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客家文化:知道这种灯的都暴露年龄了......

2020-06-12 15:45 阅读量:5.8万+

华人号:龙岩人家

在农村生活过的客家人都不会忘记,每当夜晚夜幕降临,随着“嗤”的一声,母亲划过一根”洋火“,点亮煤油灯(客家人称为"洋油灯"),霎时,屋子里的大小角落就亮堂了,虽然饭桌上没有什么菜,可是我们感觉饭菜香了许多,吃得有滋有味......

借着昏黄的亮光,母亲围上围裙,收拾晚饭后的灶头锅尾。而我们便会拿出书包,掏出课本和作业本,趴在煤油灯前,写作业和复习一天的功课。母亲还会时不时地注意调一下煤油灯的灯芯,火苗欢快地跳动着......

以前客家人,铁钉称为“洋钉 ”,煤油称为“洋油”, 火柴称为\'洋火“,一个“洋”字,体现了它是外来物品,也体现了过去农村的闭塞和落后。

客家人称之为——马灯

大多数农村家庭用的煤油灯都是用空瓶子和废旧铁皮盖制成,虽然材料极为简陋,做工极为粗糙,但在没有电灯的年代,灯盏成了每个家庭不可缺少的物件。还有就是用松树枝、烟骨柴(烟草主干经过腌制晒干而成)做照明燃料。现在想想,短短几十年,真是今非昔比、天翻地覆啊!现代人可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条件好一些的家庭用上了带玻璃罩的高档的煤油灯,燃烧充分,亮度好,油烟小还省油。至少火光不会漂忽不定,不容易被风吹灭。因为”洋火“也是要钱买的。可就是经常会因玻璃罩不小心打碎了挨揍。

那个年代,煤油灯也成了客家人婚嫁必不可少的物件,可见其重要性,到现在也还保留着这种习俗。也许那时候的灯盏就只是为了夜晚女方出嫁时赶路照明用的,可现在的灯盏却寓意着女方出嫁后,新家庭添丁发财、日子红红火火!

寓意——添丁添财、红红火火

在解放初期以及六七十年代没有通电的农村地区,普遍使用的还是煤油灯,计划经济时期,煤油要按票到供销社购买,所以会当家的女主人会适时调节灯的亮度,不能太亮了。有的人用松树枝照明,到了第二天一大早起来鼻孔黑黑的,让人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什么叫挑灯夜战?现在的人是体会不出来的。

寂静的夜晚、飘忽的火焰、墙面上映照着的斑驳身影,成了那一代人最为难忘的记忆。不管日子再苦,外面天气多冷,借着母亲的背影,昏暗的灯光,琅琅上口的童谣,我们就迷迷糊糊地、倍感温馨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到现在还魂里梦里依稀......

八十年代后,渐渐地城乡都用上了电,煤油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往日里那种烟熏火燎、气味呛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完成了“历史使命”的煤油灯,被静静地丢弃在某一处角落里,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就是靠着一盏飘忽昏暗的煤油灯,那时候的乡村,不知有多少穷苦娃跳出了"农门",成了远近闻名、风光响亮的大学生!

时过迁境,今天,煤油灯已成为我们难忘的童年记忆。但记忆中的那盏照亮我们童年、给了我们无限快乐和温馨的煤油灯,却永远在我们心中燃烧着,永不会灭!它将伴随我们一生,永远照亮我们的人生征程,成为我们人生的灯塔!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客家文化:知道这种灯的都暴露年龄了......》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