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台州之行,就这样颠覆了我的认知

2025-05-21 21:44 阅读量:1万+

华人号:华人头条-南非

见多识广,也难免孤陋寡闻

我这一辈子,去过的地方可谓多矣!

父亲是福清人,那是一座福建沿海的小城,与广袤内地隔着重重关山。后来他当兵转业,被分配到青海,成为一名铁路职工,从此东奔西走架桥铺路,几十年四海为家,直至去世才将骨灰送回故乡,安葬在祖墓之侧。

母亲是安徽人,早年参加工作也在铁路,与父亲相识成家。我从出生到十五六岁,便一直跟着父母搬来搬去,在四五个省份辗转居住——山西侯马,内蒙乌海、四川攀枝花、安徽萧县,还有湖南慈利……后来,我也加入筑路大军,在淮河两岸继续辗转。再后来,又在一个铁路报社和福建、上海等地几家媒体做记者十来年,然后就出国去了印尼,长期走南闯北采访写稿,所到之处更是不计其数。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从黄土高原到南洋群岛,从筑路工棚到新闻现场,我大半生似乎都在车轮与机翼的震颤中丈量世界。

一个人,当他走过太多的地方,看过太多风景,难免会倦怠,产生审美疲劳,心不在焉而不求甚解。就好像匆匆翻阅一本装帧华丽却无暇细读的画册,指尖掠过万千色彩,眼底却留不下任何笔触的温度;又像在茫茫雪原上盲目跋涉的旅人,目之所及皆是苍白辽远的重复景致,最初的惊叹早已冻成麻木的脚印;亦如把所有美酒都兑成寡淡的凉水,举杯时只剩机械的吞咽,再难品出每滴琼浆里独属的风土与故事。

那些曾让他屏息凝望的山河轮廓,终将在频繁的遇见中模糊成相似的剪影;那些本应感悟心扉的人文回响,也会在走马观花的行程里碎成听不清的低语。直到某一天,他忽然在某个陌生城市的街角巷口,被一抹斜照的暖光牵住脚步——那暖光里浮动着海苔饼铺子飘出的焦香,回荡着城墙脚下青草糊小贩的叫卖声,更闪现着萍水相逢的朋友真诚质朴的笑容……

这时候,他才惊觉自己纵然走遍万水千山,却仍然如此孤陋寡闻,此前竟不知此地是如此美好。就如同一条久居深海的鱼,虽游遍万川,却从未读懂过眼前这片浪花的纹路。

我本人而言,前段时间正经历了上述这般感受。

半信半疑访台州

今年3月下旬,台州市委统战部、市贸促会、市侨联联合举办了一项走进RCEP国家经贸投资系列交流会——印尼专场活动。印尼龙狮运动联合总会主席、著名企业家FKS集团创始人丘昌仁先生应邀率团出席。笔者作为丘先生的中文助理,随他一同来到台州。

台州风光一撇。

此次台州之行,除了参加官方组织的这场活动,我们还参观了当地台州民营经济展示中心,考察了有关民营企业,访问了临海古城和天台山等地。而这一切行程的推荐和联络,都离不开一位浙江姑娘——叶露。

叶露是台州临海人,大学毕业后在印尼巴厘岛工作生活多年,她快人快语,性格奔放,善于交际。叶露与印尼驻华使馆有着良好的互动,也是台州侨联聘请的临海台州府城海外传播官。

对于台州和故乡临海,叶露总是极力鼓动印尼朋友前往旅游归纳起来理由如下:

其一,台州是美食天堂,而诞生于其下辖临海市的新荣记”,则堪称中国小吃的天花板。

其二,临海有一座江南长城,也是最早的江南长城;此外还有一条紫阳古街,作为千年古城的缩影,这条古朴底蕴的历史老街充满烟火气,处处可见左手卷起袖子阅书,右手捧着小吃美味大啃的景象。

叶露作为印尼中文媒体记者接受央视采访的视频截图。

可能是作为女孩子的特点,叶露说话习惯于表情夸张,有时难免语焉不详。我本人自诩见多识广,当然知道台州这个地方,多年前也曾到过其下辖的黄岩区,但只是浮光掠影,并未留下很深印象,因此听叶露如此形容,颇有些半信半疑。直到此行台州,方知叶小姐此言非虚,令吾感觉极好,当下不禁有些惭愧。

