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炽热风暴中的“火焰蓝”——青岛消防救援支队航空救援大队英雄侧记

2025-05-13 17:42 阅读量:8k+

华人号:光明网

 

航空救援大队为祖国庆生

  为提升公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讲好山东消防故事,山东省作家协会与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共建“火焰蓝”文学创作基地,启动首届山东消防文学创作笔会。作家卢戎深入青岛消防救援支队航空救援大队采访,聚焦救援一线,用生动鲜活的文字,展现消防救援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消防救援队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创作了报告文学《炽热风暴中的“火焰蓝”——青岛消防救援支队航空救援大队英雄侧记》。2024年11月9日是第33个“全国消防日”,11月为“消防宣传月”。值此之际,本版刊登其中精彩章节,以飨读者。 ——编者

  □卢戎

  提及消防救援,人们便会想起那些拉着警笛、一路风驰电掣奔赴火场的消防车,对于消防直升机,却鲜有人能说出一二。那些隐身云端的消防飞行员更因工作的特殊性,不为大众熟知。

  当前,越来越多的直升机在火灾救援中承担重要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8月的一天,我有幸踏入了青岛消防救援支队航空救援大队这片神秘而神圣的领地,走近这支令人敬仰的团队,零距离目击他们的艰苦训练,静心聆听他们的动人故事。

  打赢“最难一战”

  2022年4月19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山火打破了青岛崂山三标山的宁静。正值干燥多风的季节,山上松树、灌木丛等易燃植被众多,山火迅速蔓延,原本美丽的山林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鸟儿惊飞、小动物四处逃窜。

  情况危急!晚9点,接到指挥中心“三标山森林火灾”的扑救命令,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航空救援大队参照预案及此前崂山航线巡护情况,紧急会商、综合研判、立即部署。

  直升机救援组即刻进入战备状态。20日凌晨3时50分,航空地面指挥人员和油料、航务等地面保障人员分别赶往火灾现场及附近的直升机临时起降点。全体机组人员进场,迅速做好了航前准备工作。

  5时38分,向民航、军航报备飞行计划及飞行航线后,2架直升机飞抵火场迅速开展空中侦察。女飞行员高嵩驾机先绕飞了2圈,发现诸多因素严重影响着飞行安全,遂用对讲机跟地面沟通:气象条件恶劣,烟气浓密、能见度差。现场多山谷火,多处火点位于崖壁、石缝中,山势陡峭、山体走向特别复杂。

  不仅如此,山上7~9级阵风已超风限。

  三标山位于崂山西麓,属崂山四大山系之一,虽然海拔不高,但当天风大,火势变化特别快,一个小火点一阵风就变成了一条火线,朝东的火势一转眼就朝西。战线拉长了,火情紧急,省应急厅也调来了救援直升机。

  高嵩驾驶的直升机既是灭火机,也被指定为头机、指挥机。他们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就近确定了取水点,建立空中航线,与增援直升机编队飞行,连续向火点洒水进行灭火作业。

  “直升机21号,目前火势在三标山北坡迅速蔓延,风向由西向东,你从东侧水源取水后,沿北坡火势最凶猛处进行洒水作业,高度保持在50米左右,注意安全,完毕。”

  “已到达水源上空,准备取水,完毕。”

  “22号正在取水,取水完毕,准备前往火场,完毕。”

  “盘旋上升,到达山顶。”

  ……

  随着一声声指令,灭火战斗进入白热化。

  直升机的吊桶一次可以洒5吨水,但在偌大的山火面前无异于杯水车薪。洒完水火势小了,一阵风后火势又起来了。中午时分,队员们已经高强度连续作战了6个多小时,身心俱疲,而此时却迎来了最危险的时刻:山里风向很乱,出现了风切变!气象条件复杂,极端危险天气下直升机的机动性、气动力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稍有不慎便会撞壁、甚至坠机。

  火点位于崖壁的根部,地面人员无法接近。为了提高洒水的准确度,直升机要尽可能地靠近崖壁,水才能准确洒到崖壁下缘的着火点。高嵩驾机载着吊桶飞临火点上空时,仪表盘突然显示出现9级强阵风,气流异常紊乱,机身严重抖动。此时,负载5吨水的吊桶猛烈晃动,飞机也晃得更加严重。眼看离峭壁越来越近,仪表指针疯狂摆动,飞行数据瞬间临近极限!好险!高嵩在右驾驶位,看到飞机紧贴着峭壁飞过。机舱里的5个人瞬间屏住了呼吸,大气不敢出。沉默了足足有1分钟。

