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第四届世广会】肇庆这座宗祠不简单!守正、传承……让古村文化历久弥香

2023-05-06 17:49 阅读量:2.4万+

华人号:广东省侨联宣传文化中心

走进广府地区的村落,

古色古香的宗祠建筑随处可见。

广府祠堂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肇庆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几乎各处乡村、各姓氏都有祠堂。

南岸新江一村的邓氏宗祠,

是肇庆市高要区目前

面积最大、历史最久的祠堂之一。

△高要区新江一村邓氏宗祠。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走进邓氏宗祠,

就仿似置身于一座古建筑博物馆之中。

这里砖梁古朴,布局大气。

在祠堂左侧墙上张挂的

明代昭武将军邓斌画像及其受封的圣旨,

长受后人供奉,

昭示着这个祠堂先贤昔日的荣光,

又时刻提示着后人今日的传承。

明代三进宗祠

据资料显示,

新江一村的邓氏宗祠

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

原为昭武公祠。

它坐西北向东南,

三开间两厢房宽27.2米,

三进深38.6米,

祠内面积1050平方米。

△来源 文明高要

该祠为硬山顶,并饰以彩塑。一进七架椽屋,前后搭牵乳袱用两石柱,搭牵上置深雕人物抬梁枕,并漆以色彩,阔面花岗岩石门额上刻有为清代肇罗道(官名,管辖肇庆府和罗定州的道台)王澎所书的“邓氏宗祠”四个大字。门前两条檐柱上的石月梁中各有一石狮承托着石斗拱和两次间的檐口板以及碧绿的琉璃瓦檐,门前五级台阶下放有一对花岗岩石狮镇守。大门后有木屏风,屏风上挂着六块(新江一村邓氏祖先)邓斌四代诰命匾。二进为十五架穿斗梁架,前后搭牵乳袱用两柱。整座三进的建筑布局在肇庆也难得一见。


△来源 文明高要

在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

朝廷对房屋、宗祠的建筑风格、规模等

都有严格的规定,只有做大官者,

后人才能修建三进的祠堂,

才能使用碧绿的琉璃瓦。

除了在面积和结构上傲视肇庆众祠堂外,邓氏宗祠的建筑、壁画、木雕、灰塑等工艺纯熟精美,不乏巧思巧技。抬头即见的灰塑和壁画,与古朴的青砖灰木相映衬,最是显得色彩明艳,姿态生动,工艺精巧,令人惊叹。

△匠人巧工,打造宗祠屋顶灰雕“乾坤”。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随处可见屋脊基座、

山墙垂脊、庭院连廊处,

均缀有大大小小的灰塑,形态生动,

美轮美奂,栩栩如生,

展现出极高的传统工艺水平,

可称得上是高要文化的一座宝库。

△邓氏宗祠富有明代特色的屋檐。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邓氏祖先是明代锦衣卫指挥使

新江一村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据新江一村《邓氏族谱》记载,南宋末年,由于蒙古人进攻中原,告老还乡的南宋官员邓元德为躲避战乱,携妻儿老小从河南邓县辗转来到江西,后翻过广东南雄大庾岭来到广东高要白坭(今属三水管辖)。到了元至正四年(1344年),邓元德的后人邓汝显迁徙到现在的新江一村。20年后(1364年),邓汝显的孙子邓斌在该村出生。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邓斌考中恩贡生。次年,他赴京城南京应试,因武艺超群,被录为朝廷锦衣卫(皇帝和皇室的卫士)。邓斌因侦查户部侍郎郭桓贪污、蓝玉狱等大案立功,先后被提拔为锦衣卫镇抚、同知和指挥使(正三品武官),在明洪武十八年(1385)被朝廷册封为正三品昭武将军。邓斌能文善武,为官时心系桑梓,曾为家乡高要修筑堤围一事劳心劳力,解决了当时新桥一带的旱水之灾,乡民无不赞邓斌之恩德。时至今天,其绩仍在当地传颂,其画像也被挂在邓氏宗祠内供后人纪念。

时光不蚀,文脉长传

邓斌对子孙后代教诫深远。在祠堂右侧,一篇家训刻画在显眼处的青砖壁上:“勤奋志坚为本,克己俭欲为目,以志胜力为标,志各图宜,必争图首,握机图鸿,忠耿勿愚,色财勿贪,处事勿厌。”历经六百年的时光,如今诵来,犹自字字珠玑。

△来源 文明高要

在邓斌公的影响下,

族人以家训“勤奋志坚为本”为旨,

学文成风。

村中书房林立,

各私塾内常年书声琅琅,

此起彼伏。

书房琴堂遥望相对,

隐约可听书声伴琴鸣,

又见楼内先生育人不厌之景象。

△新江一村的5位举人牌匾。西江日报记者  吴勇强  摄

村里先后出了5位举人,

为村中留下不少文人雅事。

其中一位举人邓九如,

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

入国子监读书,

为培育后代,

毅然弃官返乡建私塾,

起名“九如书房”。

如今,九如书房已成为村文化室,室内摆满各种书籍,常年免费开放给村民借读。而学斋书房、九德书房、大书房、阿如书房、素村公书房等其余十多所书房琴楼仍有部分得以保存,偶为村人提起,种种文人轶事串联起来,亦不失为高要古郡的一处文脉。

邓家灰雕技艺也在守业中传承。

目前,

由邓子舟制作的灰塑壁画传统技艺,

历经百年仍流芳民间,

深得坊间群众喜爱与赞赏。

该项目也被列入高要非遗项目保护名录。

灰塑文化,在高要薪火相传,

如同邓家一脉历史的见证者。

那些色泽斑驳、造型别致、主题丰富的灰塑,

在宗祠之上默默无言,

却又目睹着一个家族的发展与变迁。

△来源 高要融媒

祖宗教化、祖传手艺,

在这个千年古郡,宗祠文化生生不息,

便是因着这样的薪火相传,

百世一系,千古流芳,

继而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来源:第四届世广会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第四届世广会】肇庆这座宗祠不简单!守正、传承……让古村文化历久弥香》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丹佛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