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美丽底雅,“极地”阿里的另类之地

2023-08-12 11:55 阅读量:4.3万+

华人号:移民事儿

底雅在哪里?

从西藏阿里狮泉河出发,向西南抵达札达县城,再沿着一条绵延270余公里的盘山公路向西驶进一片群山,经过6个多小时的颠簸,就抵达这深藏在群山之中的底雅。

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底雅,海拔最低处却仅有2700米。古老的象泉河,穿过阿里高原的数万大山,在这里创造出了星星点点的绿洲,成为“极地”阿里的另类之地。

鸟瞰底雅村。(李宏双 摄)

“底雅是我们的根”

底雅,常住居民仅227户827人,边境线长68公里,却是西藏稳边固边兴边的前沿阵地。这里位于中印边境,距离印方塔西岗村仅有3公里,居住在这里的村民们,世代生活并守护着这片土地。

“底雅是我们的根!”这句话早已刻在他们的骨子里。

“父亲过世前总是跟我讲他少年时流落在外的故事,漂泊的那几年,日子过得很苦,像乞丐一样。”欧珠班典的儿子刚珠多吉如是说。1962年,时年14岁的欧珠被迫与家人分离,流落异国他乡,6年的漂泊生活,让他饱尝人间冷暖。他的父亲,也就是多吉的爷爷,辗转托人给远方的儿子捎去口信,让他赶快回家,而这条回家路,欧珠老人一走就是6年。

1985年,边境山口短暂开放。那时的物资非常珍贵,欧珠老人用10斤酥油和3头山羊,从印度商人手上换来了200株小手指粗细的杏树苗,一部分分给村民,一部分种在祖屋前的山坡上,开启了底雅种植杏树的历史。

高山阻挡了阿里高原腹地的寒潮,近2000多米的地理落差和重重峡谷,造就了底雅特殊的地理环境。每年3月底,当阿里其他地方还是冰天雪地,这里的山谷里已山桃盛开,到了夏末秋初,青稞浮浪、苹果映红、白杏飘香……如今,底雅的白杏,甜香味醇,已经成了这里的名片。指着远处坡地上一株颇有年份的老杏树,多吉自豪地说:“这就是父亲当年种下的杏树,也是底雅乡的第一棵白杏树。”

横亘在阿里高原上的数万大山,底雅就隐匿在远处雪山背后。(吴俊 摄)

2021年,欧珠老人在新搬迁的边境小康示范村新居里去世。“父亲生前最喜欢的就是坐在窗前望着屋外的雪山、大树,他说最幸福的就是现在这个时候。”多吉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我们过上了爷爷和父亲几辈人都不敢想的生活。所以,守土就是我们的天职,守好土地,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对家乡深厚的情感,根植于每一个底雅人的内心深处。

底雅乡底雅村党支部书记次仁罗布,年近七旬,对于底雅,他有着不一样的情感。

“西藏和平解放之初,我的父亲听信了坏人造谣,一家人在外颠沛流离,后来听到解放军是‘菩萨兵’的消息,才毅然选择回到家乡。”

回到家乡的次仁罗布,第一次见到了解放军,解放军常常帮助老乡,这是次仁罗布对解放军的第一印象。1984年,次仁罗布做出了人生最重大的选择:当兵!那年冬天,他成为底雅乡第一个参军的年轻人。入伍后,他被分配到了家乡——什布奇村,这一干就是15年。

参军15年,身份的转变,让他深刻地认识到,这里是家乡,也是中国!参军15年,老人先后荣立6次三等功,每每提到这件事,老人的眼中都会闪着别样的光。就在前几年,次仁罗布老人将儿子仁增加措送到部队,那里也曾有自己年轻时的哨位。

如今,仁增加措已经成为一名边防连的战士。儿子接了父亲的班,次仁罗布老人也没有闲着,作为一名村干部,他依然战斗在一线,并时常为边防部队筹集马料,组织群众为一线运送物资,2020年,他获评“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他说:“我们家乡人爱国,是放在心上更是落实在行动上,我在部队站岗放哨是戍边卫国,回到村里放牧劳作是守边兴边,我们要让五星红旗在祖国的边疆永远飘扬!”

