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2 00:53 阅读量:6k+
华人号:新·社会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于2025年5月6日生态繁荣周发表《亚洲气候之战:动员区域行动,共创可持续未来》主旨演讲。
以下内容为新加坡眼根据活动资料整理:
淡马锡控股董事长林文兴先生、各位阁下,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相聚之际,全球不确定性日益加深。
国际贸易秩序已被颠覆,供应链正在被重塑。全球领导地位不断变动,导致世界变得更加武断、保护主义盛行、危险。
因此,各国正在重新评估其优先事项,再次强调经济复原力、自给自足和战略自主。
在这种情况下,听到要求削减或至少推迟气候雄心的呼声也就不足为奇了。政府和企业面临着压力,需要专注于眼前的问题:保住就业、保障供应链,以及为应对潜在冲击而增加储备。
但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各位管理机构的人士都知道,长期的成功既需要牢牢把握当前的需求,也需要持续关注未来的需求。
亚洲:气候之战的中心
现实是,气候变化不会等待世界站稳脚跟。自然设定节奏,而非人类,它不会等待各国和企业采取行动。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亚洲将成为受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若全球气温以当前速度持续上升,若我们无所作为,亚洲的经济未来将岌岌可危。亚洲开发银行估计,在高排放情景下,到2100年,亚洲可能面临高达41% 的GDP损失。东南亚将首当其冲:到2030年,四分之三的东南亚城市可能遭遇频繁洪水,数千万人可能被迫迁徙。
高温和极端天气将扰乱粮食供应、引发健康问题、给公共系统带来压力。显然,我们所在的地区将承受气候影响的全部冲击。
然而,亚洲也是决定气候斗争成败的关键。本地区不仅易受危机影响,更是解决危机的核心力量。
与历史排放水平相反,亚洲如今贡献了全球超半数的二氧化碳排放,而美国和欧洲合计仅占全球排放的四分之一。随着可再生能源经济性提升,若美欧继续部署更多可再生能源,其全球排放占比将进一步下降。
尽管如此,美国人均排放量约为亚洲的三倍,欧洲约为亚洲的1.5倍,这反映了各地区的能源消耗差异。亚洲预计将占据全球未来能源需求增长的 90%,这种增长是改善民生、减少贫困、确保服务不足社区获得可靠电力的必然结果。
这也意味着,若不采取减排措施,随着能源需求增长,亚洲排放量可能持续上升。而如何塑造这一未来,主动权在我们手中。
亚洲的能源获取方式 —— 无论是来自化石燃料还是可再生能源 —— 以及我们如何脱碳,不仅将决定自身轨迹,也将影响整个世界。
迈向低碳未来的区域协作
那么,亚洲的前进道路应是怎样的?
第一类行动聚焦已有的减排解决方案,既能减少排放,又能增强经济竞争力。在此,绿色选择已与经济选择重合,这些是 “应做、必须做、无悔” 的举措。例如节能建筑系统、交通与工业电气化、大规模太阳能和风能部署。这类行动将持续扩展。随着绿色技术成熟,其经济性将提升,市场主体将因商业利益而主动响应。
第二类行动需要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协作,弥合 “绿色” 与 “经济合理” 之间的差距。换言之,让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辖区和利益相关方通过合作发挥互补优势。
若东南亚能在政府、企业和投资者间开展更紧密的协作,我们就能实现低碳未来。我将重点探讨三个领域,深化合作可在这些领域推动增长、韧性和气候行动。
推进区域能源转型
首先是区域电网。东南亚拥有巨大的可再生能源潜力 —— 太阳能、风能、水能和地热资源丰富。然而,由于电网连通性不足,清洁能源难以输送至最需要的地方,利用率仍有限。正如俗话所说:“没有输电,就没有转型。” 这一问题存在于单个国家(如幅员辽阔的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也存在于东南亚各国之间。
东盟一体化电网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通过连接各国电网,我们可实现跨境可再生能源贸易。这不仅能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更能在世界市场动荡之际增强区域能源韧性。
我们已取得进展。去年,“老挝-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电力一体化项目” 下的电力贸易量从100兆瓦翻倍至200兆瓦。尽管规模尚小,但它是探索可行路径的重要尝试。新加坡也已推进与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邻国的绿色电力贸易协议。
区域能源转型需要的不止是更好的电网连通性,但这是关键推动因素。通过持续投资和跨境合作,东盟电网有望推动 GDP 增长并创造数千个绿色就业岗位。
解锁融资渠道
