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山东枣庄的枣文化

2024-01-09 15:42 阅读量:4万+

华人号:西部资讯

        枣树是生长在温带地区的小乔木,原产于中国,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枣是滋补食品,是药用品,枣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称。枣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枣在人民生活中占有特殊地位。枣是“养生家必需食品。”据说,自从有人类就有枣。原始先民在开始培植果树时, 发现枣树挂果最早,所以枣便成为最早培植人工园林的果木。后来出现了文字,人们取其谐音,命名它为枣(早)树。中国最早的典籍《诗经》里有“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记述。

枣树比较抗旱,需水不多,适合生长在贫瘠的土壤,树生长缓慢,所以木树坚硬细致,不易变形。相传夏禹时期,鲁南地区出了一位发明家名叫奚仲,奚仲创造木车,须用枣木造车轴,他便在枣庄枣园伐树为材。“枣庄”是因枣而得名。枣庄因枣起源,因枣而发展,枣庄枣文化千年传承。近日,外地友人来访,他遗憾地说“枣庄无枣”,岂知早有枣庄诗人留下了答案:“枣庄有枣在阴平。”

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4万亩枣园是枣庄枣文化生产基地。阴平枣以红皮赤心之美满,干鲜易存之优点,甜蜜适度的味道,脆柔滋润的口感等本质,被《峄县志》列为地方名果21种的第一位。古时的峄县大枣借助大运河“漕粮数千艘----商旅岁时往还不绝”的航运条件,“行贩江湖数千里,山居之民皆仰食焉”。《本草纲目》、《药性赋》等药书均把枣列为果部上品,说“枣性高”,具有多种医药价值,其主要功能是“养脾气、平胃气、润心肺、补五脏、通九窍、治虚损、除烦闷、和阴阳、除邪气、坚志强力……”是百药中的和事佬。一般的中药方剂皆用枣作引子。诸多的中医学理论综合阐明,枣是治病、保健、养生和美容的妙药,这和老百姓所说“日食三枚枣,百岁不显老”、“五谷加红枣,胜似灵芝草”的经验之谈,如出一辙。红枣无论对病人,还是对健康人都没有副作用。药圣李时珍强调提示:“久服枣,轻身如神仙”。近年来药理研究发现,大枣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对人体有多种保健治病的功效;诸如抗肿瘤、抗氧化、降血压、降胆固醇、保肝护肝、提高免疫力、防治脑供血不足、防治心脑血管病、抗过敏、防治骨质疏松和贫血等。

谈及阴平枣园创始年代,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说“女娲娘娘种枣”,一说是周朝“阴平王殷小姐开创枣园”云云。客观地讲,阴平枣园是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实践创造,可是有些地方官为促进枣园的发展功不可没。根据史料记载、历史背景和民间传说综合论证,是汉代阴平侯刘回开发枣田;阴平县长袁安主政时大力发展农桑而形成枣园;三国初期曹操父子用鲁南大面积土地屯田养马,把当地农民赶到荒山野岭去,却歪打正着地扩展了阴平枣园。概括地讲,阴平枣园已有2000年历史,明清时期最兴盛。当时,阴平枣园只是枣庄、峄县境内诸多枣园中的一园。《齐民要术》记载:“旱涝之地不任稼者,种枣则任矣。”枣庄枣不但能在山岭上发展,而且山外的村庄和平展展的大地也有许许多多枣林、枣行、枣田。枣庄枣曾经红红火火千余年!然而,到了清末随着枣庄煤田的崛起兴盛,官方民方大大小小的煤矿煤井星罗棋布。素有“枣乡”之称的大面积的枣庄枣园被逼上绝境,而一步一步地消失了。原因是枣根求实,煤井下空,枣田和煤田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另外,在日本鬼子侵占枣庄、峄县时期,惯用枣木建栅栏,修筑防御工事,疯狂的砍伐山林,枣庄枣遭到灭顶之灾。在其它兄弟枣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困境中,阴平枣园虽然幸存下来,但是它给后人留下了惨痛的历史教训。

《阴平大枣种植技术》已被枣庄市政府和峄城区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加强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

阴平枣园主体是由连襟的两大版块组成,一是在文峰山山脉圈围内的斜屋、石头楼、黄崖等9个山套村的圆形大版块,二是在铁脚山山脉西麓,从南至北的上刘、上郭等几个村的长方体半圆形的小版块,二者在总体上划出了一个“逗号”。逗号是继续、再继续的文化标点,它对枣园来讲,代表着发展、再发展的物质文明建设指标,也是阴平人民的奋斗目标。

阴平枣园总面积近4万亩,256万株,其中超过200年树龄的有50株,阴平枣年产量1000万公斤。注册为“女娲”牌“峄县大枣”的阴平枣,被“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定为“有机食品”,山东省农业厅评定为“无公害大枣生产基地”。基于山清水秀、植被多样、无工业污染、空气污染及水污染等多种区位优势,阴平镇把枣园列入自然保护区,强化管理,综合治理,在依照连绵起伏的山岭,构筑生态屏障,借助纵横交织的泉溪河流,储蓄水源,在治理山河,防止水土流失,输通道路,加大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工程建设等方面,大作文章。近年来,在极端天气与气候变暖的情况下,防旱、防山火、防病虫害已成为保护枣园的第一道防线,对此,镇政府组织有关部门,联合行为,加强防范措施。同时,在园内外设立5个“枣客”自摘区,三处垂钓中心、8处枣花蜜养蜂基地以及景泰蓝、毛笔、黑陶、礼品、玩具、面塑等相关文化产业30余家。为枣园增添了诗情画意。

枣树,在1987年被定为枣庄市“市树”。阴平是枣庄枣文化发祥地和峄县大枣生产基地。把阴平枣园打造成自然生态园、文明环保园,农业观光旅游园,是民心工程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

载入《峄县志》的地方特产(山果类)有21种名果,枣是峄方第一果。在博大精深的枣庄枣文化领域里,有成百上千的神话传奇和民间故事。其中,较有历史文明内涵和地方特色文化的故事,名字叫做《编笆接枣,锯树留邻》。据说,农夫张中正和李善良是房屋搭山,土地连边,两家仅有一墙之隔的邻居。张家有一棵高大的枣树,树上主干的两大枝干伸向李家的院内。中秋枣熟时节,树下的风落枣都被李的孩子吃得精光。李善良便采取防范措施,编制一个大片面的柳条笆,下面安装高支架,把毎天收集的风落枣都归还给张家。可是,孩子多,不听话,他们暗地里跐着凳子偷吃笆上的枣。李善良夫妇早出晚归忙着下地干活,根本没有时间管教孩子。无奈之下,夫妇二人断然决定搬家到别处去住,以避免因此事伤了两家的和气。

张家听说李家因孩子偷枣吃要搬家,深怀失落感。张中正与全家人经过蹉啇,一致为“千金难买好邻居。”为了不让李善良搬家,便拿出忍痛割爱的下策,把枣树伸向李家的那两大枝干从主体上抹根锯掉。

编笆接枣,锯树留邻一一在枣乡传为佳话,成为民间的口头文学,被树为邻里相处的文化经典。

壹点号书山邵明思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山东枣庄的枣文化》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陕西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陕西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