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08:00 阅读量:3.8万+
华人号:龙岩文化研究会·岩声龙岩“溪南桥”的前世今生
◎李登发
龙岩的溪南桥,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千余年内,这座桥桥址曾多次变迁,名称曾多次更改,建筑材料曾多次更换,从“通环桥”“龙门桥”“龙津桥”到现在的“溪南桥”,从木桥到石桥、亭桥、浮桥、木构桥到现在的水泥大桥,它承载着代代龙岩人的记忆与乡愁,见证了这个城市千年的沧桑巨变。
北宋初年,龙岩城的南门尚未建成,城南有一座木桥叫“通阛”,桥址在今天的挺秀塔以东一带(《龙岩县志》:“昔在县前,构木为之 ,曰通阛”)。南宋乾道年间(1165年),县令李宗回易以石(改为石墩),后废。淳熙戊申(1188年),县令张熊于桥上架亭,改曰“龙门”。由于桥处小溪(董邦溪)与龙津河交汇口的下游,每到汛期,难堪两条河的泛滥冲击,辄修辄圮,元至正壬午年(1342年)达鲁花赤捏古柏改变桥址,于今天南门头一带重建新桥,桥名仍为“龙门”。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县令陈思敬重建,改名“龙津”。崇祯甲申(1644年),毁于大水,义民邱翘然改建为木桥。雍正二年(1724年),署县事马义改建浮桥。民国十七年(1928年),拟将浮桥改建为大桥,未成;民国二十六年夏(1937年)浮桥被洪水所毁,里人丘显勲募款改建木桥,又圮于水。次年(1938年)陈姓县长拨款重建。1942年,官绅再募修。自宋元明清直到民国,这座桥曾多次毁于兵火水患虫蚁,屡有修葺,有史可考的倒塌与重建次数就达几十次,可谓成毁相循,兴废不一。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