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15:07 阅读量:5.5万+
华人号:黔旅编者按:
黔山秀水间,藏着一幅幅“活”的村寨山水画,西江千户苗寨似星河如梦,肇兴侗寨唱响千年记忆,下司古镇诉说着商贾往事,青岩古镇飘溢着时光的味道,加榜梯田在云雾间农耕如诗……每一个地名背后都写满诗与远方,每一缕炊烟都缠绕着人间烟火气。贵州民政政务新媒体邀您以脚步丈量特色村寨,共赴诗与远方,在如歌的夏日里游村寨,品地名,听故事。今天推出:《贵州地名邀您“游村寨”——跨越千年的文化层积:清镇市芦荻哨村》。
芦荻哨村位于贵阳市清镇西郊18公里,坐拥红枫湖南岸山水胜景,北接贵黄公路,东临红枫湖,西邻平坝夏云镇,南连平坝马武村,距贵阳市区仅50分钟车程。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深厚的历史底蕴,2021年入选贵州省第三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
红枫湖镇芦荻哨村(清镇市人民政府官网)
红枫湖镇芦荻哨村
红枫湖镇芦荻哨村
“芦荻”一名源于此地多生芦苇和荻草。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设威清卫并建军事哨所,得名“芦荻哨”。此地自古便为军事要塞,清同治六年(1867)的“芦荻哨之战”更载入史册,成为贵州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重要篇章。
红枫湖镇芦荻哨村
红枫湖镇芦荻哨村
红枫湖镇芦荻哨村
红枫湖镇芦荻哨村
芦荻哨有“四古”,即古驿道、古城墙、古营盘和古墓群。古驿道:贵阳-清镇-平坝-安顺交通动脉上的核心驿站,见证古代黔中交通网络的繁盛;古城墙:原存数百米城墙及配套古建群(驿站/神庙/碉楼等),1958年因红枫湖电站建设沉入湖底;古营盘:同治五年(1866)罗迎风主持修建,含议事厅、烽火台等军事设施,反映清代军事防御体系;古墓群:1956-1959年间,清镇多地发现汉至宋古墓葬150余座,出土文物千余件,揭示跨越千年的文化层积。
芦荻哨及周边区域出土文物多藏于贵州省博物馆,尤以汉代器物著称:汉轱辘吊桶陶井(1959年芦荻哨汉墓),泥质灰陶,通高44厘米,以逼真造型展现汉代制陶工艺与凿井技术;汉黑漆地朱漆绘对鸟纹耳杯(1958年琊珑坝汉墓),麻胎漆器,铜扣鎏金,内外壁饰雷凤纹与卷草几何纹,铭文70字,工艺精湛;西汉朱绘夔纹海潮纹漆盘(1959年新新桥汉墓),盘身内绘夔纹,外饰海潮纹,底部线描凤鸟,61字铭文详载制作信息,为汉代漆器研究罕见实证。
陶碓模型(省博-清镇市文旅提供)
西汉龟座踞人铜灯(省博-清镇市文旅提供)
西汉黑漆朱绘夔龙海潮纹盘漆器
汉朱绘夔纹海潮纹漆盘(省博-清镇市文旅提供)
汉铁斧(省博-清镇市文旅提供)
汉黑漆地朱漆绘对鸟纹耳杯(省博-清镇市文旅提供)
汉轱辘吊桶陶井(省博-清镇市文旅提供)
贵州清镇平坝汉至宋墓发掘简报(省博-清镇市文旅提供)
据贵州省博物馆《贵州清镇、平坝汉墓发掘报告》推断,出土器物指向汉代牂牁郡治或位于清镇、平坝一带。漆器铭文标注“广汉郡”“蜀郡”制造,揭示汉代跨郡经济文化交流,为研究西南边疆经济社会开发提供关键线索。
芦荻哨村以历史遗存与多朝代墓葬群,串联起汉代至明清的黔中历史脉络。其军事设施见证古代边陲防御体系,驿道与漆器折射交通贸易与手工业发展,墓葬文化则映射民族融合与社会习俗。作为贵州罕见的多时期历史活态标本,芦荻哨为研究古代西南边疆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与证据。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