台州民营经济的基因密码

有关台州市举办的那场走进RCEP国家经贸投资系列交流会——印尼专场活动,虽然时间不长,但主办方和参与论坛的各方嘉宾及当地企业界人士,都充满热情,态度积极。传递的信息是,不少台州的企业,对前往印尼投资设厂兴趣浓厚,跃跃欲试。

丘昌仁先生作为印尼华社与工商界嘉宾在台州举办的论坛上发言。

总的来说,大家对印尼的产业状况和引入外资方面的法律法规所知甚少,而侨联与贸促会等单位为此搭建的这个对话平台非常必要而且有效。希望今后更多举办这类的活动,在此按下不表。

台州市侨联领导向丘昌仁夫妇赠送纪念品牌时合影。

地处浙江东部的台州,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又同时拥有1500公里以上漫长的海岸线,所谓枕山襟海,大陆与海岛交织,境内河网如血脉纵横,椒江自西向东奔涌,滋养着这片土地。时光回溯,作为一个建制1400余年的州府,它的人文历史必然也是厚重而璀璨的。关于这一点,网上资料随处可见,无需本文赘述。

我想说的是,曾几何时,在我的认知里,提及浙江经济发展的闪耀之地,省会杭州自不用说,脑海中率先浮现的其他城市往往是宁波、温州、绍兴等几个名字,就连相对不那么知名的金华,也因为下辖一个无人不晓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而被人高看一眼。而台州似乎较少被人关注,或许是因为它没有上述城市那样的知名度,又可能是我自身对城市经济认知的局限,总觉得它不过是众多普通地级市中的一员。未曾想,单就民营经济而言,台州其实蕴藏着相当惊人的能量。

这次来台州,市侨联的同志特别安排我们一行人参观了位于路桥区的“台州民营经济展示中心”。

走进这座展馆,方才了解到中国民营企业在这里大写的传奇。

在台州,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于温岭牧屿;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张个体工商户执照颁发给了黄岩的纽扣商贩;第一艘民企制造的大型货轮从椒江码头驶向太平洋。台州还是著名的“汽车自主一哥”吉利的起家之地。1998年8月8日,第一辆吉利汽车“豪情”在其首座工厂——吉利临海制造基地下线,开启了吉利进军家用汽车市场的征程。

2022年1月,发起于台州的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开通运营。这条全长266.9公里,民间资本总投资约450亿元建成的高铁,结束了沿线嵊州、新昌、天台三地不通高铁的历史,如今已是热门旅游高铁路线之一。至2025年1月,累计客流量突破5000万人次,其背后的融资运营机制备受关注。

这些 "第一" 的背后,是台州城乡曾经的修鞋匠成长为企业家,把小作坊变成上市公司的跨越;是渔民之子在实验室里研发出深海养殖装备的探索;是仙居农民把杨梅罐头卖到欧盟餐桌的万里奔走。

展示中心的大屏幕还显示出这样的画面:在台州湾新区,有一座浙江时空道宇公司旗下的卫星超级工厂,一尘不染的生产车间,穿戴天蓝色防静电服和防尘头套的工人,正在各类巨大的精密仪器前忙碌2021年9月,浙江省首颗商业试产星在此下线,如今能日产1—2颗、年产500颗卫星。

讲解员告诉我们,2024年台州市6656亿元的生产总值里,当地民营经济占比达 92%, 更容纳了本市99% 的就业人口。

台州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充分折射出本地企业家创新求变的内在动力,所谓“扛得起大旗、经得起大浪、担得起大义、吃得了大苦、成得了大事”;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积极有为的政策力度,以及保驾护航的营商环境。这是学者专家给出的结论。

