监督评估保障

建立健全项目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对乡村振兴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与完善项目实施方案,确保项目目标顺利实现。

五、可复制性分析

本方案所提出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具有显著的可复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业务模式的通用性

乡村文旅、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站式全要素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等业务模式,适用于不同地区的乡村发展。各地可依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市场需求,对业务模式进行合理调整与优化,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二)三方共赢机制的可推广性

政府、企业、村民三方共赢的机制,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这种机制在不同地区均可通过合理的政策设计与合作模式来实现,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

(三)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的可操作性

本方案制定的实施步骤与保障措施,具有明确的时间节点、责任主体与操作流程,便于各地在实施过程中参考借鉴。同时,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实施步骤与保障措施进一步细化完善,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通过以上创新性的乡村振兴解决方案,有望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多方共赢,为各地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模式。(江凤香智农集团)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基于乡村振兴的文旅新业态发展模式》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陕西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陕西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