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 16:56 阅读量:6.1万+
华人号:广宽书院我们常常说一念之间,可偏偏就是在这一念之差,竟然成了魔或佛。
说魔和佛,可能有些人觉得夸张。我们不妨换个角度,说善与恶。关于善恶,王阳明“龙场悟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由于进谏得罪小人被贬,突然顿悟到格物致知的道理:“心即理,不假外求”。
善、恶,都是内在的,看不见摸不着。每个人的出发点、个人经验、所处环境都不一样,想法也不相同,那怎么判断善与恶呢?用王阳明悟道方法——致良知、知行合一。心中有天理、有敬畏、有良知,并且融入到日常行动中,久而久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无善无恶、回归内心本源。
讲到内心本源,或者我们说的初心,婴幼儿或许是无心无欲、无善无恶的最典型代表。婴幼儿不会说话,不会提要求,也不会挑三拣四,吃饱了、屎尿大人弄干净了,就笑了就睡觉了。
人,随着年龄的长大,会变得越来越有想法,越来越有欲望,越来越在诱惑面前做出各式反应,最终言行举止就展现出了善与恶。
人,生而为人,要致良知,要为善去恶;要说善语存善意结善缘,要心存善念。如果要选择,建议选择善的一边,善才是正道!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开口不骂送礼人”,正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人都有七情六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关键是自己要控制住,掌握好度。说容易,做起来难,不然,不会有“心魔”一说。所以,要修心、要修行,“越是艰难处,越是修心时”,关于修心修行,王阳明给出了两条路径:静中体悟和事上磨炼,愿你我可以借鉴学之习之。
上图为省级工艺大师刘毅恒作品《一念之间》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