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乡侨韵 | 历经百年风雨!福清这座侨厝重获新生
在福清市东瀚镇北盛村,有一座历经百年风雨的侨厝——而庆厝。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家族的祖厝,更是一段跨越时空的历史见证。它承载着陈氏家族的荣光与梦想,记录了几代人的奋斗与传承。如今,这座百年侨厝在陈氏后人的努力下重获新生,成为村中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而庆厝的始创者陈而庆,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出生在“十年九旱”的北盛村一个贫穷的家庭。为了谋生,早年,他追逐梦想,离乡背井东渡日本,在北海道经商开布庄。尽管身处异国他乡,陈而庆始终心系故土。经过多年的辛勤打拼,他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并于1925年回故里,决心在家乡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家园。
陈而庆亲自选址规划,在靠近海边不远处,建成一座明清风格的一进一厅的四扇厝。这座建筑长23米,宽13.2米,高约7.8米,建筑面积达303平方米,由前院、后院和埕组成。后院建有一厅双堂屋,厅中分设有大厅与后宗厅两部分,并在与堂兄陈而臻厝相邻处加建了弄堂阁楼一间。前院则完成了地基与部分主墙的建设。

陈而庆在北海道期间,先后生育两子:长男曾英和次男曾杰。1931年,他携带妻儿回国定居。随着两子成家立业、子孙满堂,原先的住居逐渐显得拥挤。于是,长男长孙隆官则出资对东堂进行整修,并将弄堂后侧改铺石板屋面;次男曾杰出资对西堂进行整修,并对其后侧进行增高建设。这些修缮不仅改善了家族的居住环境,也为而庆厝增添了新的风貌。
随后,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山月不知人事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陈氏族人纷纷各赴一方,到省外各地创业。族人的搬离,使得而庆厝这座祖厝终于空置。随后,老宅历经风雨剥蚀,梁桷腐蛀,濒临倾塌。1981年,而庆厝最终倒塌。
尽管如此,祖厝在族人心中的地位从未动摇。它不仅是家族的根基,更是子孙缅怀先人之地。对于陈氏后人来说,祖厝承载了太多的回忆与情感。每当提及而庆厝,族人们无不感慨万千,心中充满了对祖辈的敬仰与怀念。
采访那天,陈而庆的嫡孙、曾杰的四子陈隆建回忆说:他的少年时代就是在这座古厝里成长的,对祖厝里的花花草草、一砖一木、一梁一柱都有深厚的感情。
陈隆建说,当年古厝倒塌时,他一次又一次站在老宅废墟前,望着满地破碎的青砖和腐朽的梁木,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儿时的欢声笑语。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在夏日的午后,坐在天井边的石阶上,看阳光透过雕花的木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前厅的梁柱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有祥云,有莲花,还有丹凤朝阳。那些木雕经过岁月的打磨,虽已褪色,却仍能想见当年的流光溢彩。凤凰之间,是一簇盛开的牡丹,花瓣饱满,枝叶舒展,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能闻到淡淡的木香。那些繁复的纹样仿佛在呼吸,在诉说着一个世纪前的故事。”
陈隆建介绍,祖厝窗棂上的雕花更是精巧,其间点缀着花鸟,栩栩如生。那些凹凸的纹路,“我想,工匠的刻刀一定在这里停留了很久,才能让这些花鸟虫鱼如此灵动。我仿佛看见百年前的匠人们,搭着高高的脚手架,一笔一画地描绘着这座宅院的灵魂。他们的身影早已消散在时光里,但他们的匠心,却永远凝固在这些雕梁画栋之中。”
“穿过前厅,就是天井。四四方方的天井铺着青石板,角落里种着一株老桂花树。每到秋天,金黄的桂花落满石阶。”陈隆建说,厨房在后院。每天清晨,炊烟从厨房的烟囱里袅袅升起,带着柴火和饭菜的香气。记得最清楚的,是下雨的时候。雨滴顺着青瓦的沟槽流下来,在天井里汇成一道道银线。他和堂兄弟们就坐在门槛上,数着雨滴,听着雨声……
在陈氏家族中,陈隆建自幼便对祖厝怀有深厚的感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只身离开家乡,前往广西柳州经商。凭借自己的勤奋与智慧,他很快在商界崭露头角,建功立业,名声在外,弘扬了家族的美名。
然而,陈隆建始终没有忘记家乡的祖厝。他深知,祖厝不仅是家族的象征,更是侨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他萌生了重修祖厝的念头,并为此筹备了将近10年时间。
“重修不知比新建要难上多少倍。一砖一瓦、一柱一梁都要按照旧制,都要保留原有的建筑风格和特有的时代标识。”族人说,其间,陈隆建曾无数次到莆仙一带参观考察古民居,学习传统建筑技艺,寻找能工巧匠。
2019年,陈隆建牵头倡议修缮祖厝,并独自出资百余万元。他亲自参与设计与规划。族人们闻风而动,热烈响应,长房长孙陈安与次房长孙隆凤等人协同现场管理,立志按原有风格修缮——后院重修,前院重建。
修缮工程于2019年4月兴工动土,历经数月精心构筑。施工过程中,陈隆建始终坚持“原拆原建,原汁原味”的原则,老宅里原有的石柱、石板条、墙石等一律沿用,力求保留祖厝的历史风貌。他还别出心裁地在祖厝前院的墙上镌刻上“敦本溯源”的石碑,使后人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寻根溯源的来龙去脉。最终,祖厝再现原貌,成为村中又一历史文化建筑。
修缮后的而庆厝,整体结构质优基固,堂貌古朴典雅。外显檐牙高啄,内则厅堂宏敞,既保留了明清建筑的风格,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工艺。祖厝的每一处细节,都凝聚着陈隆建与族人们的心血与智慧。
2024年,陈氏家族族人全员回到而庆厝,这是族人时隔40多年后的别后重逢,欢聚一堂,办了30桌酒席,宴请族亲乡亲、亲朋好友。这场聚会,不仅是对祖厝重修的庆祝,更是对家族团结与传承的见证。
而庆厝的重修,不仅让这座百年侨厝焕发新生,更让陈氏家族的优良传统得以继承与发扬。福清人常说:“祖厝就是根基。”陈隆建与族人们的努力,正是对这一传统的最好诠释。

而庆厝不仅是一座家族祖厝,更是福清侨乡文化的重要象征。它见证了陈氏家族几代人的奋斗与传承,也记录了福清哥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的历史。
如今,而庆厝的重修,不仅让这座百年老宅重获新生,更为侨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谈及重修而庆厝,陈隆建深有感触地说,他的家族从爷爷起,至今已传了六代人,现有116人,绝大部分分布在省外。因为没有了祖厝这个“家”,族人们很少回乡团聚,很少回到这个“家”,他觉得心里很难受。他说,敦促他重修祖厝的愿望付诸行动,就是要在族人心中重新唤起寻根溯源、不忘祖根的意识,即便身处何地,都记住自己的根在福清、在东瀚、在北盛。一句话,无论身处何地,都不忘寻根谒祖。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侨乡侨韵 | 历经百年风雨!福清这座侨厝重获新生》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荷兰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