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7 06:30 阅读量:5万+
华人号:妙文赏读今天,我们继续共读陈海贤博士的《走出黑森林:自我转变的旅程》。
上一节,我们剖析了脱离旧自我的过程之所以困难,是因为脱离意味着失去,我们会失去旧的目标,旧的身份,以及旧的关系,但失去是让我们创造一个新的自己。
这一节,关于如何与过去告别,我们再给大家介绍三个思路,帮你顺利翻过人生的这一页,勇敢穿越黑森林,前往新的世界。
与过去告别
第一个思路是把“结束”当做“新的开始”。
在转变期,我们往往只注意到失去了什么,却没意识到自己已经站在新未来的起点上。
如果能转换一下视角,用“新的开始”代替“旧的失去”,就能更好地面对转变。
心理学家埃丝特在一次帮助人们处理出轨问题的演讲上,说:
“这个时代很多人都会经历不止一次的感情或者婚姻,如果把出轨当做你们上一段感情或者婚姻的结束,那么现在,你们还愿意和眼前这个人开始一段新的感情或婚姻吗?”
大家都明白,遭遇出轨这种痛苦的经历,对很多当事人而言,都是无法释怀的死结。
但如果我们能试着,从“新的开始”的角度来与过去切割,让过去彻底过去,让未来仍旧充满希望,视角的改变会让心境也有所不同,就更容易从死胡同里走出来,看到一些出路。
第二个思路是跟自我和解。
有的人喜欢拿过去和现在对比,觉得过去做错了选择,心里始终怀着自责和遗憾。
陈海贤博士告诉我们,对过往后悔,并不代表我们当初真的做了错误的选择,只代表以我们当时的经历和心智,对之前的选择理解的还不全面。
现在的后悔和遗憾,恰恰说明我们成长了。
无论付出了多少代价,有的事一旦错过,就再也不能退回去了,这不是错误,是成长道路上的必然。
所以,要学着跟自己和解,才能真正放下过去。
第三个思路是重新整理过去。
过去是我们的来处,是自我很重要的一部分。
让我们用现在更加成熟理性的眼光,去重新梳理过去的经历,整理过去的幸福和痛苦。
这不是为了揭开旧的伤疤,更不是为了否定过去的自己,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迎接更好的未来。
穿越黑森林
好,那在与过去郑重告别之后,我们就离开了旧的生活,旧的自我,前往动荡、变化、不确定的旅程,去寻找新的自我。
在北欧的神话故事中,常有类似的情节,主人公离开熟悉的村庄,独自进入黑森林,开始一场未知的冒险,去探寻“我是谁”这个问题的答案。
“黑森林”是一个隐喻,它代表着神秘、失控和冒险的人生阶段。
在这段时期,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不确定。
一个是对事情本身的不确定,因为原来的生活是稳定可控的。
进入黑森林后,一切都变得无序、不可预测,你不知道自己将会遇到什么,不知道行动会引发怎样的后果,也不知道遇见麻烦该怎么解决,你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重新去理解世界。
另一个不确定,是对“新自我”的不确定。
简单来说,就是尽管我们期待自己有所转变,能培养出一个新的自我,但过往的惯性和对未来的焦虑,常常会让我们重拾原来熟悉的生活方式,心里想改变但行动跟不上。
这是转变期很常见的一种情况。
那么,有哪些方法能帮我们应对在黑森林里的“不确定”呢?
给你三个建议。
第一个是用好奇代替焦虑。
在面对未知时,我们除了焦虑,还有另一种反应,就是好奇。
和焦虑不同的是,好奇用“探索”代替了“防御”。
焦虑,来源于对未知威胁的想象。
我们常常会夸大这种威胁的程度,忽略未知旅途中也会有好的事物。
而“好奇”的存在,会让我们对未知抱持更加开放的态度:这一路上会不会也有很好的事情发生呢?
能不能发掘出我更多的潜能呢?
用好奇代替一味的焦虑,能激发出我们自身更多的能量。
陈博士有一位来访者叫阿斌,因为一直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他的情绪出了问题。
纠结了很久后,他想申请国外的博士学位,但又非常担心,害怕自己在读书期间再次抑郁,害怕在异国他乡遇到困难没法解决,还害怕学业压力太大不好毕业。
为了帮阿斌冲淡这些担忧,陈博士开导他,说他只想到了可能的危险,却忽视了在新的城市里,自己会不会经历一些新的体验,会不会遇到有趣的人,会不会在喜欢的领域做出想要的研究成果?
