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14:17 阅读量:10.6万+
华人号:华人头条2025年5月7日,印度军方对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巴基斯坦迅速反击并宣称击落多架印军战机。
此次冲突的直接导火索是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重大枪击事件,3名武装人员朝游客开枪射击,导致26人死亡、至少17人受伤。除了一名尼泊尔人外,其余25名死者均为印度男性。
尽管巴基斯坦政府明确表示“与枪击案无关”,但印度依然把矛头和怒火对准了这个常年对峙的邻国。次日印度宣布暂停执行印巴1960年签订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方人员等。
之后双方互相指责、军事行动升级,国际社会普遍担忧这场危机是否将演变为29年以来,最严重的印巴对抗?
此次印巴冲突的烈度远超近年局部摩擦。印度在5月7日凌晨发起了代号为“辛杜尔”(又名“朱砂行动”)的军事行动,对巴基斯坦境内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多处目标进行了打击。
5月9日,巴基斯坦方面回应称击落了10架印度战机与25架无人机,其中包括先进的“阵风”战斗机,并摧毁了印度陆军的一个军事指挥部。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实控线附近多次交火,约50名印度士兵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实际控制线丧生。
截止目前,印度空袭了多处巴方平民定居点,造成至少26人死亡、46人受伤,此外印度空军还将攻击目标对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水电站大坝等民用基础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巴基斯坦交通部长阿巴西曾罕见公开核武库规模——130枚核弹头,射程覆盖印度全境的“沙欣-3”导弹已进入战备状态。
尽管国际社会多次警告,但两国近年频繁试射中程导弹,射程覆盖对方全境,“核阴霾”始终笼罩于两国民众之上。
印巴之间的克什米尔争端是南亚地区最持久的“火药桶”。自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两国已为此爆发三次战争,并长期处于军事对峙状态。
2019年,印度废除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升级该地区为“联邦领土”,这导致巴基斯坦强烈抗议,双方在实控线附近多次交火。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克什米尔问题已与两国国内政治深度捆绑。印度莫迪政府将强硬对巴政策视为巩固国内民族主义支持的关键;巴基斯坦则通过强调“反印斗争”凝聚民族共识。
此次冲突的深层原因,还是在于维系印巴关系的制度框架全面瓦解。印度单方面暂停《印度河水条约》,切断巴方水源,这种“水武器化”的策略直接威胁巴基斯坦的生存根基。作为反制,巴方宣布暂停《西姆拉协议》,这个曾确立克什米尔控制线并约定双边解决争端的关键文件失效,使得军事缓冲区的法律地位彻底失效,进一步压缩了双方的对话空间。
此外,印巴冲突的战火已蔓延至经济领域,双方贸易禁令重创两国经济并波及全球供应链。印度对巴出口跌至16年新低,巴全面禁令更令阿富汗等依赖印巴通道的国家被迫转向伊朗恰巴哈尔港或空运,运输成本飙升。
全球农产品、纺织品及轻工业产品市场因供应减少面临涨价压力,非正式贸易渠道亦遭监管阻断。在海运方面,印巴互禁对方船只靠港,导致船期紊乱、航程大幅延长;空域关闭则迫使全球超20架国际航班绕飞,52架次取消,汉莎、法航等调整航线,飞行时间与运营成本激增。
面对印巴局势升级,国际社会迅速展开斡旋。5月7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双方“保持军事克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5月8日的记者会上表示“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呼吁印巴双方以和平稳定大局为重”。
美国副总统万斯5月1日接受福克斯新闻一档节目采访时说,希望印度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枪击事件的回应不会导致更大范围的冲突。
5月7日,土耳其政府公开支持巴基斯坦并谴责印度的“侵略行为”。
然而历史经验表明,外部调停对军事冲突的制约作用十分有限。大国博弈加剧了地区复杂性,印度试图借“反恐”议题争取西方支持,巴基斯坦则依托伊斯兰国家联盟扩大外交声量。
印度印象研究所创始人罗宾德·萨奇德夫认为短期内,印巴冲突的走向取决于双方在“48小时关键期”的行动选择。若印度继续扩大军事打击范围,或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报复,局势可能滑向失控边缘。反之,若双方保持沟通、避免误判,或能为外交谈判创造窗口。
从军事行动来看,印度陆军参谋长德维韦迪亲赴前线视察,巴军则启动全国战备演练,两国军机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频繁对峙。印度选择打击非军事目标,巴方反击聚焦战术层面,这种“留有余地”的对抗模式,反映出对核红线的敬畏。
莫迪政府通过“先发制人反恐”转移国内经济放缓压力,但制造业增速使其难以承受长期战争消耗;巴方虽获伊斯兰国家声援,但经济濒临债务违约的现实迫使巴政府谨慎权衡。
长期而言,印巴冲突的解决需突破三大困境:一是停止将克什米尔问题“安全化”,通过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降低对立情绪;二是建立危机管控机制,防止局部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三是国际社会需超越“调停者”角色,推动双方就实质性问题展开对话。
然而,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战略互信缺失的背景下,印巴实现和解仍需跨越重重障碍。正如国际危机研究组织高级分析师普拉温·东蒂所言:“任何进一步的军事行动都可能带来不可接受的风险。”南亚的和平与稳定,终究取决于两国能否在历史恩怨与现实利益间找到平衡点。
克什米尔雪山依旧寂静,南亚大陆已布满裂痕。当《西姆拉协议》成为历史尘埃,当控制线沦为火力走廊,若要跨越这持续千年的民族隔阂,注定比冰川融雪还要漫长。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