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苏轼的朋友圈》:政敌过招,亦敌亦友

2025-05-04 06:30 阅读量:7k+

华人号:妙文赏读

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我是阿成。

今天我们继续共读《苏轼的朋友圈》。

在上一节我们说到,苏轼在文艺领域知己众多,他们惺惺相惜,情义深重。

那么,在本节中我们来看看,身为社交达人的苏轼,曾经的那些政敌和怨友。

化敌为友的王安石

王安石比苏轼年长十几岁,两人都受到欧阳修提携,算是师出同门。

欧阳修注意到王安石时,他还是东南沿海的一个小县令。

他常常不梳头、不洗脸,学问造诣却很高。

他在仕途上我行我素,别人都挤破脑袋往京城去,以便快速升官,他却主动到了地方任职。

欧阳修欣赏王安石,认为他不修边幅是真性情,不在京城做官是淡泊名利,有意重用他。

恃才傲物的王安石也被欧阳修折服,留在了京城。

苏洵带着苏轼和苏辙进京后,前去拜会欧阳修,成为了他的座上宾。

欧阳修有意将王安石介绍给苏洵,苏洵却断然拒绝,认为王安石将来会蛊惑君主,祸乱天下,还劝欧阳修不要与他往来。

几年后,苏轼和苏辙参加朝廷特别开设的制科考试,苏辙在殿试时抨击政治弊端,言辞尖锐,导致考官们不愿录用。

在司马光的坚持下,他才勉强进入末等,被授予了一个九品官。

然而,担任知制诰的王安石却拒绝为苏辙写敕书,也就是皇帝要发的人事任命书。

王安石主张学以致用,推崇实用文风,不喜欢苏门父子汪洋恣肆的风格,批评他们耍嘴皮子,空谈误国。

宋朝的知制诰有拒写圣旨的权力,宋仁宗无奈,只好换人写。

虽然王安石的行为没有真正影响苏辙的仕途,但对他造成的精神打击却很大。

后来苏辙以照顾年老父亲为由拒绝赴任,留在了京城。

两年后,王安石的母亲过世,朝中大臣纷纷前去吊唁,苏洵却没有露面,两家人的隔阂日渐加深。

苏洵去世后,苏轼和苏辙回乡守孝,再回到京城时,年轻的宋神宗已经重用王安石,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当时北宋政府面临财政危机、冗官冗兵和外敌威胁,急需富国强兵。

因此,变法的许多举措非常激进,没有照顾到百姓的利益。

苏轼和苏辙预料到变法会影响民生,激起民怨,不断上书劝谏,宋神宗却置若罔闻。

在王安石的建议下,苏辙被下放到地方做官,苏轼虽然还留在京城,却与王安石水火不容,屡次受到打压。

苏轼主动请求调任地方,远离纷争。

变法持续几年后,恰逢天下大旱,庄稼绝收,百姓流离失所,铁腕手段的王安石被视为罪魁祸首,朝臣弹劾他的做法引起天怒,惹来灾祸。

王安石被迫辞去相位,改任江宁知府。

后来王安石短暂复位,但他与宋神宗之间已经不再相互信任,再加上儿子病逝,他心灰意冷,很快就辞去官职、隐居江宁了。

在之后的那些年,苏轼遭遇灾祸无数,一贬再贬,逐渐看淡世事,放下执着。

他途径江宁时,决定前去拜访曾经的政敌王安石。

不过,苏轼不知道王安石是否愿意相见,就给他写了一封信,并附上自己的数十篇诗文。

他打算,如果王安石做出正面回应就正式拜谒,反之则悄悄离开江宁。

其实,王安石和苏轼在政治上不对付,文学上却互相欣赏,只是迫于形势无法结交。

因此,收到苏轼的信,王安石大喜,第二天一早就骑着一头毛驴,到江边迎接苏轼。

由于苏轼事先没有得到消息,王安石到达时,他还衣冠不整。

王安石却毫不介意,将他带回了自己家。

苏轼在江宁待了半个月,整天与王安石探讨学问、游览山水,两人都有相见恨晚之感。

王安石甚至邀请苏轼在江宁买房置地,在此定居。

然而,苏轼离开江宁不到一年,王安石就离开了人世。

他是北宋最有作为的宰相,却也在改革过程中有过不少失误,也给旧党人士带去了不少灾祸。

如何评价他的是非功过,成了一个非常微妙的问题。

当时苏轼担任中书舍人,奉命为王安石撰写悼词。

他没有趁机贬损讥讽,而是高度评价王安石的节操与风骨,对其政治功过则称略去不提,整篇悼词言辞温厚。

反目成仇的章惇

章惇是继王安石之后北宋最有建树的宰相之一。

他手段强硬,处事果断,对内推进变法、促进生产,对外平定叛乱、巩固国防,政治才能出色。

在人际关系上,他恩怨分明,对待仇人手段尤其狠辣。

苏轼在和他的交往中,深刻领会到了这一点。

章惇和苏轼年龄相仿,差不多同时入朝为官。

章惇意志坚定,无所畏惧,在二人交往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南宋曾慥在《高斋漫录》中记载,苏轼和章惇同游秦岭时,传闻山中寺庙闹鬼,客人们不敢留宿,章惇却毫不在乎,坚持与苏轼住在寺庙,结果一夜风平浪静。