在我看来,东海潮音与天台山月共同孕育出的台州人的温润刚健,形成了他们深藏在骨子里的敢冒险、有硬气、善创造、不张扬的精神特质,才是台州民营经济最为宝贵的基因密码。

这种难能可贵的性格品质,短短几天,便让我们从台州新认识的企业界朋友徐定伟身上感受到了。有关徐定伟先生的故事,本文后面将会说起。

台州美食:舌尖上的地理标志

未来台州之时,听叶露小姐有关台州美食的断言,我多少有些不以为然。

以中国地理之广大,各地烹饪之精妙,号称美食之都的地方不要太多。比如粤有精致早茶,川有麻辣鲜香,扬有刀工细点,还有重庆、武汉、西安,哪一个不是岁月悠、如雷贯耳,哪一种滋味不叫人牵肠挂肚?偏这来自东海小城的女孩,竟能夸下 “天花板” 的海口!大概是出于年轻人的心高气傲,或者是她作为海外游子对家乡的深情,热爱所至而顾不上低调。待我陪同丘昌仁先生和夫人真的到台州走了一遭,才晓得这山海之间藏着的妙处,原是别处学不来的。

上图:临海古城夜景与紫阳老街。下图:丘先生和夫人兴致勃勃在临海古城墙上自拍,城内的老街两旁盛开着白色的樱花。

借丘先生的光,我们在这座城市受到东道主台州侨联的盛情款待。好客的主人带我们先后饱餐了几家酒楼的宴席,还特意去路桥的“农家乐”品尝了乡下的家常菜。

那几天,我忙里偷闲,一个人四处转悠,在台州的街边和临海的餐厅留心观察了一番。台州人做菜,最懂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的道理。灵江边上的排档,渔夫刚从船上卸下的弹涂鱼,转眼就成了餐桌上的椒盐美味。那鱼生得滑稽,短身子圆脑袋,在竹篓里蹦跶时像撒了欢的孩子。厨子手起刀落,去了内脏,裹上一层薄淀粉,往油锅里一扔,刺啦一声,金黄的鱼身便浮了起来,外酥里嫩,连骨头都能嚼出香来。再配上一碗麦虾汤,汤里的 “麦虾” 其实是面疙瘩,剪成虾的形状,煮得白白胖胖,吸饱了海鲜的汤汁,鲜得人舌头都要掉下来。

上图: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渔港码头拍摄的回港的渔船(无人机照片)。 下图:台州渔民正在收获捕捞的海蟹。

街头的食饼筒亦是一绝。卖食饼筒的摊子多支在老巷口,铁鏊子支得老高,阿婆握着竹蜻蜓般的工具,在鏊子上飞快地转出一张张薄如宣纸的饼皮。饼皮要趁热卷,土豆丝、豆芽、炒粉丝、煎蛋皮,还有刚出锅的小海鲜,一股脑往里塞,卷得紧实了,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咬一口,饼皮韧中带软,蔬菜的清爽、海鲜的鲜甜、蛋皮的香嫩,全在齿间绞作一团,像极了台州人过日子——不讲究排场,却把酸甜苦辣都实实在在卷进生活里。

台州菜品的妙,首在一个 “鲜” 字。最令大家赞叹不已,念念不忘的的——还是临海古城的“新荣记”宇宙总店。当地人有句老话“客气不客气,请吃新荣记由此可见新荣记在台州人心中的地位。

查阅资料,新荣记的缘起,要从三十年前说起。那时节,它还只是家开在地下室的大排档,铁皮棚子支在街角,昏黄的电灯泡,把 “荣记海鲜” 的招牌映得忽明忽暗。谁能想到,这样一家烟火气里打滚的小店,后来竟成了中国内地头一家摘得米其林三星的中餐厅!甚至还开办了一间新荣记菜品研究院,并且在杭州、宁波、北上广深等大都市开了60家分号。

