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筼筜意象

2025-05-20 15:14 阅读量:1万+

华人号:社会万象

日日漫步筼筜湖畔,见证它四季更迭的景象,在追溯诗意雅化的筼筜意象中,梦回沧桑蜕变的岁月,流连如醉如幻的筼筜夜色,于是写下筼筜札记四章。


筼筜札记第2篇:筼筜意象

筼筜两字各有含义通常组合指代一种高大挺拔的竹子。形容竹皮薄、节长、竿高的形态特征指生长在水边的大竹子

古文献对“筼筜”描述甚详,根据记载可推算出各项数据东汉《异物志“筼筜生水边,长数丈,围尺五六寸,一节相去六七尺,或相去一丈,庐陵界有之”秦汉度量衡一尺相当23.1厘米,换算该竹周长34.65-37厘米、直径11-11.8厘米,节距1.39-1.62米、最长2.31米。竿高“数丈”,应在7米以上。

魏晋南北朝对“筼筜”描述层见叠出《三都赋·吴都赋》“其竹则筼筜箖箊”,列出“筼筜”竹名;《竹谱》“筼筜、射筒、箖箊、桃枝,长爽纤叶,清肌薄皮,千百相乱,洪细有差。数竹,皮叶相似。筼筜最大,大者中甑,笋亦中甑乃古代蒸饭瓦器筼筜和笋适合制甑,足见粗大,堪称巨竹。

筼筜竹的特征《湘中赋》曰:竹则筼筜,白、乌、实中、紺族。这段话被《齐民要术·竹》引用,形象描绘筼筜竹干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粉末竹皮隐约呈现绀青色外观;唐柳宗元《构法华寺西亭》“菡萏溢嘉色,筼筜遗清斑”,亦指明筼筜竹表面有一层“清斑”。据说筼筜竹节间没有空洞,呈现实心状态,结构密实,质地坚硬。志怪小说集《异苑》“建安有筼筜竹,节中有人,长尺许,头足皆具。”其所记载的奇闻异事带有神话色彩,姑且不论虚实,或从侧面佐证了“实中”的说法。

筼筜竹的用途《吴录》曰:曲江县有筼筜竹,围尺五寸,节相去六七尺。夷人以为布葛。与筼筜竹相似度最高的是丛生型粉箪竹,又称箪竹,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曰:“箪竹,叶疏而大,一节相去六七尺,出九真。彼人取嫩者捶浸纺织为布,谓之竹疏布。”古时筼筜竹可作为编制器具的蔑用竹、造纸织布的原料。

西北川多有筼筜竹分布。元虞集题墨竹蜀道荒凉多古木,筜千尺相因依”,马祖常《次前韵·岷峨山下锦城江》“竹种筼筜千万个,鸟飞鸂鶒两三双”。清王德嘉石照县(重庆合川区)南山碑刻题“暖日筼筜眠醉影,春风杨柳舞纤腰”。陕西汉中市洋县西北十里有筼筜谷苏轼曾作《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南方关于“筼筜”记载不胜枚举江西吉安、广东韶关,唐韩愈被贬阳山“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柳宗元记广西柳州“其山多柽、多槠、多筼筜之竹”。清熊士鹏武汉梅子山惊呼千寻竹势筼筜谷徐永宣浙江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尤用村访著名诗人彝尊尤村僻绝尘寰,千个篔筜水一湾”;浙南金乡女诗人郑蕙诗集《素心阁诗草·忆故山栽竹》叹道“乡园小隐筼筜谷,自客闽南久不窥”温州市瑞安东岙山,曾名筼筜山清水师将领陈步云家乡瑞安筼筜桥村古时村边塘河桥以竹搭建村名由此得

