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绿色初心 勇担森防使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侧记

按语:一点星星火,可毁万亩林。近年来,各地在森林草原防灭火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力量建设、科技支撑、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4月20日—24日,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中国减灾》杂志记者随采访组深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等地,对森林草原防灭火情况及经验做法进行采访调研。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生态安全的大事。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形势下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春防紧要期森林草原火灾诱因多、风险高,森林草原防灭火形势严峻复杂。为推动做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切实筑牢森林草原火灾群防群治的人民防线,4月20日—24日,国家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媒体行”主题采访活动,赴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深入采访报道各地森林草原防灭火的经验做法。
2023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漠河林场自然林区考察时叮嘱道:“要坚持造林与护林并重,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决不能让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之功毁于一旦。”
大兴安岭林区是全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兴安岭地区始终把森林防灭火工作作为林区“第一件大事、第一位任务、第一项职责”来抓,以“旬调度、月攻坚”的战役化打法,以“平安清明、五月攻坚、六月决胜和金秋保卫”四大战役为主线,抓实抓细各项防灭火工作措施,将“严、细、实、早、快、准”贯穿工作始终,做到了防火责任“早落实”、宣传教育“早启动”、应急保障“早准备”、兵力布防“早谋划”、人员培训“早开展”、隐患排查“早部署”、联防联控“早签订”、方案预案“早修订”,通过采取一系列超常规措施,全区人为火发生率大幅下降,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雷击火引发森林草原火灾占比越来越重,2024年,全国共发生雷击火113起,占当年森林草原火灾起数的38.7%。呼中区作为大兴安岭地区雷击火的高发区,不断加强科技防火能力建设,参与“森林雷击火防控应急科技”项目,开展“追雷”行动,逐步由人防向技防转变,确保实现“雷击火不过夜”的目标。
2021年8月,国家林草局在呼中林业局建成国内首个雷击火综合试验基地。呼中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副主任徐志伟表示:“目前我们安装了1台全波三维闪电定位仪、4台雷击火气象监测站、5台大气电场仪”,雷电预警监测设备的加密布局,有力地提升了雷电预警的感知能力,与野外雷击火试验样地,共同构成了用于雷击火协同预警和闪电定位研究的雷击火野外综合观测试验基地。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应急管理部开展等离子拒雷试验,在呼中林业局安装14套等离子拒雷设备,通过近几年监测数据的初步分析,等离子拒雷设备试验区内落雷次数,明显少于周边5千米和5千~10千米范围内落雷次数。
与此同时,呼中区在多场景运用多功能无人机,如通过瞭望无人机提升监测范围、载重无人机提升运载能力、系留无人机为火场夜间照明和提供通信保障等。呼中林业局直属专业森林消防队二大队教导员卢国权在演示大疆FC30运载机运送物资作业时表示:“它大大提高了火场扑救效率,可以投送机具、给养、油料、水带等,它的载重是100斤,假设直线2千米的距离,人工从山下背到山上最少需要2小时,这款无人机10多分钟就可以把所需物资定点投送到火场需要的位置。”据了解,运载无人机的应用与传统的地面运输相比,具有不受地形限制、直线距离短、速度快等优点,特别是在高山陡角的火灾现场,运载无人机集大载重、长航程、强信号、高智能等性能于一身,能克服地形和天气限制,解决通达性差、运力不足、高成本和低时效等问题,其强大的承载能力和稳定的飞行性能,能够加快运送速度,迅速输送扑火物资、机具、给养、油料等,最大限度减少扑火队员的负担和体能消耗,提高扑火队员的进兵速度,大大提升灭火效率,达到快速扑灭火的目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急物资是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抢险救援救灾的重要保障。1987年“5·6”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后,经过30余年的不断探索,漠河乃至大兴安岭全区在森林防灭火以及应急物资保障等方面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漠河市局森林防灭火指挥部紧抓“北疆坐标”和“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两大核心特征,创新构建特色森林防灭火物资储备体系。走进漠河林业局森林防火办院内的物资储备库,其面积之大品类之全令人震撼:灭火机、割灌机、灭火水枪、火场切割机、高压细水雾灭火机、油锯、发电机、灭火水泵、高压脉冲喷雾水枪、高压多出口水泵等物资装备一应俱全。据了解,漠河市现在共有4个固定的物资储备库,位于漠河林业局森林防火办院内的物资储备库面积为200平方米,4个物资储备库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与此同时,针对漠河施业区面积大、林相情况复杂的特点,漠河市局森林防灭火指挥部在7个林场布设靠前队伍,建设前沿物资储备点。
尤为明显的是,物资储备库中的物资具有鲜明的北疆特色,且物资都进行了合理化、精准化分配,针对富克山施业区海拔高、偃松林密集、进兵困难的特点,物资配备中油锯占比高,配备脉冲水枪炮扑打树冠火,配备推土机、钩机等大型机械设备,打通进兵道路,进行隔离带开设;针对偃松火火势蔓延快、可燃物载量大、扑救难度高的特殊性,增配推土机、钩机、隔离带开设机等大型扑火装备,确保一旦发生偃松火能够做到“打早、打小、打了”。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漠河林业局森林防火办院内的物资储备库 陈思宇/图