这一路的蜕变,像极了台州人熬汤 —— 慢火细炖,方能出真味。
这新荣记的绝招,还体现在 “融” 字。掌柜的爱琢磨,觉得台州菜鲜是鲜了,却少些变化。于是他派厨子去广州学烧腊,到北京瞅烤鸭,在长沙的辣锅里打滚。你看那道沙蒜烧豆面,本是台州渔家的粗菜,沙蒜(海葵)切丁炒出胶来,加高汤煮豆面,偏要往里头搁点粤式瑶柱,汤头便多了层干香;再尝那脆皮妙龄鸽,外皮烤得像琥珀,咬开却有椒麻味窜出来,原是偷师了川渝的卤料方子。一来二去,竟炖出了独一份的 “荣家菜”—— 台州的根,粤菜的精致,川湘的泼辣,全在盘子里打着旋儿,却又不抢风头,各美其美。
招牌菜介绍多了,大家也记不住。我就专注说一道最得我心的美味吧!
那天在新荣记,丘夫人点了几只醉蟹,服务员姑娘端上桌来,瓷盘里卧着的蟹儿,壳儿青得透亮,掀开盖儿,蟹黄如金膏初凝,蟹肉似白玉生光。用竹筷轻轻挑开,蘸一点浙醋,入口先是花雕酒的绵柔,像春日里的杨柳风,裹着东海的咸鲜漫过舌尖,再细品,蟹肉的清甜便从酒香里钻出来,直抵心尖。这醉蟹的妙处,不在浓油赤酱的堆砌,而在借了酒的魂魄,把蟹的本味勾得淋漓尽致,如同画家用淡墨勾出山水的精神,留白处才见真章。
那天在临海新荣记总店就餐完毕,服务员小姐端来一个盖着红布的白玉大盘,红布揭开,里面盛满金黄的小米,将小米倒在碗中,盘内现出一个金灿灿的“缘”字。奇妙的创意与美好的含义令丘先生和夫人惊喜不已。
在台州的几天,常常吃得肚子滚圆,却总也不觉得腻。这里的滋味,不像川味的火辣直白,也不似苏帮菜的甜糯精致,倒像是位穿着粗布衣裳的渔家女,不施粉黛,却自有一股清新质朴的风情。无论是新荣记的精致菜肴,还是街头巷尾的市井小吃,都透着股子对食材的敬畏,对生活的热乎劲儿。就像紫阳古街的老茶馆里,茶客们捧着海苔饼聊天,饼屑掉在粗布衣裳上也不掸,笑说 “这才是过日子的味道”—— 大概这就是台州美食的真谛吧,不端着架子,却把日子酿成了最香的酒、最甜的饼。

侨领徐定伟:山海之间的人情温度

有人用诗一般的语言形容:台州人的人情温度,是灵江水漫过皤滩古街的温柔,是括苍山顶云雾裹着的憨厚,是东海渔火里递来的一碗热粥,更是把异乡烟火酿成故乡月色的那份深情。

台州固然有美山、美水和数不清的美食,但以我行走多年的感受,不管在哪个地方,其实最美的风景还是人。此次和印尼朋友来台州,起因虽然是一场例行公事的交流活动,但无论是官方身份的侨联领导,还是民间人士的商界朋友,都处处体现着台州人把 “客人” 当 “家人” 的熨帖,酣畅自然,如沐春风

前文提到的徐定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令人难忘、一见倾心的东道主。

说他是东道主,其实他也是一位在海外事业有成的侨领,作为巴西台州商会(同乡会)会长,徐定伟热心参与接待工作,纯属义务帮忙,台前幕后,默默操劳,付出许多精力。他不仅主动协助市侨联策划促成了这场活动,还亲自驾车,带我们参访了不少地方,跑前跑后,亲切周到,耐心体贴。

徐会长是个70后,中等身材,白皙圆润,脸上总浮现着谦和诚恳的微笑,让人一看就觉得踏实。他是台州黄岩人,自小在农村长大,却天生斯文儒雅,从容淡定,形象和气质都像是一位认真敬业的政府公务员。徐先生说着一口浙江味的普通话,细语轻声,徐徐道来,几番交谈,我知晓了他的创业经历。

徐定伟先生是台州新生代华侨的表人物。

徐定伟的家在一个山区小镇,很多人从事节日彩灯的制作,被称为“节日灯之乡”。他原本在老家从事彩印生意,1995年,他的厂子遇到件棘手的事——合作商工厂倒闭,只好拿一大堆节日灯原材料给他,用来抵销欠他的四五百万元债务。