警民巡边队队员沿着山路开展巡边踏查工作。(杨振宏 摄)

诸如欧珠班典、次仁罗布这样的底雅人,他们世代居住在这里,用自己的方式,传递着底雅人守护这片土地的独特情感——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背后是底雅人民齐心协力在边境上筑起的一座看不见的长城。

“相信我,把手给我”

象泉河在这段高山峡谷里流淌了几万年,也奇迹般地孕育了底雅这片高原绿洲,却偶尔还是会像孩子一样闹一闹小脾气。

2022年8月8日,一场暴雨,让象泉河水突然变得暴躁起来。驻守在底雅乡的底雅边境派出所接到报警:由于河水急涨,底雅乡鲁巴村一辆正在河滩进行采砂作业的施工车辆躲避不及,被湍急的河流包围,3名作业工人失踪!

屋漏偏逢连夜雨,出警的移民管理警察在前往事发地途中,遭遇山体滑坡,通往事发地的唯一道路被冲垮。他们一边组织人员抢通道路,一边山石再次发生滚落,所有人焦急万分却又无可奈何。

等移民管理警察顺利抵达事发地时,距离首次报警已经过去近24小时,他们沿着象泉河向下游区域搜寻失踪群众,始终没有放弃。经过4个小时的搜寻,移民管理警察终于在距离事发地1公里的山崖拐角处发现一名失踪工人。当时,工人身着短袖短裤,赤脚踩在一块突出山壁湿滑的石头上,脚下就是湍急的河流,处境十分危急。看到移民管理警察的身影,他一边用手扒住崖壁,一边用微弱的声音喊着“救命”。

被困人员所在的位置距离河岸还有一段距离,几吨重的作业车辆,在倾泻而来的河水面前都不堪一击,何况是单薄的血肉之躯。在场人员想了各种营救方案,却始终无法靠近被困人员,甚至一度面临被冲走的危险。

“我年轻,让我试试。”移民管理警察杨洪站了出来。

“不行!我壮,我来!”移民管理警察夏永军边说边拿起救生衣,“你在后面跟着我,我要是不行你再上!”二人穿上救生衣,将安全绳系在腰间,攀着崖壁,一步步蹚入河水中。

移民管理警察夏永军、杨洪穿上救生衣、系上安全绳,蹚水救人。(赵永峰 摄)

看似简单的动作,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河水浑浊,看不清路,碎石、淤泥、急流,每走一步都非常艰难。走到拐角处,夏永军发现,拐角后是一片光滑的崖壁,没有受力点,根本无法攀爬,而此刻距离被困人员仅剩几米距离。他回过头对跟在后面的杨洪说:“前面没路了,我要跳过去,水太急,我没把握,你从后面推我一下。”

就这短短几米的距离,却也是夏永军距离死神最近的1次。时隔1年,再次回忆起此事,他说:“说不害怕那是假的,本以为前面水不深,想着跳过去就安全了,结果前面是个深水坑,跳过去就掉进去了,河水直接漫过我的头,嘴里面又是沙石又是羊粪。”被水淹没的短短1分钟里,夏永军感觉像过了几个世纪,他挣扎着从水中爬起来,喘着粗气,暗暗给自己鼓劲,慢慢靠近被困人员。

看着移民管理警察为救自己掉进水里,被困人员焦急地大喊:“别救我,别救我……”岸边的安全员此刻也为他捏了一把汗,拽紧安全绳准备把夏永军他们拉回来,夏永军一边挥手示意等一等,一边喊着:“相信我,把手给我!”他回忆说,“这句话不仅仅是说给被困人员的,也是说给我自己的。”紧紧抓住被困人员的一瞬间,夏永军将自己的救生衣套在他身上,并用安全绳将两人紧紧系在一起。被困人员最终获救上岸,一切有惊无险。

2022年8月16日,央视新闻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各大媒体纷纷转载,一时间夏永军、杨洪二人的名字冲上了微博热搜。远在青海老家的妻子看到别人转发的朋友圈才知道这件事,一通电话打过来,一边哭一边喊:“你就没想过我们娘俩吗?你要出事了我们怎么办?”

