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中国致公党史》解说词 | 第四章 致力为公结侨心,参政兴国显峥嵘(一)

2025-05-13 11:47 阅读量:1.3万+

华人号:中国致公
导 语

《〈中国致公党史〉解说词》

发稿说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今年是中国致公党成立100周年,致公党的发展史,是一部对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上不断深化、政治上不断认同、行动上不断靠拢的历史。站在百年交替的时间节点,回望致公党百年历史,坚守多党合作初心,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寻求规律、探索未来,我们编写了《〈中国致公党史〉解说词》。《解说词》以《中国致公党史》为基础,从增强可读性、艺术性角度展现中国致公党100年浩瀚历史,进一步强化多党合作优良传统教育、思想共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深学细照笃行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微信公众号将分期刊载,每周2期,共18期,敬请关注。

第四章  致力为公结侨心,参政兴国显峥嵘

(1989—2002年)

(一)

 

时光的脚步来到20世纪最后十年。此时的中国,相比于世纪之初,已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世纪最后这十年,也是跨世纪的关键十年。

1989年,《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发〔1989〕14号”)出炉。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14号文件”出台,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如何与民主党派合作?早在1956年,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1982年,八字方针扩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继“14号文件”出台后,199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载入宪法,为多党合作与民主制度提供根本法律保障。

“14号文件”还首次提出了参政党的概念,阐明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相互关系、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等。

1990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江泽民总书记作题为《努力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了民主党派也要注意提高成员素质的希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20世纪最后十年,致公党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自身建设,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的贡献。

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获得通过,这是我国第一部支持“民告官”的法律。这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与一位致公党党员密切相关,他就是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在宪法和行政法领域享有很高声誉的罗豪才。

1992年12月,中国致公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致公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董寅初当选为中央主席。在这次会议上,罗豪才当选为中央副主席。

这次大会修订了《中国致公党章程》。章程对致公党的性质和特点作出新的概括:“中国致公党是以归侨、侨眷的中上层人士为主和有海外关系的代表性人士组成,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并且阐明了致公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应遵守的准则以及作为参政党的地位与特点,明确提出了致公党的政治纲领,为致公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95年6月,罗豪才以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的身份出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位在国务院部委和两高领导班子中担任实职的致公党党员。

1997年11月,中国致公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推举董寅初为致公党中央名誉主席,选举罗豪才为中央主席。这次大会顺利完成了跨世纪的政治交接。面向新世纪,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致公党自觉肩负起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共同完成跨世纪历史任务的时代责任,以崭新的姿态迈向21世纪。

罗豪才上任后,积极推进党内机构改革,致力于新时期党务建设,为致公党的发展前景拓宽思路。这一时期,致公党组织规模不断壮大,致公党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加强。在参政议政中发挥所长、体现特色,成为致公党自身建设和参政履职的核心要务;而团结新老华侨,充实致公党的人才宝库,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1978—1998年,改革开放20年间,海内外侨情日新月异。一方面,归国留学人员日渐增多,以新归侨、新侨眷为主体的新侨乡在国内涌现;与此同时,老一代海外华侨华人的新生代及改革开放后的新移民,逐渐成为侨居国的主体……国内、国外新华侨群体遥相呼应,比之于传统华侨,新华侨人数更多,分布范围更广,教育层次更高,观念更为先进,新移民出国的原因也跳出了老华侨群体常见的谋生动机,对祖籍国更为依恋,并且具有了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

致公党中央一直密切关注新华侨现象,多次到福建、浙江、广东和广西等侨乡考察、调研。1998年11月6日,中国致公党组织工作会议在福州举行。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应邀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希望致公党发挥自身优势,贯彻邓小平关于华侨华人是中国发展的“独特机遇”这一重要论断,把发挥华侨华人作用同我国大发展的机遇相结合,确立“大侨务”观念。

1998年11月,致公党十一届二中全会在《中央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归侨、侨眷中发展党员的同时,注意吸纳从海外学成归来的专家学者”,为优化致公党的人才结构指出了方向。

海归群体成为致公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资源,而国内出现的海归创业园也成为致公党参政履职的聚焦点,相关提案如雨后春笋,推动着创业园的发展和完善。吸纳海归群体与参政议政双向促进,让致公党的侨海特色更为突出,也更加匹配时代发展的节拍。

1999年,在致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上,罗豪才指出:“党派无论人数多少,都是多党合作总格局中的参政党,肩负着同样重要的历史使命,我们致公党人数少,作为不能少。”

从那时起,“组织规模小,声音不能小;党员人数少,作为不能少”这个口号日益成为致公党全党的共识,成为致公党参政兴国总动员的集结令,激发了广大致公党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

这一时期,针对国内外重大事件,致公党坚定地表明了政治态度:谴责“台独”、维护祖国统一,声援印尼华侨华人,强烈抗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

致公党还在海外联谊工作中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以“侨”架桥,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开启了与未建交国家的交往;凝聚侨心,涵养侨力,增强了海外侨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开创了海外联谊工作的新局面。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发生后,致公党中央主席董寅初多次代表致公党表态,坚持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十六字方针。致公党党员自觉发挥作用,与海内外亲友密切接触,做了大量繁复细致的联谊工作。风波过后,彩虹飞架,越来越多的侨商、外商化解了误会和心结积极来国内投资、创业。

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讲话,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致公党人继续梳理枝枝蔓蔓,化解重重阻力,在海外联谊中从事着一项项台前幕后工作,使一切有序进行。致公党一方面主动推进与未建交国家的民间交流,开创海外联谊的崭新局面;一方面与海外爱国侨团往来互动,凝聚侨心,涵养侨力,使之在情感上与民族命运深切共振。1995年5月,“山东致公党医疗团”赴菲律宾访问,为当地病患义诊2000余人次,赢得菲律宾各界普遍赞誉。

一路走来,大半个世纪的经验和事实证明,无论是传统华侨还是新华侨群体,他们不仅是当初的“革命之母”,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致公党始终牢记习近平提出的“大侨务”观念,为海内外华侨大家庭的团结兼容竭尽全力。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中国致公党史》解说词 | 第四章 致力为公结侨心,参政兴国显峥嵘(一)》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侨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