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6 17:08 阅读量:1.7万+
华人号:华声中国当电视机不再是家庭中唯一的大屏,平板电脑也难以满足陪伴型消费需求时,一种被称为“自由屏”或“闺蜜机”的智能终端,悄然在Z世代和新中产家庭中走红。
事实上,这是一场关乎“家庭智能终端下一站是谁”的探索,各大厂商都不遗余力。日前,中兴通讯宣布推出“扶摇5G自由屏”,正式加入这一热潮中,显示这一赛道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玩家”。
这个看似介于平板、电视和音箱之间的“边缘性”设备,已迅速占据Z世代与中产家庭的书桌与卧室。有业内人士称,这个赛道的参与者们正在“闷声赚大钱”。它缘何火爆?赛道能否持续?行业分化如何演进?
自由屏热:从技术融合到情绪陪伴
自由屏的定义,目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但主流厂商普遍将其视为介于电视、平板与AI(人工智能)音箱之间的新型终端,其典型特征是27英寸以上的大尺寸可触屏幕,搭载安卓系统、支持语音控制、美颜直播、电商导流等功能,可移动、可旋转、可升降,强调“私人化”“陪伴型”特征。
自由屏已显示出强劲的产业吸引力和用户需求释放。洛图科技发布的《中国移动智慧屏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移动智慧屏市场的全渠道零售量为25.4万台,同比增长65.0%,零售额为9.6亿元,同比增长37.3%;在售品牌数量已达94家,较2023年增长了65家。
目前市场上已涌现出多个不同战略方向的代表品牌。百度小度推出的“小度添添闺蜜机”强调AI语音助手与陪伴体验,打出情绪化与个性化标签,聚焦女性和Z世代市场;易乐看(ELC)则主打提词器+直播场景,定位轻内容创作者与SOHO人群,强调功能工具化与4K显示优势;KTC延续其显示器背景,开发多场景轻办公与家庭学习型设备;当贝、小米等也先后布局这一赛道,分别借助内容生态与IoT(Internet of Things缩写,指“物联网”)平台形成差异化打法。
“自由屏代表了智能终端形态的多元化融合。”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刘兴亮表示,“它集视频播放、AI语音助手、美颜拍摄、直播提词等功能于一体,是对电视、音箱、镜子和平板等传统产品功能的重组,更强调的是沉浸+便捷+个性的交互组合。”
在Z世代中,自由屏的兴起反映出“数字孤独”的市场化需求。刘兴亮指出,年轻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在碎片化时间中需要“陪伴感”与“掌控感”。自由屏提供的正是一种柔性关系与生活情绪的寄托。在刘兴亮看来,自由屏不是工具,而是用户生活中的“第二人格”或“感官替代终端”。
北京达睿咨询公司创始人、首席分析师马继华则指出,自由屏的核心价值,是填补了家庭中“需要大屏但不装电视”的结构性空白。“它其实是屏幕产能过剩下的一种功能转化,是既不像电视那么沉重、又不像平板那么小巧的平衡产物,”他认为,“这类设备对内容和形态都提出了新要求,但其生命周期也可能是短暂的。”
智慧家庭入口:自由屏的可能与限度
自由屏的火爆,一度被业内认为是另一场“智慧家庭终端入口”的战争。
回顾过往家庭终端的发展,控制权的争夺几乎从未停歇。最初,电视作为家庭“最大屏”承载了大部分娱乐与信息输入,是天然的家庭中枢。但随着智能音箱的普及,语音交互开始获得更多场景使用权,一度被认为是智能家居的“语音中控器”。同时,投影仪、平板、甚至扫地机器人等新兴硬件不断试图切入用户的时间流和空间占位。
然而,这些终端多依附于某一类功能,如视听、语音或清洁,很难实现真正的“感知协同”。自由屏的出现,正是在多个细分终端之后,提出了一个“柔性多元”的入口假设,即它不需要统治全局,但能在不同时间段扮演用户身边的助手。
当前,自由屏能否取代传统智能家居中枢,业界看法不一。刘兴亮强调,自由屏并非家庭控制中心,而是“以人感知为主的边缘陪伴终端”;不是遥控器或主脑,而是“生活中的数字陪伴者”。
中关村在线智能PC与硬件分析师尹航也指出,自由屏之所以区别于电视、音响,是因为它实现了“多模态交互”和“主动预判”能力。“它不仅能听懂、识别指令,更能基于用户习惯做出预测式响应。”在他看来,自由屏正朝着“人机关系再构”的方向演化,重新定义了智能终端与人的链接方式。
马继华则表示,从目前硬件配置和应用场景看,自由屏更像是一种“变种电视+会议一体机”的平价版本,在功能没有质的飞跃、内容缺乏独家优势的前提下,很难成为真正的中控入口。
不过,中兴通讯的“扶摇5G自由屏”或许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据发布会上称,该产品内置5G通信模块,可在家中、出行、办公等场景自由切换,支持AI助手和一键“换装”功能,强化了终端的多角色适配能力。中兴通讯副总裁、终端事业部国内市场部总经理华新海称:“不是多用途,而是多身份,是一种具有‘可变形能力’的终端。”
生态之争:未来比拼的是“时间接口”
业内人士认为,自由屏的持续发展并非取决于硬件能力,而是其能否成为“用户时间的入口”。在刘兴亮看来,自由屏的最大商业潜力在于“接管用户时间”。“它不是‘大而全’,而是通过精细化内容服务切入用户生活的每一刻。”
尹航指出:“自由屏产品形态天然适配‘设备+服务’生态,软硬服一体化是大势所趋。”他建议厂商从“卖设备”转向“卖服务”,以低价终端换取订阅用户,以内容接入打通私域运营。“像小度以AI助手绑定情绪陪伴,小米则更偏向IoT控制中心,而KTC强调B(商务)端投放和轻资产扩张。”
未来是否会诞生“自由屏OS(操作系统)”?在刘兴亮看来,这是必然趋势。“就像电视盒子之于OTT(Over The Top的缩写,指互联网公司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自由屏也应有一个统一生态中台,将终端设备、内容服务和用户数据打通。”他指出,终端厂商应与内容平台、AI服务商深度合作,构建面向“时间使用权”的新平台模型。
然而,马继华提醒,自由屏或重演智能音箱路径——从爆红到降温。他认为:“一旦折叠屏手机或VR(虚拟现实技术)头显普及,自由屏这种‘非刚需替代品’的用户基础就会被进一步压缩。”他判断,自由屏可能适合在直播、电商、健身等垂类场景中“打透单点”,而非作为全能入口广泛铺开。
尹航则指出,自由屏未来可能与银发经济、教育陪护等场景深度融合,成为“新型辅助终端”。同时,随着大模型语音交互升级、自适应算法优化,其交互能力将更加丰富。“最终形成的不是一台设备,而是一个可成长的‘陪伴智能体’。”
从“悦己”消费到“情绪设备”,从平板电视的替代品到AI大模型终端接口,自由屏是一次商业模式的试验场,也是对人机关系的再思考。中兴通讯的入局让这一原本被认为“低端组合”的品类多了一丝产业信心,而接下来,谁能先构建出真正打通“硬件-内容-用户情感”的三层闭环,或许就将掌握这一屏的新未来。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