  为了方便观察,观察员赵国安队长需要在机舱内频繁移动,只能解开安全带。移动到飞机的右后角时,一个剧烈颠簸把他甩到了机舱的左边,人差点从开着的机舱门甩出舱外。大家事后想起来都感到后怕,亲历“死亡瞬间”让每个人都终生难忘。

  中午,大家席地而坐,吃了几口盒饭就整装出发。水火无情,不能有丝毫怠慢。纵然是死里逃生,依然要继续奋战火场,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这一天,他们飞了9个小时40分钟。一天下来,每个机组人员都精力体力透支,衣服湿透。

  经过3天奋战,大火逐渐被控制。浓烟和余烬渐渐消散,直升机在空中做了最后一次盘旋确定无误后,返回陆地。

  我们看到一组数据:大队2架直升机3天累计侦察及吊灭飞行共计35小时30分,28架次,洒水284桶,1092吨,其中37021飞行20小时31分,162桶水,625吨;37022飞行14小时59分,122桶水,467吨。

  2024年“4.22蓬莱、龙口地区山火”“4.23小珠山山火”“4.29平度旧店镇山火”……“空中尖兵”以赴汤蹈火、不畏艰险的作风,在那漫天的烟尘和炽热的高温里,一次次圆满完成了任务。

  飞行员王伟说:“自从披上这身‘火焰蓝’,我便担起了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神圣使命。我必定时刻牢记这份职责使命,坚守初心,稳步向前,为航空消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神功”来自苦练

  飞行员们令人惊叹的高超技艺和过人的胆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靠刻苦学习与训练打磨而成。

  2019年,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以公开选拔的方式,组建首支航空救援队伍。一踏入学院的大门,迎接学员们的就是繁重的学业任务。半年时间内,要完成大学3年的航理课程,14门功课以及私照、商照、仪表3门课程考试,这对于来自基层灭火岗位的消防员是难上加难。

  深奥的理论知识像一座迷宫。但他们没有退缩,每天凌晨四五点就开启学习模式,恶补理论知识,一盏盏灯映照着他们苦学的身影。

  实践飞行培训在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区进行,他们在东北经历了最寒冷的季节。零下三四十度的低温,每天坐在驾驶舱里,他们双脚冻得发麻,甚至会失去知觉。寒冷的早晨,由于气温太低,飞机无法正常启动,他们就手动推飞机加温。

  悬停训练是一大挑战。要把飞机悬停于某个高度保持位置不变,这看似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特别难,机身抖动得厉害,就像在空中“炒菜”。

  飞行大队的6名学员,不是同一批,但同样面临单飞、夜航、仪表、特情等多项科目考核。就像勇敢的骑士征服一匹匹烈马,最终他们要学会熟练驾驶HU-269、AS350、AW119、KA-32四种直升机型,完成180小时的实践飞行培训,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对每一种机型的性能、操作特点都了如指掌。

  无数次的起飞、降落训练,从正常条件下的平稳操作到应对突发故障时的紧急迫降,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练习。在模拟火灾场景中,他们学会了在浓烟弥漫的环境中依靠仪表飞行,准确判断飞机的位置、高度和方向。

  系统学习仿若神奇的魔法棒点触出全方位的蜕变。他们身体、心理、知识技能等各个层面实现了快速的提升。特殊环境适应能力、强大抗压能力、高度专注力与应变能力以及快速掌握新知识的能力,都在学习的催化下不断强化,如同钢铁在烈火中淬炼。

  凭借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韧不拔的毅力,6名飞行员全部成功通过了民航局的3项资质理论认证,取得了民航、警航的双执照。这是他们实力与能力的双重见证。随着学习的深入与经验的积累,他们的飞行时间从最初的180小时逐步攀升至300小时,全部完成了机型改装。

  与此同时,9名机务工程师也在理论与实践的礁石上精心磨砺,顺利通过了各项考试。

  自航空救援队伍成立以来,他们累计飞行147架次255余小时,洒水5415吨,伤亡事故为零。这些骄人成绩的取得源于他们严谨的飞行操作规范、精湛的飞行技术、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以及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

