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研学教育新范式:少室山武术学校以"三馆联动"激活传统文化育人动能

2025-04-30 18:18 阅读量:7.5万+

华人号:华人头条-河南

时值"五一"研学黄金周,嵩山脚下传来教育创新强音。4月27日,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九周年之际,河南省登封市少室山武术学校综合实践研学基地正式揭牌。这座集古兵器博物馆、王上上阳城农耕文化园、少室山文化艺术博物馆于一体的研学平台,以"文物活化+武学传承+农耕智慧"的创新模式,为新时代研学教育开辟出一条沉浸式文化育人路径。

图1:少室山武术学校

政策落地:从文件到现场的"河南实践"

在河南省"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规划中,"构建黄河文化研学体系"被列为重点工程。登封市依托"天地之中"历史文化遗产优势,率先出台《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市教育局将少室山武术学校列为"登封市中小学校外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项目。此次揭牌仪式上,河南省教育厅相关领导表示:"三个场馆的立体化呈现,是对‘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理念的生动诠释,为全省研学基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文化样本。"

图2:登封市教育局为少室山武术学校综合实践基地授牌

在古兵器博物馆揭牌现场,河南省政法委原副书记弋振立手持青铜戈示范讲解:"这件春秋时期的兵器与《考工记》记载的'戈长六尺六寸'完全吻合,学生触摸的不只是冷兵器,更是工匠精神的温度。"这种"实物+典籍"的研学方式,恰与登封市正在推行的"行走的思政课"改革相契合。

图3:少室山武术学校综合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探源兵史,一眼万年"是古兵器博物馆里最醒目的八个大字,鲜活又沉静,像一道时空闸门,从粗粝的石斧到精致的青铜剑,从锈迹斑斑的铁戈到寒光未褪的唐刀,2000多件展品躺在玻璃柜中,却仿佛带着沙场的风尘。这些兵器讲述的不仅仅是厮杀的利器,更是先民们守护家园的见证。

图4:古兵器博物馆内兵器陈列一角

图5:郑州郑东新区外国语教育集团学生到古兵器博物馆研学参观

三维课堂:让历史在脚下鲜活起来

少室山武术学校综合实践基地首创"武、文、耕"三维研学课程体系:在古兵器博物馆,学生可近距离了解青铜铸造技艺,解码《孙子兵法》中的古代军事智慧。在王上上阳城农耕文化园,石磨盘、曲辕犁等1000余件展品,构建起"二十四节气"劳动教育场景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对此,登封市嵩山文化研究会会长吕宏军表示:二十四节气早在201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上阳城农耕文化园将古代、近现代农业生产生活用具遴选展示功德无量,其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终将成为登封市的一张世界级名片。少室山文化艺术博物馆,则以《贝叶真经》《唐代佛头》等回归文物为线索,开设"丝路文明对话"国际研学模块。

图6:少室山文化艺术博物馆陈列的唐代佛头与印度佛祖寝宫基石

图7:少室山文化艺术博物馆揭牌仪式

在被问及三馆鼎立的教学意义时,校长王贯雄说:“教育的初心源于少室山武术学校的孩子们,让每个孩子在动静结合中实现全面发展,用古兵器锤炼战略思维,农耕实践培育生存根基,丝路文明孕育天下胸怀是我们的教育目标。”登封市教育局党组书记马保仓表示:"少室山武术学校综合实践基地印证了特色教育的生命力。市教育局将继续支持这种根植传统文化、注重知行合一的教育创新,让更多学校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这番表态既肯定了登封市武术学校的探索,也指明了区域教育改革的方向。

图8:王海营为领导嘉宾介绍文化艺术博物馆展品

家国情怀:从文物回归到文化传承

在少室山文化艺术博物馆揭牌时,创始人王海营抚摸着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赠还的《贝叶真经》感慨道:"30年间从海外带回8部典籍,不只是抢救文物,更是守护文明基因。现在这些典籍成为研学教材,完成了从'回归'到'传承'的闭环。"这位曾获"世界功夫之都武术名家"称号的武者,讲到文物回国和文化自信时几度热泪盈眶。

图9:王海营与美国研学交流团学生合影留念

图10: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赠还的多部《贝叶真经》

农耕文化园揭牌仪式上,王上村村支书王学洪指着传统耧车说:“现在的娃娃分不清五谷,要是在这黄土地里走一遭,比背十篇《悯农》都管用。”汗滴黄土地,智慧传古今。王上上阳城农耕文化园要打造的不是简单的农具体验场馆,而是文明种子的播种,让孩子们真正懂得“二十四节气”不只是古诗里的词汇,更是祖先用血汗绘就的生存密码。

图11:王上上阳城农耕文化园揭牌仪式

图12:王上上阳城农耕文化园一角

未来图景:构建文化育人共同体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示:“让收藏在馆所里的文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成为教书育人的丰厚资源,让学生在底蕴深厚的课程教材中,在参观名胜古迹的亲身体验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感受中华文化魅力,汲取中华文化精髓。”在少室山武术学校综合实践基地揭牌那一刻,已经把总书记'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的要求转化成了可操作的育人方案,为破解研学旅行'游而不学'的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图13:农耕文化园陈列的清代“文魁”匾额

图14:农耕文化园陈列的明代刺绣+帽子+弓鞋(三寸金莲)

少室山武术学校,古兵器博物馆,王上上阳城农耕文化园与少室山文化艺术博物馆三位一体,分别对应“止戈为武”“耕读传家”“文明互鉴”的文脉传承,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库。未来,这块综合实践基地还将与嵩阳书院、观星台等历史遗存串联成"华夏文明探源带",承担起"一基地授牌、全链条育人"的责任使命。

供稿:王朔 光明GMAD

编辑:华璨

审核:许广丽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研学教育新范式:少室山武术学校以"三馆联动"激活传统文化育人动能》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俄罗斯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