第二,我们必须填补融资缺口。若可再生能源将为绿色未来供能,那么融资将是推动这一转型的 “动力”。融资对清洁能源部署、基础设施适应和经济转型至关重要。缺乏充足资金,脱碳进程将举步维艰。
遗憾的是,东南亚面临巨大的绿色投资融资缺口,预计到2030年,每年缺口超过2100亿美元。本地区许多政府面临预算压力,私营部门虽有资金,却对绿色投资的风险与回报持谨慎态度。
为推进进程,亚洲需要创新金融解决方案,加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混合融资是有力工具,它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使项目对商业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为此,新加坡启动了 “亚洲转型融资伙伴计划”(FAST-P),旨在调动至多50亿美元为绿色项目融资。我们已看到积极进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于明日更新相关情况。
我们希望此举能激励企业、投资者和政府进一步行动,吸引区域内资本,投向可信的绿色项目。这将帮助东南亚填补巨大的绿色融资缺口,加速低碳转型,激发创新,并为可持续未来创造就业。
释放区域碳市场潜力
正如区域电网有助于释放绿色能源潜力,发展高诚信的碳市场可释放本地区另一潜力领域:基于自然的碳解决方案。东南亚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生态系统 —— 占全球 15% 的热带森林、超五分之一的红树林和2300万公顷的泥炭地。
近期,自愿碳市场诚信委员会批准了多项方法学,支持发展中国家通过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生成高诚信碳信用。这表明,可信的基于自然的碳信用是可行的。碳信用还可助力能源脱碳。亚洲现有燃煤电厂若继续运行,将消耗全球实现 1.5 摄氏度目标所需碳预算的三分之二。
转型信用形式的碳信用,可成为提升燃煤电厂逐步淘汰经济性的有力杠杆。新加坡通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发起的 “转型信用联盟”(TRACTION)支持这一努力。要让碳市场有效运作,对市场诚信的信任是关键。
因此,新加坡致力于与各国政府、企业、标准机构和国际组织紧密合作,制定维护质量与诚信的全球标准和框架。我们希望为所支持的碳信用设定高标准,引领可信碳市场的发展。
结语
最后,我想谈谈对气候行动总体轨迹的思考。自2011年起,我开始主持新加坡跨部门气候变化委员会 —— 至今已近15年。
在此期间,科学证据愈发清晰,且已被广泛接受:人类活动正在加速气候变化。气候行动之路从未平坦,尤其是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
但作为资源有限、替代能源匮乏的小岛国,新加坡有充分理由为绿色未来加倍努力。原因如下:
第一,政治层面。尽管选举周期和政府更迭带来波动,但全球协作与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气候怀疑论者与激进主义者仍在交锋,但讨论已从 “人类是否是气候问题的主因” 转向 “谁应行动、行动多少”,而非 “是否应行动”。
在新加坡,我们既非气候激进主义者,也非怀疑论者,而是气候现实主义者。我们无法确定其他国家会采取何种行动,但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捍卫新加坡的未来:尽己所能,与世界合作减排;让经济做好准备,抓住低碳世界的新机遇;做好准备,抵御气候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等影响。
第二,经济层面。过去二十年,绿色技术突飞猛进。多项技术已成熟并成为主流,不仅更清洁,成本也更低。这些技术将继续进步,意味着经济天平将进一步向绿色选择倾斜。各国和企业意识到这一点,因此,尽管存在政治扰动,如今的脱碳动力比十年前强大得多。
第三,自然层面。气候变化已非未来威胁,它就在当下。每个国家、我们所有人,都能看到干旱、火灾、洪水、农作物减产、更猛烈的风暴。气候变化不会等待我们准备就绪。拖延越久,转型将越 abrupt 和艰难。这就是新加坡持续前进的原因。新加坡致力于实现自身转型,并支持区域努力。
我们近期向联合国提交了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NDC),是《巴黎协定》195个缔约方中仅有的20个提交国之一。我们承诺到2035年将排放量降至4500万至500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 尽管仅占全球排放的 0.1%,但我们全力以赴。
这使我们稳步迈向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也彰显了我们与企业及区域伙伴合作、迈向低碳未来的决心。亚洲和东南亚有潜力、有能力、有动力加速这一转型。
让我们携手共进,以坚定的决心,为我们的地区、亚洲和世界塑造更可持续的未来。
谢谢。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