  练以备战,战则必赢。航空救援大队的训练紧密围绕实战展开,犹如精确咬合的齿轮,运转有序。队里每周确保有三个飞行日,两个理论学习日。三个飞行日的设置,旨在持续不断地强化飞行科目训练以及各类演练,熟练掌握不同飞行状况下的应对策略,让每一次操控都精准无误。而每周的两个理论学习日,则是为了让队员们在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中提升飞行素养,更好地指导飞行实践,确保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依据深厚的理论储备进行灵活应对。

  通过建立交叉融合的训练机制,整个队伍飞行技术水平如同节节高升的阶梯,不断攀升。飞行员的应变能力和执行飞行任务的能力,也如同宝剑在磨砺中愈发锋芒毕露。同时,机组人员对吊桶、水箱水炮、光电吊绞车等设备的使用也烂熟于心,他们还不断探索直升机救援的新方法、新形式,直升机机动灵活、搜救速度快、视野广阔,且受地形及海浪影响小的特点,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王辛是队里的飞行分队队长,是资历最老的飞行员。他驾驶技术娴熟、经验丰富,有口皆碑。虽然性格内敛,但一聊起飞行就会滔滔不绝。身为飞行员的他有时候也兼任地面指挥。“6.6即墨田横渔船火灾”那场扑救令他记忆犹新:当天海边的状况极为复杂,风向飘忽不定,浓烟滚滚翻腾,王伟在空中执行任务,视线被严重遮挡,仿若置身于混沌的迷雾之中。地面指挥员张腾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提出的建议十分奏效,让整个救援任务得以高效地推进,从而成功保住了大部分渔船,避免了更为严重的损失。

  经此一役,王伟真切地体会到了协同作战的重要性。飞行员杜琛则认为,每一个团队成员的专业素养、冷静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以及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都是确保救援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

  梁阳阳说,整个团队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各个部件协同合作,才可以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王帅身为大队临时负责人,视角更为宏观,在他看来,同志们之间的相互信任尤为重要,从容投身战斗就像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战友。

  航空安全的核心价值体现为全员的责任担当,各个环节都极为关键。哪怕只是轻微的疏忽,都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一旦碰到问题,必须立即进行沟通,唯有全体成员齐心协力、紧密合作,才能保证飞行安全万无一失。

  拼出N个“第一”

  踏入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航空救援大队的大门,一种蓬勃的生命力扑面而来。停机坪上,两架直升机好似忠诚的卫士,静静伫立,随时准备执行命令冲向蓝天。

  办公区域整洁有序,映照出队伍严谨的作风;宿舍充满军事化的规整,是纪律与秩序的体现。一排排健身器材,像训练有素体魄强健的队员严阵以待整装待发。

  这是一支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年轻队伍,年龄最大的生于 1986年,最小的生于2000年。全队35个人,22个党员。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是他们拼搏的勋章,也是他们用勇气、智慧谱写的救援胜利之歌——

  第一次海上救援。2022年9月16日青岛海域,台风来袭,巴拿马籍油轮斯帕号上的一名船员却突发心脏病急需救治。彼时,他们所在的油轮,距离海岸线30海里之遥,靠岸救助已然成为奢望。

  风在肆虐,浪在咆哮,油轮像一片浮萍在惊涛骇浪中飘荡。8级大风阻挡着匆匆赶来的120急救直升机靠近甲板。就在120急救直升机无奈盘旋之际,奉命前来支援的航空大队的KA-32消防直升机如神兵天降。

  海平面的风与空中的风向相反,形成强对流。狂风吹得直升机摇晃得越来越厉害,受到气流威胁操作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飞行员高嵩紧紧握住驾驶杆,尽最大努力保持机身平稳下降,50米、30米、10米……5米!到达作业高度!就在她要下达救生员出舱救援指令时,海面突然掀起一股巨浪,油轮剧烈摆动、摇晃,飞机也因为悬停较低产生的气旋出现摆动。她一边稳住直升机一边保持5米高度追着油轮,不断调整保持与甲板相对稳定的位置。终于,救生员成功地从后舱索降到甲板,在直升机与油轮之间,拉起了一条生命的纽带。

