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8 11:23 阅读量:6k+
华人号:清新福建千年海丝起点,万卷闽越风华
福建文博以山海为卷
镌刻文明交融的印记
5·18国际博物馆日
来福建,以文物作舟
驶向八闽的精神港湾
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建船政,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专门负责海防近代化的国家机构。造舰船、办教育、育人才、兴海军、试飞机,船政是中国近代海军和航空工业的摇篮,是近代中国造船工业的先驱,是中国学校以西方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学生的开端。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由原马尾造船厂综合仓库改造而成。博物馆从千年变局、船政诞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军和船政文化等六个方面,生动讲述中国向海图强的“船政往事”以及百年薪火相传的船政精神。
船政诞生展区的内容引领游客穿越时空的长廊,通过明晰的时间脉络、详尽的文字图片解说与文物展示,加之船政厂区沙盘的全景再现,使游客领略到船政创办的坎坷与不易,以及先驱们矢志不渝、励志报国的崇高精神。
以上2图图源:遇见福州
船政制造展区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科技与工艺盛宴,一艘艘设计精密的舰船、飞机模型展示了当时中国造船技术的高超水平。
图源:许少华
福船是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尖底古海船的统称。其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而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为互不相通的舱区,舱数有13个也有8个。其船舶结构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既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又增加了远航的安全性。
图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源自明代,早先以福建泉州泉港区为中心,后流传到周边沿海地区,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0年,“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船水密隔舱结构模型 图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该项目的保护对中国四大船型的比较研究和“南海一号”探秘具有重要价值,对加强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造船史和海上交通史的研究,推动海峡两岸、国际渔航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伊本•白图泰旅行路线示意图 图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1346年,伊本·白图泰航行到中国,从刺桐港上岸,他在游记中写道:“刺桐港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甚至可以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我看到港内有上百条大船,至于小船可谓多得不可胜数。”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雕像 图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同时,他还提到泉州烧制的瓷器被运往摩洛哥的情形:“中国瓷器只在刺桐和隋尼克城(即广州)制造……瓷器价格在中国,如陶器在我国一样或更为价廉。这种瓷器运销到印度等地区,直至我国马格里布。这是瓷器种类中最美好的。”
宋德化窑青白釉缠枝纹军持 图源: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堪称中国海洋文明的缩影。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古代海洋文明的风采,感悟来自海洋的启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简称“泉州海交馆”)创建于1959年,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图源:泉州文旅
它以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刺桐”(即Zayton,泉州别称)港的历史为轴心,通过丰富独特的海交文物,生动地再现我国古代悠久辉煌的海洋文化,讴歌中国人民勇于征服海洋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中华民族对人类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贡献,以及在航海及造船技术方面的许多伟大发明。
4月2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文化和旅游部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播出。德化瓷烧制技艺在节目中大放异彩,一展世界陶瓷之都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中,德化白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重要代表。作为福建省德化县的特产,德化白瓷以其温润如玉的质感、凝腻似脂的釉色,以及极高的艺术价值,赢得了“中国白”“东方艺术明珠”等美誉,并在国际陶瓷舞台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4年“中国白·德化瓷”国际巡展纽约推介活动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场形塑瓷的泥与火的艺术里,永远不乏传承人的身影。老手艺人手握瓷泥,新一代人从他们手中接起,在时代影响、各家教诲下,泥稿在指尖起韵生姿,百态白瓷就此而生。
图源:绿都三明
来到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岩前村,自西北方向远眺,只见一座孤峰形如“寿桃”,傲然耸立于平野之上,这便是被考古界誉为“南方周口店”的万寿岩遗址。
三明万寿岩船帆洞遗址发现的人工石铺地面 图源:福建日报
1999年秋,万寿岩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把古人类在福建活动的历史提前到距今20万年前。手握这把人类文明起源的珍贵“钥匙”,一批批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在此接力探索,让万寿岩持续闪耀着文明之光。
图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遗址中远古人类的石器与火塘灰烬,凝固了福建最早的文明火种。厚重的历史底蕴、丰富的自然禀赋,让万寿岩成为了三明独特的文旅资源。近年来,福建充分利用万寿岩遗址的文化资源,通过创新文创开发模式,让万寿岩遗址“走”出去、“活”起来。
图源:福建纪检监察
大田板灯龙,是一项传承了千年的民俗。每年春节,形式多样的迎龙活动是大田县的传统民俗,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其中,龙舞(大田板灯龙)于2008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龙舞(大田板灯龙)作为子项目之一参与了申报工作。
图源:林建伟
大田板灯龙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四部分组成。龙珠镶金镀银,光芒闪烁;龙头高近3米,以竹篾扎成,外面裱上油纸,再绘上色彩鲜艳的龙鳞,龙眼、龙角、龙须形态逼真;龙身是由一节节硬实的灯板连缀而成的,通常是六七百节至上千节不等,每节板长达2米左右,点着2或3盏花灯。
图源:福建省图书馆
在“龙珠”的引导下,龙灯做出腾、伏、挪、摇等动作,穿行在乡间或街巷,为民众带来新一年的祝福。每年元宵,大田舞动的千米板灯龙,用竹骨纸鳞拼接成流动的光河,将先民遗留的文明火种化作当代的人间星河。
图源:大田融媒
福建文博的双重叙事
是“凝固”与“流动”的永恒对话
展柜中的文物静默无声
街巷间的非遗生生不息
5·18国际博物馆日
邀你解码八闽大地的“双面博物馆”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