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若当年战到最后一人,新加坡岂能被日寇凌辱奴役三年半?

2024-06-09 22:34 阅读量:5k+

华人号:新·社会

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结束了。

因为出现了个采访,谈到了乌克兰该不该“战到最后一个人”,网络上引发了争议。

争议的双方,一方说美西方鼓励乌克兰战到最后一人,很不厚道;另一方说拜登的原话是“只要乌还有一人在战斗,美国就会全力支持”。

拜登的原话是什么,网络上已经有不少“科普”了,本文不赘述。

我想谈的是,时光倒流到1942年2月,如果驻守新加坡的英军有“战到最后一人”的决心,日军还能如入无人之境吗?

新加坡还会沦陷吗?

还能发生针对华人的大检证、大肃清吗?

一百多万新加坡居民还会在恐惧、饥饿、屈辱下度过三年半的亡国奴岁月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穿越到1941年。

那一年,全球面对着法西斯威胁。在亚洲,从1931年算起,邪恶的侵华战争已经进行了十年,为了支援中国战场,日寇开始把魔爪伸向东南亚,并称之为“资源供给地区”。

好个“资源供给地区”。我们下面还会谈到这个概念。

日寇舞剑 意在南洋

1941年12月8日,就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在素有“马来亚之虎”外号的日本帝国陆军中将山下奉文的指挥下,日军从印支半岛攻入马来亚北部,同时,开始从印支半岛调飞机空袭新加坡市区、军港和空军基地。

英国派出海军主力战舰“威尔斯太子号”和“击退号”前来驰援,并寄予厚望。

两天后,12月10日,在日军90架战机两个小时的围攻下,“威尔斯太子号”和“击退号”被击沉,英军失去制海权,门户洞开,再无法制止日军在马来亚东岸登陆,军心大为动摇。

(英军两艘主力战舰被击沉。图源:日本二战时期军部)

英军败退到新加坡

日军在马来亚顺势南下,守军节节败退,退到了新加坡。1942年1月31日,腊月十五,英国守军残余部队尽数退守新加坡,把连接新加坡和马来亚的新柔长堤炸断,拖慢日军的脚步。

(这张照片是日本人在柔佛拍摄的,新柔长堤已经炸毁,远处被日军轰炸,燃烧并冒出滚滚浓烟。“乱离时代”展品。)

炮击新加坡

2月3日,日军开始炮轰新加坡。

当时新加坡的守军除了英国军队、澳洲军队之外,还有新加坡志愿军团。志愿军团由步兵组成,按欧洲人、马来人、华人、欧亚人分为不同的步兵连。

但是,志愿军团装备落后,使用的是一战时的步枪,弹药缺乏,训练不足。

他们为新加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密驼路附近,卡车载送志愿军团士兵。图源:威斯康辛大学 Milwaukee图书馆)

2月8日,腊月廿三,晚上2030时不到,日第二十五军开始渡过柔佛海峡。晚上2300时,日军开始密集炮击守军驻地,15小时内发射炮弹8万8000发,切断守军各部队之间的电话线联系,使之无法协同作战。

(图源:网络)

2月9日,腊月廿四,大批日本空军军机来犯,大约有84架。英国空军在新加坡的最后10架战机紧急升空迎战。加冷机场被炸出多个坑洞,无法继续使用,英国军机全部撤离新加坡。在丧失制海权的两个月后,英军丧失了制空权。

同日,新加坡西北的克兰芝失守,日军开始通过克兰芝往新加坡运送装甲车和大炮。

丘吉尔的急电

2月10日,腊月廿五,英国首相丘吉尔给守军发急电:“军部向内阁报告说,新加坡白思华部有10万人,其中3万3000人是英军,1万7000人是澳军,日军在马来半岛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守军人数肯定占绝对优势,应该尽数歼灭来犯之敌,根本无须考虑保存实力或人民生命价值的问题。务必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这场恶仗。司令官和高级军官必须与部队共存亡。大英帝国和帝国陆军的荣耀危在旦夕。”