夏永军,一名在西藏戍边17年的移民管理警察,历经过边境的无数艰险,听到妻子的质问时,却沉默良久——当他自己再回看救援报道时,的的确确感到一丝后怕。

“其实掉进水里的那一瞬间,脑子里就只想着赶紧把那个人救回来,根本没想那么多。”当问及如果再遇到类似的事,是否还会做出同样选择时,他坚定地说:“会,因为以前我是一名军人,现在我是一名移民管理警察,我要对得起这份职业,对得起这份职业的光荣伟大!”

当说出这句话时,他的眼中泛着一种异常坚定的光,脸上黑白的印记是来自高原阳光的馈赠。

“戍边生活像一场修行”

底雅边境派出所面积不算很大,却有着一片自然生长的花园,里面有移民管理警察种下的各式杂花和几株葡萄。派出所围墙外就是一条小河,夏日的夜晚,可以听着潺潺的流水声和隐约从村落深处传来的蛙鸣、犬吠缓缓入睡,清晨,伴着清脆的鸟鸣声迎接新一天的曙光……

一到冬季,每天约11时,太阳才刚刚从东侧的山巅露出脑袋,16时,太阳就已经斜过西侧的山壁,每天仅几小时的日照时间,让这里的移民管理警察过着好似“极夜”的生活。

每年10月,派出所就要做好冬季物资准备,因为11月到次年4月,底雅就进入了封山期,山上积雪最厚达3米,3月春暖,部分路段甚至会因为冻土消融出现塌陷。从县城到乡镇,需要翻过3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转过383个弯,270余公里需要6个多小时的车程,所以,这里也被当地人称为“进去了就不想出来,出来就不想进去”的地方。

底雅边境派出所大门口正对着刀劈斧砍般的峭壁。(吴俊 摄)

2020年7月,刚刚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底雅的杨振宏,回想起自己第一次在单位过冬的经历,场景历历在目。

老家云南四季如春,来到西藏,他才知道什么叫“冬天”:一夜之间地面积雪超过30厘米,走在雪地上不穿作战靴,袜子很快就会被打湿;不戴帽子出门,会额外得到一顶与发型相应的白色帽子。

“面对这种境遇,我们需要保持乐观的态度。刚来肯定会感到孤独无助,但戍守边关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杨振宏继续说,“这里的生活也会带来别样的体验,夏天到山上巡逻,运气好可以捡到海螺化石,里面蕴藏着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始密码,如果我不是坚守在这里,又怎么会有这样的经历呢?”

而当驻守在什布奇执勤点的移民管理警察夏永军谈到自己戍边17年的岁月,他说,“戍边生活不是什么人都适合的,这就像一场修行。在派出所工作,出门左边是山,右边是山,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强大,是很难胜任这份工作的。在执勤点工作,我有老百姓和高山为伴,别人看不到的风景,我在这里一览无遗。”

底雅乡的行政区域却很大,距离最近的什布奇村仅需半小时,距离辖区最远的点位却有近5个小时的路程。各村(组)之间的海拔落差达2000多米,移民管理警察笑称“出警都有可能高反”。

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在什布奇执勤点巡逻。(杨振宏 摄)

“每天早晨透过窗户就可以看到雪山,山谷里有树有花,只要你用心,每天都是不一样的风景。”刚刚开春,夏永军就和什布奇村的村民们一起扛着工具检修村子里用于灌溉、生活的输水管,在山谷的果园里种下桃树苗,组成警民联合巡边队,举着国旗,沿着山路开展巡边工作。他指着其中一位村民背上尚在襁褓的小孩说:“这孩子才1岁多,是警民巡边队里年纪最小的‘巡边员’。也许他的母亲是想让他从小就知道,脚下这片桃源的幸福生活是一点点走出来的,是一天天守出来的,是一代代传承而来的。”

这里就是底雅,西藏最偏远的山乡之一;这里就是底雅,是居民世代守护的地方;这里就是底雅,是这群戍边人奉献的地方!底雅,再远也是祖国美丽的河山,再远也是人民幸福的家园!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美丽底雅,“极地”阿里的另类之地》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侨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