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伊阙关:客家先民南迁的重要通道

2022-06-07 20:05 阅读量:5.8万+

华人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

今日伊阙

  伊阙关位于今龙门山和香山的阙口,即今天的龙门石窟景区一带,关址早已不存。今日伊阙关处,建有石拱桥一座,是龙门石窟重要的参观通道之一。

  《水经注》记载:“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洛阳市客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文史学者徐金星说,作为古时洛阳的南大门,伊阙关于东汉时正式成为洛阳八关之一,也是客家先民南迁的一条重要通道。

  据史料记载,早在周公建立成周城时,伊阙关就是城南重要的关隘。春秋时期,周王室发生内乱,“赵鞅使女宽守阙塞,即此”。

  战国后期,为打开秦国东进的中原通道,秦将白起在伊阙歼灭韩、魏联军24万人,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伊阙之战。东汉时,为拱卫京师洛阳,伊阙关成为洛阳八关之一。

  西晋时期发生“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及“五胡入扰”,一大批河洛儿女含泪离开了故土,他们拜别伊阙,漂泊到遥远的南国,被称为“客家人”。

  北魏迁都洛阳,始凿龙门石窟,嗣后历经数百年的营造,在这里形成了南北长达一公里,具有2300多座窟龛、10万余尊造像、2800余品碑刻题记的石窟遗存。

  伊阙改称龙门,发生在隋炀帝杨广营建东都洛阳时。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营建东都洛阳前,杨广亲率朝臣登上邙山,行至今老城以北邙山最高峰处,南望伊阙,目之所及,南北开阔,东西平坦,四周群山环抱构成天然屏障。杨广大发感慨:“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

  闻此,众大臣一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这时,有一个名叫苏威的大臣站了出来,巧妙地回答说:“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听罢,杨广龙颜大悦。自此,伊阙便被改称龙门了。

  隋唐之交,为讨伐王世充,李世民亲率重兵北据邙山,派将军史万宝率兵“自宜阳南据龙门”,方才顺利攻取洛阳。

  北宋末年,金兵将繁华的洛阳城烧毁,一大批客家先民从伊阙道南迁。“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写出了南迁民众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来       源 : 洛阳日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伊阙关:客家先民南迁的重要通道》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安哥拉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