丘吉尔命令守军将领“无须考虑保存实力和人民生命价值”,要求“与将士共存亡”。但是,仅仅四五天之后,残酷的现实证明,没人认真对待他的这个严令指示。

2月11日,腊月廿六,虽然侵略军已控制武吉知马地区,夺得了守军的粮仓和油库,但侵略军后勤已供应不继。此时,山下奉文虚张声势,发文给守军司令白思华中将,让他“放弃无谓的抵抗”。

2月12日,腊月廿七,日军工兵修复了新柔长堤,运送更多装甲车南下。守军高级军官建议白思华考虑投降,被他拒绝。同日,日军夺得蓄水池,控制了新加坡市区的水供。

日军以少胜多

2月14日,腊月廿九,大年除夕,中午1300时左右,日军突破西边防线,冲进亚历山大医院,屠杀医生、护士和伤兵数十人。

2月15日,大年初一,早晨0930时,55岁的白思华在福康宁山指挥所召开军事会议,讨论的内容只有一个:是立即反攻,夺回水库和粮仓?或是投降?

(守军当年的指挥所。图源:Battlebox FB)

白思华手下有8万5000人马,面对着南侵日寇3万6000虎狼之师。守军诸将无一支持反攻。于是,白思华决定投降。

当天是大年初一,傍晚1715时,在销毁机密文件、密码本、保密器械、重炮之后,白思华正式投降。新加坡最高的建筑物——首都大厦楼顶,升起了张牙舞爪的日本军旗。

战后分析显示,当时日本侵略军后勤已经不行,炮弹也几乎打光;如果守军选择反攻,说不定就成功了。

但是,守军将领被山下奉文虚张声势吓着了,不但没有战到最后一人,而且,整整8万多人,就这么向3万多人的侵略军投降了。

这是军人的耻辱,也是丘吉尔口中的“英国史上最惨的灾难和最大的投降”。

新加坡集邮协会会长、收藏家林少彬藏有一张1942年2月16日“英军战俘人海图”。他感慨说:“几万个大男人,垂头丧气坐在草地上,等待着被人发落前往俘虏营。他们真的是男子汉吗?他们真的是军人吗?”

最丢脸的全体照

对守军将领白思华来说,他也许考虑的是保住8万将士的性命,以及尊重新加坡100多万居民的生命的价值。

但是,对100多万新加坡居民和8万降兵来说,事与愿违,投降并没有给大家带来太平和安宁,而恰恰是屈辱和惨痛的开始。

残暴的敌人不会因为打了胜仗、占领了土地就大发慈悲,立地成佛。它会变本加厉使用各种手段,奴役占领区人民,打碎他们的意志,把他们pua成自己膝下的忠心耿耿的臣民。

记得前文提到的“资源供给地区”吗?是的,占领军就像吸血鬼一样,贪婪掠夺占领区的资源,用新马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来对它的中国战场进行供给,让它击垮中国,实现它的“共荣”。

投降,不但不会带来和平,不但把自己推进火坑,而且,还会间接成为帮凶。

(英军俘虏)

幸亏,两颗原子弹把日寇炸投降了。否则,还不知多少人要沦为亡国奴,不知多少国家要以日语为国语。

中国古语说得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知白思华中将在樟宜战俘营时,耳闻日寇占领新加坡之后对老百姓的残害,目睹手下战俘被虐待的惨状,夜深人静时,是否也曾后悔过当初的决定?