  把船员安全带上了直升机,高嵩驾驶直升机快速飞离,与陆地的医院实现了无缝对接,整个救援过程仅用了15分钟。在这场与死神的赛跑中,这15分钟却显得无比漫长。要知道,当时救援人员都身着防护服,每一个动作都格外沉重与艰难。这个首次海上救援和紧急医疗救助的实战案例被永远铭记在救援史册上。

  第一次过水门和挂旗飞行。2023年5月15日上午,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青岛中德生态园迎来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揭牌仪式——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航空救援大队正式入驻这距离青岛主城区最近的通用机场。

  这支队伍是全国城市消防的首支航空救援力量。随着轰鸣声,2架直升机分别吊挂国旗和消防救援编队旗通场飞行。阳光洒在旗帜上,映照出的不仅仅是那鲜艳的色彩,更是消防员们的热血与担当。直升机在空中自如地翱翔,旗帜飘扬在空中,是一种力量的彰显,是青岛消防力量的骄傲。

  为庆祝转场飞行、正式通航,当天还专门举行了“过水门”仪式。消防直升机在一片期待中缓缓驶向指定区域。红色的消防车喷射出的巨大水流,恰似一道水门。飞行员凭借着精湛的驾驶技术,使直升机保持着合适的速度。水门开启的瞬间,半圆形的弧线水柱拔地而起,当直升机朝着那两道晶莹剔透的水幕缓缓滑行时,阳光正好洒下,给水幕染上了一层梦幻般的七彩光晕。机身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光泽,像是一位即将接受荣耀洗礼的勇士。

  第一个双执照飞行员。在青岛航空救援大队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张腾。

  张腾在入伍期间考上了昆明消防指挥学校,毕业后入职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在2014年至2019年期间,他多次参与新兵入伍培训、战训比武等训练培训任务,曾3次带队参加全省实战化比武,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6次,被山东省消防救援总队、国家消防救援局评为优秀基层指挥员4次。2019年,青岛市消防救援支队航空救援大队开始组建,它是第一个自主自建、从零开始的大队。当时队里除了王辛是专业出身,其余的飞行员、机务、任务员都需要自己培养。正在参与战训比武培训的张腾,进入了领导的视野。

  分管航空组建的领导同时也分管集训,他了解张腾的能力,希望他来担任机务分队负责人。张腾曾经带过的那些参加比武培训的战士,也跟着他一同加入,成为了后来的机务员、任务员。

  队里统筹安排,让张腾带领9个人于6月9日前往济南参加封闭式全脱产机务培训,培训期长达半年。原本定在6月结婚的张腾征得领导的同意,6月27日回家,28日登记,30日参加完婚礼,次日便匆匆归队了。他尴尬地笑着:“婚庆的筹备我全程没有参与,仅仅是在婚礼时出席了一下。”

  培训中的困难也接踵而至,机务工作需要学习航空器维修,然而那些深奥的知识对许多队员来说如同天书。张腾带领队员们“挑灯夜战,日夜兼程”,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最终,他们用9个月的时间通过了9门功课的考试,12月,随着理论和实操考核通过,他和队友们全部斩获民航维修执照。

  2020年10月,张腾报名参加飞行员培训考试,成功取得航空器驾驶执照,成为全国消防系统唯一一位维修、驾驶双执照的人员。

  生活中的张腾,性格开朗豁达,爽朗的笑声很有感染力。在队里,他是一个多面手:不仅仅是一名飞行员,还身兼数职。他精心地做着机务工作,还常常担任地面指挥员,同时兼任办公室和宣传工作,有时候,他还要承担讲解任务,还编制过约2万字的航空体系建设资料。

  张腾考取了飞行员驾照,也完成了改装飞行。飞行员和机务的双重身份,让他对飞机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他深知,机务人员就如同维护、修理和保养飞机的工匠,以确保飞机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因为深知机务工作会直接影响直升机的飞行质量和飞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做航前准备和检查时,他每次都会对照工卡仔细核验。

  张腾从事机务工作5年间,个人累计安全飞行350小时,完成飞行保障500多场次,各类定期检修及部附件更换100多次,完成更换发动机、主减等大项维修工作任务10余次,执行森林火灾扑救、海上巡查、各类演练任务40余次。