徐定伟蹲在厂房里摸了摸那堆彩线灯泡,心想,既然接受了别人的抵债,就只有自己想办法把这些原材料做成节日灯卖出去,才是唯一的出路。

于是他咬咬牙,卸了印刷机,支起制灯的案子,挂出了 “黄岩前程工贸公司” 的牌子。

徐定伟在厂里抱起一部电话,每天翻着外贸黄页挨个往外打。人家有意向,他就背着样品坐大巴往广东、安徽等地跑。有回在合肥,遇着个肯听他说话的采购商,一聊就是半宿,末了抱回张五万块的订单。那年厂子销售额做到五百多万,他站在车间里看工人们组装彩灯,觉着这灯或许真能照远路。

30岁那年,徐定伟望着家乡的山野,忽然想到要去更远的地方闯闯。

“去哪里?——去南美洲的巴西,那里入口多,也有一些做生意的台州同乡,节日灯的市场肯定大!”

就这样,当时一句葡萄牙语也不会说的徐定伟,揣着样品就飞到了里约热内卢。在异国他乡的街头,他跟人比画着开灯关灯,一旦成交,就学着巴西老爷们的做派,跟人家热烈拥抱,再彼此重重地拍几下后背。所幸遇着个巴西搭档,一个跑销售,一个管生产,几番努力,竟把台州的彩灯卖进了里约的狂欢节。

2018年,热心公道、为人仗义的徐定伟当选巴西台州商会(同乡总会)第二届会长,从此成为台州市侨联倚重的南美侨领。2024 年,他公司的出口额超过了1个亿。

2020年春节,徐定伟回国探亲,因为疫情爆发被困在老家。他看到村里的老人背着番薯赶集,卖不上几个钱,不由想到:“黄岩的番薯香甜软糯,为何不能做成番薯干销售出去呢?”从小到大,徐定伟都爱吃老家的番薯干,他觉得这条路子或许可行。

说干就干,徐定伟找来温州的师傅,置办了烘干设备,在镇里创办了“笨笨熊农业公司”。——收番薯、洗削蒸烘,一套工序下来,村里百来号老人妇孺都来做工,分拣削皮,一天能挣七八十块。但这个活计有淡季,他又跟镇里合开办了 “侨爱助富工坊”,让农闲的人来做彩灯包装。繁忙的车间里,阿婆们戴着老花镜穿灯串,陪读妈妈们分拣零件,说说笑笑,挣的钱就够给娃交学费了。

“笨笨熊“公司成立第一年,就在村里收购了600万斤番薯。“市场上,农户的番薯只能卖0.5元一斤,我们的收购价是0.7元一斤。”徐定伟说,也就是说,每收购100万斤,父老乡亲就能增加20万元收入。

按一亩地产值五千斤来算,农民就有3000多元收入。尝到种番薯的甜头后,农民种植的积极性更高了,而台州笨笨熊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也成了宁溪镇重要的“扶贫车间”之一。

这些年,徐定伟在巴西办推介会,拉着台州机床厂的师傅跟南美客商喝酒;在圣保罗的超市里,指着货架上的番薯干跟人说:“这是我家乡宁溪的蜜。” 有人问他图个啥,他笑了笑,掰着手指头数:“一为让老家的灯照亮别人的年,二为让别人的钱袋子鼓咱老家的田。”

徐定伟的故事,像极了宁溪乡村的灯 —— 初看是束细小的光,照久了,竟把整条山路都映得亮堂堂。

临行前,徐定伟会长又特意带我们去天台县城有名的土灶头餐厅领略了当地老百姓的农家美食。这是他同丘昌仁先生夫妇合影留念。

离开台州时,徐会长执意开车送我们去高铁站。车窗外,路边的青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恰似他这些年在山海间奔波的剪影。他忽然想起什么,从后备厢搬出一箱 “甜蜜蜜” 番薯干,纸箱上还贴着村里阿婆们手写的标签:“微波炉转一分钟更糯”。徐定伟说,“你们在路上慢慢品尝,如果带回印尼,也让那儿的朋友尝尝咱们台州的甜”。

高铁开动了,我在座位上拆开一袋,咀嚼着糯甜里混着阳光的味道,一种说不出的暖意伴随着对这位台州人的敬意漫上心。

再见啦!徐会长。再见啦!台州。

我们还会再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台州之行,就这样颠覆了我的认知》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内蒙古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