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 16:19 阅读量:3.8万+
华人号:华人头条—泉州蟳埔女、惠安女与湄洲女,并称福建三大渔女,是闽中南沿海一大民俗奇观,也是福建海洋文化的独特印记,其中蟳埔女与惠安女都位于泉州。她们靠海吃海,以海为生,千百年来炼就了勤劳、坚韧、善良、温婉等精神品质。
12月底,院线电影《浪花朵朵》在惠安县崇武古城开机,用镜头讲述惠安小岞林场女子种植队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将荒滩变绿洲的故事,全方位展现惠安女性吃苦耐劳、无怨无悔、敢拼会赢的“惠女精神”。
每当落日余晖温柔洒下,在惠安崇武海岸上,总有一群头戴花巾、身着宽腿裤的女子,赶海而归挑着渔获向岸边而来。
第一次看到这些女子装束的游客总会为它的奇特而惊叹。“我知道海的风往哪个方向吹,台湾海峡这边,惠安女浓艳的花巾,招摇于浩瀚的蓝,格外抢眼。细腰标配硕大的裤管,空空荡荡,风集结而来,鼓舞成型,两只黑色的海螺,在礁石上发出海啸……”国家一级作家梁平诗作《惠安女》写出了惠安女装扮的独特之处。
惠安女这种装束用一句顺口溜可以概括:“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封建头和民主肚,惠安女的头部总是严严实实裹着头巾,却大方地露出肚脐;上衣短小,裤管宽大,所以称节约衣和浪费裤。
惠安女的服饰,是在劳动中形成的,便于劳作是惠安女服饰的首要需求。“金黄色的斗笠可以遮阳防晒、避雨挡风,花头巾可以防沙御寒,短上衣和短袖口不易被海水打湿,宽腿裤方便在海滩上挑担快步行走且易于风干。”惠安县小岞惠女服饰模特庄洪雅介绍。
庄洪雅介绍,过去,惠安地区土地贫瘠,经济收入主要仰仗渔业。捕鱼是男性工种,小男孩十三四岁上船,一直干到五六十岁,体力不济,才退出海上生活。远海捕鱼,往往一去就是数月半年,村里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残和妇女。村里的一切活计,不得不完全由妇女承担。下海、抬石头、建房子、干农活,惠安女个个都是“铁肩”。
勤劳的惠安女,还创造了一种精神,叫“惠女精神”。
1958年,惠安县提出“改变惠安历史上十年九旱、光山秃岭面貌,变缺粮县为余粮县,变赤地为青山,变番薯县为米粮川”的奋斗目标,举全县之力,兴建福建省第三座大型水库乌潭水库(后命名为“惠女水库”)。1.5万多名劳动大军浩浩荡荡开进水库工地,其中80%以上为惠安妇女。
惠女水库于1960年8月大坝主体工程竣工,建成水库流域面积105.8平方公里、总库容1.26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613公顷的福建省大型水利工程,使“地瓜县”变“米粮仓”。
在兴建惠女水库的过程中,以惠安妇女为主力军的建设者,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锄头、畚箕加薯干,靠着挑战极限的惊人毅力,一锄锄、一铲铲筑起包括拦河大坝、百米大石拱渡槽、千米大隧洞、万米石堤和百余公里干渠在内的大型工程,建成这个全国唯一一座以女性为建设主体的水库工程。
1963年首次提出“惠女精神”:惠安妇女革命干劲所创造的奇迹是我们伟大的人民英雄气魄的最生动的体现……让这种革命精神成为全省妇女的精神、全省人民的精神!
此后,“惠女精神”在时代的变迁中不断升华。2009年,泉州市委精辟概括“惠女精神”的内涵为:“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2021年,惠安县进一步总结提出“团结奋斗、弘扬美德、胸怀梦想、奉献时代”的新时代“惠女精神”。
近年来,惠安规划建设惠女精神传承旅游基地,精心策划开展惠女文化节、“甲子华章”惠女音乐会、第二届“福建省海洋文化论坛”惠安分会场“惠女精神的时代传承”,连续举办两届“世纪惠安女——光影·瞬间·经典”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和“世纪惠安女——丹青·华章·翰墨”画诗书联展……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的活动为“惠女精神”的传承弘扬、代代相传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平台。
以“簪花围”为代表的蟳埔女习俗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近年来,“簪花围”文旅热度持续火爆,成为泉州文旅的引流热点。
走入村中,人头攒动、花海如潮。入耳而来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方言与口音,擦肩而去的有大裾衫、纱丽服、娘惹服、马面裙等各色服饰,头顶却纷纷簪着簇簇花朵,蔚为可观。“蟳埔女十分看重自己的头饰。”丰泽区东海街道蟳埔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庄群介绍,蟳埔女以花为簪,日常随意扎一两圈,逢年过节则会戴上5串到7串不同颜色的花环来庆祝,远看像个小花园。
“家住鹧鸪大海汀,阿姨少小贩渔腥。罗巾竹笠新妆好,不插闲花鬓越青。”清代乾隆年间,就有诗人如此形容蟳埔村的渔女。
蟳埔村位于泉州湾晋江下游入海口北岸,背依鹧鸪山,三面临海。“前埔者,蟳埔也,三十七都渡头埔之寻尾焉,晋唐之际海滩也,宋时涸成陆地矣,元明之际始有村落。”据清嘉庆年间《西山杂志》记载,蟳埔村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小渔村。