  第一个女飞行员。白皙的皮肤,腼腆的笑容,高高的马尾辫,宛如美丽恬静的邻家女孩。面对眼前刚生完宝宝的高嵩,你很难把她跟久经沙场的女勇士形象联系到一起。

  “其实我胆子也不大,但穿上这身火焰蓝,我义无反顾。”作为应急系统和消防系统唯一的一名女飞行员,几年来高嵩完成了烟台昆嵛山、青岛大珠山、崂山、三标山等多处重大森林火灾的扑救任务,成功救助5名遇险者。

  说起“惊心动魄”的三标山森林大火,在高嵩驾驶的飞机上做空中指挥员的王帅满是赞许:“驾驶杆很重,飞行员需要双手双脚用力操作,手掌要长时间保持抓握动作。飞行员在长期飞行后,胳膊腿都会僵硬麻木,有时候手不能弯曲,像腱鞘炎一样疼痛,男飞行员有时候虎口都能磨破了,何况一个女同志。”

  “火灾现场千变万化,要靠飞行员的机智和现场研判。”高嵩说,要控制飞机在水面上悬停让吊桶完全入水,为了尽快打满水往往需要让飞机降得更低,水库很大,不好找参照物,高度不好掌握。吊桶的缆绳只有5米,还需要留出1米到水下,越靠近水面环境越复杂,一阵小风飞机就可能会被吹动,而一旦飞机触水就很危险。洒水灭火要时刻关注灭火点,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接近灭火区域。

  直升机救火时,为了达到良好的效果,有时候会距离火源很近,同时也意味着距离崖壁、林木很近,容易发生碰撞,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学驾照的时候,我还问什么时候学跳伞,原来直升机飞这么低,出了问题连降落伞都派不上用场。”高嵩笑着说。

  “每次灭完一场大火,就很有成就感,好像帮了国家一个大忙,生命的价值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高嵩已经累计飞行了600多个小时,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嘉奖四次,荣获“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优秀共产党员”“青岛市五一劳动奖章”首届“岛城最美女消防员”“2023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

  她在一次演讲中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将来还有1000小时、5000小时在等着我去努力,只要需要,我就会一直飞下去!作为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中的一名空中逆行者,我将用火焰蓝的荣光,在碧海蓝天写下我的誓言: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

  梦想与责任交织的最美风景

  我有幸与飞行员一起,踏入直升机的机舱,体验他们的日常飞行训练。

  当我的目光透过舷窗投向大地时,那幅绝美的画卷瞬间将我深深震撼: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广袤的田野像一块巨大的绿色绒毯,浓郁的翠色好像是大自然用最饱满的颜料涂抹而成,田埂纵横交错,像是绒毯上精心编织的花纹,其间点缀着星星点点的农舍,错落有致的村庄,宁静而祥和;雄伟的跨海大桥,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投下坚毅的身影。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浪漫主义色彩的绝美画卷,每一处景致都像是诗人笔下最灵动的诗句,画家调色板上最绚丽的色彩。我从未用这样的角度凝视过这座城市。

  机舱内的消防飞行员在全神贯注地驾驶直升机,无暇顾及美景。他们额头上晶莹的汗珠,在这狭小的机舱内闪耀着勇毅坚韧的光辉。而我也后知后觉地体会到了在狭小的空间里,被拘于一方小天地的局促之感。“正是这些向火而行无所畏惧的‘火焰蓝’勇士们捍卫了这些美好啊,他们是碧空之上的守候天使。”我由衷地想。

  “碧空展翼护生命,危难挺身救黎民”,这是他们用热血与青春书写的壮丽誓言也是用生命和行动捍卫的崇高信仰。在广袤的蓝天中翱翔,他们时刻准备着冲向危险重重的火场。

  一次次地往返于水源与火场之间,不仅是与大自然的较量,更是人类勇气与智慧在天空中的伟大展示。在渐渐消散的浓烟和余烬之上,这些翱翔的雄鹰形象,永远镌刻在大地与天空之间,镌刻在人们心中。

  每一次飞行,都是他们与这座城市的深情对话。每一眼风景,都得益于他们的责任与担当。他们,是我们永远的英雄,是这片天空中最美的风景。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炽热风暴中的“火焰蓝”——青岛消防救援支队航空救援大队英雄侧记》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山东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山东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