要试着用好奇心去稀释焦虑感。
后来,阿斌去了国外,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但也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资源,帮助他应对困难,通过这段历练,他成长良多。
第二个建议是在不确定中创造确定。
当我们告别过去,比如放弃原来的工作、离开一段感情、或是失去一个目标时,会有一段时间的空虚感,似乎生活没有了锚点。
为了避免这种虚无,有时候我们要刻意制造一些“确定感”,给生活增加新的锚点。
举个例子,陈海贤博士有位朋友,在离职后,有段时间无所事事,时间久了,他开始陷入抑郁,情况严重时,甚至一动都不想动。
后来,他把老家的狗接到身边,跟自己一起生活。
狗是要遛的,借助这个必须出门的理由,他每天勉强自己从床上爬起来。
起初是强迫性的任务,但就是靠着这件小事,他失去目标的生活得以建立一个新的锚点,借助这个支撑点,他最终重建了生活的日常。
养小动物只是一个例子,我们有很多方式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制造一些“确定性”。
比如养花,定期运动,每晚读一小会儿书,或者固定在某个时间做一件事。
这种小小的“确定性”看似不起眼,却能帮助我们在转变期找回内心的确定性和掌控感,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和目标。
第三个建议是进入过程而非关注结果。
面对不确定时,我们往往只盯着结果。
比方说,这事儿有用吗?
能做成吗?
失败了会怎样?
然而,结果怎样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投入到过程中去,并享受这个过程。
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作家史铁生在《命若琴弦》这本书里,讲了一个小乐师的故事。
这个小乐师得了重病即将失明,他非常绝望,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
后来,师父告诉他,这个病其实能治好,但需要一个特别的药引子,而要得到这个药引子,需要弹断一千根弦。
小乐师就像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夜以继日,不停地弹琴。
到了终于弹断一千根弦的时候,他弹琴的技艺已经非常深厚,也走到了人生的暮年。
他终于能拿着当年师父给的药方,去药店抓药,但结局你也能猜到,那药方不过是一张白纸。
师父的药方没能治好乐师的眼病,却治好了他的心病,能让他带着希望生活下去。
很多事都是这样,最好的不是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而是我们愿意为之投入的过程。
转变期是迷茫的,但这份迷茫都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如何从迷茫到重生呢?
你要走好关键的三步,才能穿越黑森林,迈进新世界。
第一步,做出选择。
每当决定做出某个选择,必然会失去其他的可能性,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选错,而迟迟不做决定。
如果在事业上不做决定,我们就会失去深耕某个领域的机会;如果在感情上不做决定,我们就会失去和某个很好的人深度连接的可能。
只有勇敢、清醒地做出真正的选择,自我的发展才能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忠于承诺。
当你做出了一个选择,就要忠于这个选择,接受它带来的限制,这是我们对自己的承诺。
陈海贤博士有个学员叫梅子,结婚不久后,丈夫就查出得了重病,可能危及生命。
那时,这对夫妻的感情正处于磨合期,经常吵架。
丈夫病倒后,梅子一度很纠结,是不是要放弃这段婚姻。
如果忠于这段婚姻,她可能会失去后半辈子的幸福;如果为了自己过得好结束婚姻,她又接受不了自己是个在危急关头抛弃丈夫的女人。
那段时间很煎熬,梅子面临生活的巨变和内心的孤独,她挣扎了一段时间,最终做出了选择,就是和丈夫共渡难关,不放弃,不抛弃。
在下定决心忠于承诺,接受命运的洗礼后,梅子说,她的内心反而得到了平静,开始努力经营夫妻俩的生活,陪伴丈夫积极治疗,和丈夫的感情比以前更好了。
第三步,以当下为基点创造新可能。
这是指我们要能接受旧世界的失去,才能去寻找新世界的机会。
陈博士有位朋友,曾在教培行业创业,做得顺风顺水,公司一度就要上市,但因外部环境变化,一夜间陷于危机之中。
这种外部环境的不可抗力,让他多年的努力几乎化为乌有,他非常愤怒、恐惧,且对未来感到迷茫,因为不知道个人的奋斗还有没有意义。
他一度想要放弃了,可是想到自己当年做事业的初衷,还是咬牙坚持,直到公司的经营状况有了改善,慢慢又活过来后,他开始在新的环境下探索开发新产品,生活又有了奔头。
这位朋友总结这段经历时说,只有放下愤怒,接纳现实,才能看到新的可能。
即使我们曾经失去了很多,但生活中仍然有很多资源可以利用,只要不熄灭我们生命中那不屈不挠的创造力,总会找到新的可能性。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