庄群介绍,邻近该村的法石港曾是泉州重要贸易港口之一,来自阿拉伯和东南亚的商船均靠泊于此。因此有人说,这是源自宋元时代遗留下来的阿拉伯人的风俗。宋时,有阿拉伯人从西域引进不少奇花异木,在蟳埔村附近建起云麓花园,还时常将鲜花赠送给蟳埔女簪戴,于是渐成风俗。现今,云麓已成为花村,蟳埔女仍习惯来此买花。
当然,也有人以泉州高甲戏《桃花搭渡》的唱词“四月围花围,一头簪两头重”为证,认为泉州汉人早有这种风俗。无论如何,蟳埔女习俗文化被世代传承了下来。
2005年,蟳埔女服饰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08年,《蟳埔女生活习俗》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年初,某杂志封面上影视演员赵丽颖头戴簪花围的造型火遍大江南北,“蟳埔女”“簪花围”的热潮在明星效应的推动下应运而生。随后,一众明星及其粉丝蜂拥而至,蟳埔女的生计方式也陡然转变。
为赵丽颖制作簪花围之前,“晴天姐姐”黄丽泳已经营簪花店十年之久。从无人问津到如今门庭若市,从无人理解到大家纷纷加入这个行业,她既是这一转变的亲历者,也是推动者。在她看来,簪花围承载的是千年渔村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和力量。
“每天清晨,她们光着脚板,披着霞光,挑着蚝仔(海蛎)担子,矫健的身姿在晨风中摆动,一路上散发出清新而带着海水咸腥的气味,似乎她们挑的不是蚝仔,而是把大海也一起挑来了……”著名散文家单复笔下的《蟳埔阿姨》映入人们脑海中。
蟳埔村村民长年累月劳作在大海和滩涂上。在过去,海里捕鱼、虾、蟹,滩涂养蛏、捉蚌蛤、挖海蛎,几乎成为蟳埔女每日劳作的功课。她们爱花、爱美、爱生活,身着便于劳作的大裾衫、阔脚裤,头上却以鲜花为簪,耳戴丁香坠,还有金头钗、玳瑁梳点缀。
“经济头脑很好料。”挑着担子行走市场间的蟳埔女常被夸赞经济头脑极佳。她们在城乡海产品市场中如鱼得水,带着一家老小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现在,她们又找到了致富新风口。“以前大家主要从事滩涂养殖和海产品经营,现在纷纷都开起簪花围店、小吃店,做起了文旅生意。”庄群表示。
如今,蟳埔村形成了“三个90%”,即文旅从业人口90%是女性、文旅收入90%是女性创造的、服务的对象90%是女性的生动局面。“如果有机会,我想把蟳埔文化带到所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展示,让发间国风成为全球时尚。”作为泉州蟳埔女文化传播大使的黄丽泳表示。为澳大利亚学生团介绍簪花技艺,与欧洲学生交流簪花文化,为巴黎奥运会设计簪花头饰,为中国奥运健儿助威……载着蟳埔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的一朵朵鲜花,正在众人的合力助推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闽海渔女,向海放歌。
因为有了她们,3752公里的曲折海岸线上,风情万千。
因为有了她们,万千福建男儿安心下南洋、闯世界,创造侨乡神话。
她们是海的女儿,是花的传奇,是渔家守望者。
她们是海洋的精灵,遍布在沿海各个角落,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彰显海洋文化的独特魅力。
福建渔女文化的形成,与其独特的海洋文化和渔业传统息息相关。
从地理位置来看,福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生存空间局促。为求生计,许多男人离乡外出,甚至漂洋过海、寄身他邦,老幼妇孺留守家乡,渔女必须承担起日常养家糊口的重担,这造就了她们的服饰特色:便于渔业生产劳作。如简朴宽松的蟳埔女服饰,上衣为布纽扣的斜襟掩胸右衽衣,下沿呈弧形。裤以黑、蓝色为主,裤筒宽一尺左右,俗称“大裾衫、阔脚裤”。
从历史背景来看,福建渔女文化可追溯到古代疍民文化,她们的服饰和发型是疍民文化的遗存,反映了福建沿海居民在水上生活的传统,并在各个时期进行吸收和融合,最终形成特色。
从风俗信仰上来看,与全国其他省份相比,福建的自造“女神”特别多,有着深厚的女性崇拜文化土壤。妈祖文化正是这一特征的突出表现。妈祖文化在福建沿海一带有着深厚的根基,它不仅深刻塑造了渔女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更成为她们精神的依托与文化的象征。
千百年来,福建渔女以海为生,勤劳是她们最显著的精神品质之一。她们每天辛勤劳动,无论是捕鱼、织网还是其他海上作业,都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体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气概。特别是惠安女,修建惠女水库,开垦大竹岛,修建大岞避风港,充当海防女民兵……惠安女在一系列事件中体现出“艰苦奋斗、尊重科学、无私奉献、拼搏创业”的惠女精神,名扬海内外。
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勤于劳动、勇于奋斗,创造出灿烂的文明,历经沧桑而生生不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渔女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应当得到推崇和赞美。
愿渔女精神永世长存,渔女文化流芳百世。(华人头条泉州报道)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