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5 18:46 阅读量:2万+
华人号:光明网又到一年毕业季,毕业论文的话题备受关注。近来,不少网友吐槽,明明是自己的原创论文,却被检测出“AI率”过高,为通关不得不重新修改以降低AI率。为此,付出的代价不仅包括购买专业服务所需的花费,还有论文质量的减损。
有人在社交平台分享修改“技巧”,如改标点符号来增加长度,或故意往“笨”了写,刻意使用口语化表达来代替专业术语等。因为按照AIGC检测的逻辑,内容高流畅度多有被标注为高风险的可能,因此只能通过加入冗余表达、牺牲表达完整来获得理想的“AI率”数字。反复修改下,论文一些内容或语句生硬或辞不达意,但为了顺利通关,也只能如此。
其实,毕业论文AIGC检测,不过是“查重率”在AI时代的“变体”,目的也不难理解:为了杜绝学术抄袭、代写,以守护学术诚信的底线。近两年来,不当使用AI工具造成学术不端的行为频发,考虑到这一现实,多所高校引入毕业论文AIGC检测以期构筑学术诚信“防火墙”,这一初衷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只是,眼下测不准的“AI率”很难让人信服。有人试验,将名家的经典散文上传至常用论文检测系统后,显示其AI生成内容总体疑似度竟超60%。而且,即便有人的论文由AI代写,但只要在此基础上稍作修改就可规避“红灯”警报,躲开算法审查和学术失信的嫌疑。由此看来,毕业论文AIGC检测结果无法直接与学术诚信情况完全等同,自然也不该由其完全左右一篇毕业论文的命运,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参考而非决定性指标,或许更为科学合理。
毕业论文引入AIGC检测,实则是我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横空出世并迅猛植入教育生态的一种下意识的应激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们的AI焦虑。这种应对当然是必要的,尽管稍显笨拙,但也是我们拥抱新事物必经的阶段。我们已经无法退回到没有AI的教育时代,完全禁止学生使用AI已绝无可能且毫无必要。因此,合作而非抵制,或许是我们面对AI“攻势”该秉持的态度。
AI时代,如何重塑我们的学术规范,如何人机协同开展学术生产?相信这只是破题的开始。就眼下来说,或有必要在推行AI作弊检测的同时加强人工审核,畅通学生“申诉”通道。另一方面,需要完善过程性评价,适当调整考核方式,让学术评价更真实准确、回归其本义。此外,既然AI协助写作是大势所趋,因此培养学生的AI素养,制定并明确AI在学术写作中的使用规范与边界也实有必要。
在短时间内,类似的争议将持续存在。但真理和常识总是越辩越明,不是吗?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