寺庙不远处有个仙游潭,据说喝了潭水就能飞黄腾达。

苏轼和章惇前去游览时,发现要到达潭边,需要走过一座独木桥。

那座桥狭窄而老旧,桥下则是万丈深渊,稍有不慎跌落悬崖,必定尸骨无存。

苏轼心生退意,不敢过桥,章惇却云淡风轻,独自走过木桥。

然后取出一根绳索,一段系在悬崖边的一棵小树上,另一段则系在自己腰间,坠到半空中,拿着蘸着黑漆的大笔,在崖壁上写下“章惇、苏轼来游”几个大字。

随后,他回到苏轼身边,依然神色自若,苏轼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说道:

“你将来能杀人。”

章惇不解,苏轼解释说:

“连自己性命都不爱惜的人,还能在乎别人的性命吗?”

章惇开怀大笑,没有否认苏轼的话。

章惇在仕途上升迁比苏轼更快,他受到王安石的赏识,参与变法事务,政治上隶属于新党。

不过他经常被派往外地处理棘手问题,所以与苏轼仍然保持着相对密切的私人友谊。

苏轼遭遇“乌台诗案”时,章惇是翰林学士,他在宋神宗面前为苏轼求情,甚至想和给苏轼定重罪的宰相当场展开辩论,其情感毫不作伪。

然而,共患难的朋友,在面对立场差异时也难免走向反目。

宋神宗去世后,旧党的司马光、苏轼等人都被重用,许多新党官员被罢免。

章惇作为新党的代表人物,难免遭到攻击。

身为谏官的苏辙,是攻击新党火力最猛的人之一,他和旧党众人一心弹劾章惇,甚至于罔顾事实。

章惇被围困时,与他关系最好、知晓内情的苏轼却一言不发,这让章惇对他十分怨恨。

宣仁太后病逝后,宋哲宗亲政,意图恢复王安石变法,新党重新得势,章惇也得以返回朝廷,出任宰相。

在他的运作下,苏轼先后被贬到了岭南和海南。

可以说,苏轼晚年所受的苦难,与章惇脱不了关系。

宋徽宗即位后,章惇由于在拥立新皇时站错队,被贬到了广东雷州。

苏轼得知消息,给章惇的外甥写信,让他转告章惇,在雷州生活并没有太大的风险,不必担心。

苏轼回到京城,担任当年的科举考官,见到了章惇的儿子章援。

他是那年的进士第一名,算是苏轼的门生。

他知道苏轼与父亲的恩怨,担心他报复,于是写了一封信,请求苏轼放过章惇。

苏轼看过章援的信,连连夸赞他的文采,并回信说,我与你父亲有四十余年的交情,中间虽然有些矛盾,但情义并没有减少。

这对怨友至此冰释前嫌。

不死不休的仇敌

然而,在北宋朝堂,苏轼还有不少政敌,终生未能化解干戈。

著有《梦溪笔谈》的沈括,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也属于新党阵营。

苏轼在杭州做官期间,沈括受命巡查,到杭州见到苏轼,并讨要了他的近作。

沈括回京之后,将苏轼的手抄诗集呈给神宗,打算以此陷害苏轼,这就是“乌台诗案”的起源。

也就是说,沈括是“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

不过这个时候,苏轼的“罪证”尚且不多,对付他的时机还不成熟。

几年后,苏轼在徐州任满,到湖州任职,按惯例向朝廷上书谢恩。

朝廷中看不惯苏轼的官员抓住这个机会,从苏轼的奏章中挑错,攻击他讽刺朝政、批评新法。

监察御史何正臣还去市场上买来苏轼的诗集,逐字逐句寻找他不满朝廷的证据。

御史台的官员舒亶、李定也很快上书,列举苏轼罪状。

宋神宗早就对苏轼不满,立刻让御史台立案调查。

于是,苏轼在湖州被捕,随后关进京城大牢。

经过漫长的关押和审讯,苏轼被贬黄州,“乌台诗案”尘埃落定。

这次的事件,对苏轼的打击很大。

宣仁太后垂帘听政时,旧党虽然受到重用,朝廷中的党争却从未断绝。

其中以苏轼为代表的“蜀党”和以程颐为代表的“洛党”长期纷争不休。

两党争端的起源,其实是苏轼和程颐之间的个人恩怨。

程颐是北宋著名的儒学大师,他因学问高深、品行端正而受到士人尊崇,“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是发生在他的门前。

司马光做宰相后,将程颐请进朝廷,教年幼的宋哲宗礼仪道德。

不久后,苏轼也被任命为侍读,成为哲宗的另一位老师。

程颐为人刻板,做事遵循教条,不愿变通。

苏轼则潇洒灵活,不拘一格。

两人在共事时经常起争执。

苏轼能言善辩,常常讽刺程颐,因此得罪了他。

程颐的弟子对苏轼意见很大,一有机会就群起而攻之。苏轼的朋友和门人也不甘示弱,奋起反击。

双方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苏轼选择离开朝廷,以平息纷争。

好,关于苏轼的政敌和怨友,我们就先介绍到这。

下一节我们将会说到,苏轼提携了哪些弟子,又结交了哪些世外高人。

让我们下节不见不散!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苏轼的朋友圈》:政敌过招,亦敌亦友》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珀斯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