“如果当初肯战到最后一人,新加坡人民岂能被日寇蹂躏三年半?”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话说回来,白思华是英国人,他放弃为新加坡而战,虽无英雄气概,但也不是无法理解。如果是本国将领甚至政府首脑,本国被侵略,就这么带着数倍于敌的大军投降,那就天下第一罪人了。

当年,爱国华侨陈嘉庚之言,震耳欲聋:“敌人未退出国土以前,公务人员谈和平条件者,当汉奸国贼论”。

此言一出,举国沸腾。汪贼闻之,不敢妄动。

日寇屠杀数万华人平民

日本侵略军占领新加坡之后,为了报复华人抗日,展开名为“肃清”的大屠杀,也称“大检证”,用多部货车负责带走有嫌疑的华人,年龄18至50岁,把他们带到海边用机枪扫射杀害,然后让海水冲走。至少7万至9万华人被杀。

(日寇在市区进行胜利大游行,耀武扬威。图源:帝国战争博物馆)

(日寇处决锡克族战俘。图源: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见到日本兵必须弯腰鞠躬。图源: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战后调查,日军集中屠杀华侨的地点多达几十处,包括榜鹅海滩、旧樟宜海滩、圣淘沙海滩、东海岸靠近码头的地方都是当时的屠杀场地,并有大量遗骸被发掘出来。

(大检证现场。图源:新加坡国家档案馆)

(检证合格的,盖上个“检”字,才可安全离去。通不过的,直接押上车,拉到海边集体枪毙。“乱离时代”展品。)

(这是20岁广东籍贯男子朱振南的良民证,他是海味杂货店店员。“乱离时代”展品。)

位于樟宜的惹兰培本是其中一个屠杀地点。这些是1966年在惹兰培本乱葬岗发掘出来的,有钥匙、钱包、笔、眼镜、梳子、子弹壳、皮带扣、烟斗等。这些都是野蛮侵略者血淋淋的罪证。

(以上三幅:“乱离时代”展品。)

日本占领的三年半中,各族人民受尽了苦难和压迫。日军也勒索南洋华侨交出5000万元俸纳金。山下奉文当时给的理由是:“华侨支持重庆政府抗日,这笔俸纳金,是你们向日军赎罪的买命钱。”

(饥饿的百姓。图源:网络)

陈崇智(1916年-2012年)是抗日战士。对当时日寇的暴行,他写道:“毒刑苛政,暴敛横征,折磨战俘,肃清检证,残害人道,罪恶滔天”。

铭记历史,吸取教训

被日寇占领的那段历史,是新加坡人铭记于心的痛。

除了痛,更重要的是教训。

至今,新加坡每年都会举办纪念活动,提醒人们铭记历史,居安思危。

新加坡沦陷亡国,而且不是第一次

(中学生参加纪念活动,在”铭记历史“的图文板听取介绍。图源:蔡厝港中学)

英军投降,此事留给新加坡人的震撼和教训很深刻。自己的安全,不能靠别人。

说到安全,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军队。

在上一期的“得到·新视界”讲座上,我从宋辽之战谈到了“新加坡防务与安全”。介绍了新加坡的防务如何经历从“毒虾”到“刺猬”,从“刺猬”到“海豚”的演变。

也呼应了罗振宇在“1004年”这一期“文明之旅”所说的,“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转化为战斗力”——与宋朝一样,新加坡武装部队的更新换代,一来靠的是经济优势,二来靠的是技术优势。

跨越时空,文明的演变,有共通之处。

正是因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才带来军队和防务的更新换代;也正是因为军队和防务的更新换代,才能有和平稳定,才能保障经济发展。

不过,最重要、最根本的不仅仅是精良军备,也不是雄师若干,而是全国上下有共御外侮的决心与血性。

这就是新加坡“全面防卫”六个环节当中的“心理防卫”——“以身为新加坡人而自豪,有信心、有勇气、有毅力同心协力度过难关”。

如果没有决心与血性,纵有数倍于敌的大军,也终要亡国于投降将军。1942年新加坡保卫战之惨败及随之而来的折磨与屈辱,就是血和泪的教训。

在下一期的“得到·新视界”讲座,我准备谈“消失在历史长河的先驱华人——峇峇娘惹”。欢迎光临。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若当年战到最后一人,新加坡岂能被日寇凌辱奴役三年半?》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新加坡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社会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