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8 17:04 阅读量:5.8万+
华人号:华声中国题:科技企业融资面临哪些挑战?
作者 孟添 上海科技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科技企业自带“高风险、高成长、高技术壁垒”的鲜明标签,这种特性决定了它们与传统金融模式难以完美契合。
以银行信贷这一主流融资渠道为例,科技企业往往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用于抵押,且其商业模式充满不确定性,这就好比让银行在迷雾中前行,难以准确评估风险,进而导致信贷支持覆盖率低、效率低下。近年来商业银行积极尝试,探索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创新模式,不过就整体而言,这些创新尚未形成燎原之势,短期内尚未能大规模推广应用。
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在科技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早期的融资需求就像干涸土地渴望甘霖,始终难以得到充分满足,但这些基金的资金却大多流向了成熟期企业。科技保险和科技担保作为风险分担的有力工具,尽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目前市场规模小,推广力度还够强劲,尚未在科技金融领域形成广泛影响。在资本市场方面,科创板和创业板的设立无疑为科技企业打开了一扇直接融资的大门,然而,部分中小型企业还是达不到上市的门槛,且由于融资周期漫长,只能在大门外望而却步。由此可见,尽管科技金融模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满足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多层次的融资需求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科技金融的供需双侧矛盾,是当前面临的又一核心挑战。从需求侧来看,高技术含量与高不确定性加剧了科技企业与金融结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由于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企业价值,只能采取审慎策略,这无疑让融资效率大打折扣。尤其是中小型科技企业和初创企业,由于资产规模小、信用积累不足,无法与实力雄厚的企业相竞争。
而从供给侧来看,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与专业化服务水平亟待提升。部分金融机构过于追求短期收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低风险领域,忽略了那些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此外,针对科技企业的风险评估与信用评级工具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虽然已经进入金融服务领域,但距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有一定提升空间。而由于信用机制尚不够健全,社会资本未能有效流入技术潜力巨大的冷门领域,也显示出资本配置效率尚待进一步提高。
科技金融生态体系的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供需两端的制约。从供给端来看,金融机构在技术评估、风险定价及资源配置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对于精准地为高风险、高技术壁垒的科技企业提供支持,尚有缺口。其中,数字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虽然已经初见成效,但在风险预测、信用评估等关键环节的深度还应进一步挖掘。从需求端来看,科技企业普遍面临信息不对称、信用积累不足及资产规模小等问题,削弱了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与融资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金融规模化发展势头强劲,就广度与深度而言,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数字技术赋能方面的创新应用,应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