福建宁德市福鼎有大小筼筜村,店下镇筼筜村濒临晴川湾、太姥山镇小筼筜村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皆是风景迷人的小渔村。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有筼筜溪,朱熹曾赴延平向名儒李侗求学,归途夜宿古驿站“筼筜铺”,留下题壁诗,晚年避难九坍村过筼筜铺,旧题句已不见,追怀前事“重叹筼筜壁上诗”。

传说厦门筼筜港因古时候岸边生长茂密挺拔的水竹而名。然而未见古籍记载,厦门最早的方志《鹭江志》中雪竹、长枝竹,未详细描述形态特征,仅从竹名推测大体类似筼筜竹。今日筼筜湖畔,未见一丛一簇野生筼筜竹的影子。带着这些疑惑,阅史溯源,考异同,辨真伪,竟意外探晓:筼筜古港并无生巨竹,最早筼筜港水域并非今筼筜湖所在地理位置

厦门古时只是海上一个小岛,置中左所城,筼筜港湾由西海岸中段蜿蜒向东深入岛内深处,人们从地理角度称为东港”。闽南方言读音“员”相近“通”寄寓水路顺畅、通达之意,故谐音演变为“员通”

清代海洋地理著《海国闻见录》绘有沿海全图,清晰标注“员通港”;《福建通志》地图厦门岛西侧港湾标注“圆通港”;彩绘地图《皇舆遐览》《中华沿海形势全图》、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一张同治三年(1864)的《海疆洋界形势全图》,“员通港”即今筼筜湖理位置。《舌击编》记载清兵船只进泊“源通口”诸多旧地图印证260年前员通港系官方通行地名。深入筼筜湖畔袁厝、莲坂、官任等聚落,能听到不少老者操持“员通”闽南语发音。

“筼筜”港名雅化的结果。清代以来厦门地名雅化不胜枚举,譬如“厦门”经“下门、夏门”雅化而来。“筼、员、源、圆”闽南语发音同,“通”与“筜”闽南方言发音接近,ong韵,变异小且均为平音。就词义意境,“筼筜”委实比“员通”更具含优雅音韵和想象空间。在文人着意雅化和民间口口相传下,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员通”终被“筼筜”取代。

清乾隆年间编撰的《鹭江志》,鹭岛全图筼筜港水域标注“筼通港”,正文记述却引用雅化的“筼筜港”,说明“筼通员通“筼筜”地名曾并列通行一段时期。

清康熙年间《漳州府志·海澄县志》载:“港当汐时,中流一带,婉转纤长而未分歧,形如竹,故名筼筜。”据此,明至清初“筼筜港”真正位置在海澄县(今海沧)赤石村与东屿村之间的水域,因低潮时港湾水面状若筼筜巨竹而名。

乾隆年间,筼筜之名已被厦门岛西部员通港成功转借,不追求音韵优雅,亦源于中华传统文化倡导追求的精神标识“筼筜实而不华”,出自《论语·卫灵公》形貌朴实而内涵丰富。“筼筜,竹之别号”,以挺拔修长的形态,被赋予士所推崇“清正、端平丰华意象。清顾麟瑞书室名筼筜馆、齐白石为竹刻家金西厓题词“金石筼筜”,此寓意。唐陆龟蒙《子夜四时歌·冬》:“南光走冷圭,北籁号空木。年年任霜霰,不减筼筜绿。”宋陆游《农事休小葺东园十韵》:霜霰篔筜碧,风烟薜荔苍”,皆寓示筼筜竹处逆境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品性。

如今,“筼筜”已成为延续厦门岛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关联性地理文化符号。筼筜湖成为厦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载体

小链接

崇祯年间《海澄县志》载:“圆通港,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焉。”康熙年间《海澄县志》后志更定。在赤石江,小鱼生焉,是称珍焉。港当汐时,中流一带,婉转纤长而未分歧,形如竹,故名筼筜。前志作圆通非是。

“筼筜,竹之别号”:出自《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

更多作者的精彩游记,欢迎扫码关注“忘我的诗和远方”微信公众号~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筼筜意象》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全球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