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6 11:59 阅读量:1.4万+
华人号:最美江西近日,“小伙为救同学职教高考语文缺考”冲上热搜,引发关注。5月14日,针对因救人错过春季高考的考生姜昭鹏,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公告,将按照规定程序启用春季高考语文科目副题,安排其参加考试。这一处理方式,不仅回应了大众的关切,更因其兼顾制度刚性与人性化关怀,引发进一步讨论和思考。
网页截图
5月10日清晨,姜昭鹏与同学搭乘网约车赴考,途中同学突发心梗并心脏骤停。凭借急救课上所学,姜昭鹏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司机王涛则连闯红灯,仅用7分钟将患者送至医院。这场生死时速的救援,最终让同学脱离生命危险,但也让姜昭鹏错过了考试入场时间。但他说得坦诚:“考试可以重来,生命只有一次。”
事情曝光后,网友喊话“再给他一次机会”,“应不应该破例”由此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根据山东省春季高考规定,迟到30分钟考生不得入场,且“不允许补考”。但公众普遍认为,姜昭鹏的善举值得被特殊对待。这种矛盾本质上是规则刚性与人性温度的对立:若严守制度,可能挫伤社会良善;若轻易破例,又恐会损害考试公平。如何取舍,考验管理者的智慧。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最后给出的回应,几乎堪称完美:启用备用副题安排考试。这么做,既没有打破“高考不补考”的规则,又通过副题机制保障了姜昭鹏的考试权益。副题本来就是为应对试卷泄露等意外情况设置的,此次将其用于人道主义特例,既维护了制度权威,又体现了对善行的尊重。
事实上,类似的“破例”并非无迹可寻。2014年江西两位“夺刀少年”因救人负伤错过高考,最终获教育部特批在当年补考。这些案例的共同点在于,当事人的行为具有显著的社会正向价值。当个体的利益与更宏大的公共利益有冲突时,制度理应为高尚的道德选择留出弹性空间。此举不仅是对个人的补偿,更是向社会传递“善有善报”的价值导向。
姜昭鹏的善举本身,便是教育成果的鲜活体现。他在急救中运用的专业知识,正是职业教育的实践价值;而“生命重于考试”的选择,更是一堂比分数更有意义的人生课。烟台市授予其“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表彰的不仅是个人,也是在肯定教育体系中德育与技能并重的意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是培养这种关键时刻的担当与能力。
此事引发网友广泛共鸣,“人生已经满分”“该有的奖励一个都不能少”等评论刷屏网络。这种舆论风向折射出公众对良善的珍视与呵护。当越来越多人的感叹“好人难做”时,制度若能主动为善行兜底,便能消解“扶不扶”“救不救”的道德焦虑。也只有让有德之人有“得”,才能激发出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