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从海沧石塘到马来西亚槟城: 谢氏家庙里的“流金岁月”

2023-08-11 23:45 阅读量:15.6万+

华人号:海沧侨联

两百年,三千里,十三条街路,几千亩山…… 对于每一位来到海沧石塘“世德堂”寻根的宗亲来说,谢福坤如数家珍地说出的这几组数字,有如一个庞大家族在漫长岁月里开枝散叶的数字“索引”,带领人们打开一个个关于石塘华侨情愫和乡愁记忆的大门。

谢福坤是厦门市海沧石塘谢氏世德堂华侨联谊会的创会会长,他和谢氏族人一起,守护着谢氏家庙世德堂的一砖一瓦。正在上中学的年轻一代谢氏后人,会在语文课堂上朗诵起刘禹锡《乌衣巷》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其中的“谢”便是东晋时期的高门望族,也是如今海沧石塘谢氏的宗派源起。

世德堂大门有一副对联“派出乌衣庭阶长生玉树,肇基圭海燕翼勿替宗功”,说的就是这个源起。谢福坤说,“宝树”是谢氏堂号,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而海沧石塘谢氏1233年从漳州府海澄县月港豆巷村迁入,逐渐成为三都(海沧古名)之望族,历经近800年,陆续迁徙别处聚居谋生,繁衍裔孙26代,族人遍布海内外,其中以东南亚和台湾地区人数最多。

这便是另一副对联“祖自江左分来此地绵绵芝兰玉树,龙从屏端特结斯堂世世俎豆衣冠”要诉说的故事了。而这个故事,也在“三千里”外的马来西亚槟城世德堂有着栩栩如生的接续讲述。

18世纪以来,石塘谢氏族人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乘船远渡,迁徙到马来西亚槟城扎根繁衍,1810年创办了世德堂谢公司,1858年建造了同样名为“世德堂”的祖庙。槟城的世德堂照顾从闽南原乡到来的族人,更保留着家乡的传统习俗和仪式,使祖庙成为谢氏族人的心灵归属,也支撑着他们在异乡打拼,开发了十三条街路、几千亩山,对马来西亚的发展贡献巨大。

IMG_257

十几年前,槟城世德堂谢公司主席谢瑞发,在整理世德堂旧皮箱时,偶然发现了很多“宝贝”——这些看起来平平无奇的炊具、米舂、刨子、秤砣,却是两百多年前,海沧石塘谢氏族人在槟城谋生图景的珍贵见证。

如今,这些“宝贝”在槟城的世德堂第一间老屋里展出,仿佛两百年前的“记忆碎片”鲜活再见。这也让谢瑞发萌生了一桩心愿,要按照厦门海沧宗祠的样式重修槟城“世德堂”。2016年1月,全新的“世德堂”正式对外开放,腾龙屋脊的剪瓷雕、祖庙大厅的福侯公和先祖牌位,乃至于各色彩绘和厅堂摆设,与石塘的宗祠别无二致,成为在海外连结宗亲和传播闽南原乡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东南亚第一个宗祠文化资料中心。

槟城“世德堂”门前,两地谢氏族人合影

正是槟城“世德堂”的重修,让本就血脉相连的石塘和槟城谢氏宗亲,有了更紧密的联系。重修过程中,谢瑞发多次回到海沧石塘,谢福坤和故里宗亲热情接待,并尽可能地提供与家庙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在祭祖和交流的同时,谢瑞发还有更多惊喜的发现。

原来,在石塘社的“世德堂”,保有最完整的谢氏家谱,其中东南亚的宗亲线索亦清晰可见,由此更可以完整梳理出两座宗祠两百多年的往来脉络。而且,他们发现,在1810年槟城世德堂初建时,石塘的谢氏先贤就曾经派人到槟城提供援助。两百年后,这样的血脉相通,依旧让两地宗亲有着倾力携手的亲情共鸣。

几年前,石塘世德堂也启动重修,谢瑞发闻讯后,发动槟城宗亲,提供了10万元马币(相当于人民币20万元)的支持。重修后的石塘世德堂,与槟城世德堂互为镜像,作为谢氏族人爱乡爱胞精神与乡愁情结的实体象征,每年冬至都会举行祭祖大典,闽南本土、台湾地区以及包括槟城在内的东南亚等地宗亲,都会积极回来溯源谒祖。

家庙重修,再次触发了海外侨胞的乡愁记忆,使他们相继踏上寻根返乡之旅,印尼雅加达、台湾南部等地区的谢氏宗亲,也更加频繁地回到石塘,共叙乡情侨情。在石塘世德堂,有满满一面墙的锦旗、牌匾和照片,谢福坤站在这面墙前,可以把这一个个温暖动人的故事讲上很久很久。

成立于2006年的海沧石塘谢氏世德堂华侨联谊会,正是这种乡情侨情的重要“纽带”。谢福坤作为创会会长,一直以来心心念念且身体力行推动的,也是以故乡的“温度”续写新时代下海内外华侨同胞守望互助的新篇章。

其中,尊师重教,注重公益,也是“世德堂”延续谢氏文脉的重要着力点。1912年,石塘谢氏马来西亚族人回乡兴建育才小学,这是当时录属漳州府海澄县的第一所侨办学校。2022年,育才小学迎来110周年校庆,海沧石塘谢氏世德堂华侨联谊会牵头设立石塘教育促进会,号召海内外侨胞和宗亲募集款项220多万元,出资28万元捐建“育德亭”,海外侨团还专程发来校庆祝贺视频,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此外,联谊会还出资50万元修缮祖庙,传承祭祖文化,为非遗“送王船”活动捐款4万元;会同海外华侨乡亲设立慈善基金,与香港惠理集团合作创办“谢清海奖学基金会”,坚持每年“六一”节走访慰问育才小学,为家乡优秀学子颁发奖学金,为老人发放慰问金;疫情期间,与海外华侨华人始终保持密切联系,互赠价值3万余元的抗疫物资……

IMG_260

由于积极开展海内外联谊活动,团结海内外乡亲为家乡的经济和文化建设贡献力量,海沧区石塘村谢氏世德堂华侨联谊会获评2021-2022年度全国侨联系统“侨胞之家”典型选树单位,被厦门市侨联评为市侨联系统先进集体、侨友之家、先进基层组织,被厦门市委台港澳办授予海峡两岸(厦门)交流基地。

700多年前,谢氏一族由东坑角的浩川公创谱,2008年起,海沧石塘谢氏启动电子版世系表编撰,用谱系展现谢氏传衍的根源和清晰脉络。谢氏族谱至今保存完整,共31卷,详细记录石塘谢氏从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到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数百年的谢氏名录。石塘谢氏宗亲对族谱十分爱护,不时把原件送到博物馆维护保养,因为他们知道,族谱的细心保存,不仅是谢氏宗亲对血脉传承的重视,也会为当代海内外谢氏后人间加强联结起到持续的促进作用。

在远隔三千里的两座“世德堂”里,谢福坤和谢瑞发都有一种共同的欣慰,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族人、华侨青年来到宗祠,探访先辈故事,并大胆地提出许多更新的文化联结和传播方式。

海沧区被誉为“闽南文化基因库”,而石塘村谢氏家族与东南亚侨胞的深厚情谊,正是这个“基因库”中不可多得的研究“活化石”。基于家庙,基于祖谱,也基于看得见的、看不见的血脉亲情,它们将在新的时代里,由接力传承的讲述者和推动者,去开启属于华人传奇的新“流金岁月”。

(华人头条出品   文:杨炜峰、杨纯希)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从海沧石塘到马来西亚槟城: 谢氏家庙里的“流金岁月”》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