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漠河林业局森林消防一大队五中队扑火队员展示脉冲气压喷雾水枪使用效果 陈思宇/图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是生态功能大区,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指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这进一步明确了内蒙古的重要战略定位。
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25.3万平方千米,其中,森林面积13.24万平方千米,草原面积9.93万平方千米,是国家森林草原重点火险区之一。近年来,在国家、自治区森防指和应急管理部、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呼伦贝尔市持续在压实责任、管控火源、联防联控、战备指挥、监测预警、基础建设、航空应急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地区森林草原防灭火能力,全力防范化解重特大火灾风险,坚强有力扛起筑牢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
如果说“管住人、看住火”是防灭火工作的第一环,那么,锤炼过硬的灭火队伍就是保证火灾发生后“打早、打小、打了”的关键。2024年,自治区森防指办公室、应急管理厅会同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公安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交通运输厅、自治区林草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地方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的意见〉切实强化地方森林草原消防力量建设的通知》,推动加强地方森林草原消防队伍建设,逐步形成“源头防得好、小火打得快、大火能攻坚、作风本领强、安全有保障”的地方森林草原消防队伍体系,为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鄂温克族自治旗应急综合救援队作为一支以森林草原防灭火为主,兼顾防汛、抗旱、抢险救援等多灾种综合应急救援的队伍,自2019年建队以来,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包括完成辖区内计划烧除工作、开展宣传和预防工作、在防火关键期开展携装巡护工作、结合辖区重点任务开展火场踏查工作等。据了解,队伍下辖两个中队,分别为机降救援中队和装甲车救援中队。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凌晨表示,鄂温克族自治旗防灭火力量种类齐全,除了有专业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还有半专业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企业防灭火队伍和群众扑火队伍。
在森林火灾扑救实战中,内蒙古森工集团莫尔道嘎森工公司以水灭火中队成绩斐然。莫尔道嘎森工公司应急事务中心党委书记赵坤介绍道:“2024年,莫尔道嘎地区发生17场森林火灾,其中16场通过以水灭火成功扑灭。”面对高山陡角、密林深处等复杂地形,以及水源距离远等难题,他们凭借精湛的技术和顽强的意志,成功控制火势,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该中队在实战中摸索出了“1325”以水灭火战法,即“1同时、3确定、2并用、5必达”。“1同时”,即整建制以水灭火中队与专业快扑同时出动,确保第一时间抵达火场;“3确定”,根据火场地理条件,从自然溪流、挖掘蓄水、水车运送三种方式中确定最佳供水方式;“2并用”,输水时采用短距人力敷设与长距履带车辅助敷设相结合,提高输水效率;“5必达”,在用水环节达到水进火场、合理分水、力争覆盖、助力三无、统筹兼顾的目标。此外,“一点突破、两翼推进”“扬程不够接力供”“车、泵结合”等技战术也被广泛应用,在一次次扑火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
为了成功扑灭一场林火,森林灭火作战时往往要出动很多车辆、装备,前后配合。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森林消防支队,挖掘机、装载机、装甲车等大型机械装备一应俱全,充分发挥了机械装备在救援行动中的“倍增器”作用。在众多装备中,前有挡板后有托板的全地形草原灭火战车引人注目。呼伦贝尔市森林消防支队直属大队王照宇介绍道:“全地形草原灭火战车是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自行研发的一款适用于草原灭火的车辆,经过多次改良,已经是动力特别强的混动模式,即使在55度的陡坡上也能轻松驾驭,追赶火头毫不吃力。”据了解,该车前后均安装了阻燃火毯,采用前推、中压、后托的方式扑灭草原火灾,且越野性能强,配备全轮驱动,可轻松通过各种复杂地形。值得一提的是,该战车已实现无人驾驶,在灭火实战中,消防救援人员在另外一台操控车上远距离遥控驾驶该车辆进行灭火,大大降低了消防救援人员驾驶战车灭火时的风险。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森林消防支队,大型机械装备一应俱全 陈思宇/图
4月22日,当记者一行来到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时,航空特勤突击队正在开展今年首次直升机滑降实训。据了解,航空护林局主要开展巡护、机降、索(滑)降、吊桶、吊网、吊筐、化灭、运送给养、急救、搜救、航空特勤处置和无人机智能遥感监测等工作。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航空特勤突击队陆坤表示:“航空护林局巡护面积达6.1万余平方千米。”2024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夏季雷击火频发,航空护林局充分发挥“空地一体”机动、快速、高效的防灭火优势,克服各火场山高坡陡、腐殖层厚、树木丛生等困难,高效完成了火场侦察、兵力投送、索(滑)降灭火、吊桶灭火、人员转移及撤离等任务,参与43起夏季雷击火灾扑救。据了解,目前已逐步形成以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为中心,根河、满归两个航站,加格达奇内蒙古前指、温库图和零公里三个起降点的“一局两站三点”航空护林体系。
呼伦贝尔市航空护林站自1953年建站以来,充分发挥航空应急救援“空中利剑”的作用,累计参与扑救森林火灾1200余起,成功处置重特大灾害32次。呼伦贝尔市航空护林站副站长姚雪介绍时表示:“在森林草原防灭火方面,航空护林站年均布防直升机7架,建立‘空中侦查+精准投送+立体扑救’战术体系,实现重点林区2小时应急响应;在跨区域应急救援方面,建立跨省协同作战机制;在多灾种综合救援方面,依托H225、Mi-171等主力机型,在公共安全事件等领域构建独特优势……”预计到2025年底,将基本建成以北山基地为指挥中枢、红花尔基为靠前驻防基地,扎兰屯和柴河分站为区域主站的“一枢一前两主”全域应急网络,实现重点林区1小时火情响应、跨区域救援3小时兵力投送。同时,直升机机群规模将增至9架,并建成可存储200吨航油的保障系统,形成“装备升级+保障强化”的双重支撑体系。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草原和森林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如今,森林消防工作者早已在新挑战中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现在的他们,将继续坚守绿色初心、勇担森林草原防火使命,守护祖国的绿水青山。

内蒙古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开展索滑降训练 大兴安岭航空护林局/图
来源:本文将刊登于《中国减灾》杂志2025年5月上(总第492期)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坚守绿色初心 勇担森防使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侧记》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广东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中国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