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04 08:18 阅读量:4.3万+
华人号:鐵馬豪歌作者:欧阳贞冰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
我无法想象一部充满了野性的民歌集何以登上大雅之堂,并最终为庙堂所接受,进而穿越三千年漫长岁月由《诗》成"经"?
我无法想象一部充满了原欲的诗歌集何以在经受了孔孟先圣大哲们的删削修订解释后,还岿然屹立于民族文明的滔滔巨流之中,且成"五经"之首?
如果说《诗经》中的每个字都具有一吨重
那么现代网络中的每个字还不足一微克
如果将这浓缩凝固的文明硬块放进现代汤水里去浸泡
那么我们挟现代科技带来的全部智慧要让其融化是不是也会一筹莫展?
昨天与今天的衔接是我们面临的窘境
一吨与一微克的对接是我们面临的尴尬
它是遥远的生命符号
它是早已湮灭的上古文明
它的过度浓缩的坚实品质抵挡了漫长岁月的侵蚀和挥发
它的历尽磨难得以保存的结晶是漫长历史中的一个文化奇迹
我们是在不可承受之轻中去抚摸无比沉重的过去
我们想膜拜却找不到理由想进入却摸不到路径
我们要继承却心存惶惑欲背弃却心有不甘
在这条由《诗》到"经"的漫漫长途上,我们可以相信的太多太多,我们可以怀疑的也太多太多
三千年前的大河两岸,那是人类怎样一个文明曙光初露的美好时期?
土壤肥沃,阳光热烈,生命活泼
从呦呦鹿鸣到田间劳作,从鸟鸣嘤嘤到狩猎伐木,从男女欢爱到旷野嚎歌
到处充满了个性的鲜活灵动,到处鼓胀着强劲的生命脉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搔首踟蹰chíchú。"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它咏之于江边白露
它舞之于月下乔木
它使中国文学从一开始就闻到了稻麦香
它使中国诗歌从一开始就听到了虫鸟声
它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平和、安详、世俗和有节制的谴责与愉悦
它表达了那个时代的情与欲、痛与爱、愤怒与柔情、遗憾与追求
它伴随着一批批有关黄帝、炎帝、蚩尤、补天、填海、追日、奔月的神话传说和一行行甲骨文与金文上路
走成了中国文化的源头
走成了先秦诸子出场前的精神背景
走成了爱情之经、亲情之经、友情之经、同情之经、爱恨情仇之经、喜怒哀乐之经
走成了一个民族的核心记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快乐的鸠鸟,欢叫在河洲。
美丽的姑娘,是我的渴求。
参差不齐的荇菜,摆动得像流水。
美丽的姑娘,我日夜都在追求……
这是三百篇《诗经》的首篇
这是中国文脉一个轻快美好的恋情开头
它意向单纯、叙述简洁、自然质朴、自信从容
它以少胜多、以简代繁、意象深幽、况味悠远
它描写的不过是最常见的两性情欲而已,却要在反复诵读体味中变得不可言说
它展现的不过是君子追求淑女的"顾左右而言他",却既率性又执着,既飘逸又切近,于淡然中隐下了强烈的欲求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一种庞大而悠久的文化居然有了这样一个美丽的起点,真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妙不可言!
一个数千年文明从未断流的民族居然能够以《诗》为"经",真真是让人觉得从一开始就文脉雄健生长茁壮!
"月出皎jiǎo兮,佼jiǎo人僚兮;舒窈yǎo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cǎo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月亮出来亮晃晃huǎng啊
美人长得真漂亮啊
步履款款身苗条啊
想她想得我心跳啊……
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躁动?
这是一种怎样的旺盛激情?
这个美丽的女子融化在美好的月色之中
月色也融化在她的美丽之中
她的美没有压迫,但让人仰望
她的美温暖柔和,但让人受伤
她如此接近我们,却又如此远离我们
她如此垂顾我们,却又如此弃绝我们
她与月构成的圆满告诉后人: 美是一种没有陡峭的高度!
月与她构成的和谐告诉世间: 天堂只需要自然、美人和我们三元素就够了!
透过三千年的漫长时光我遥望西周
透过三百篇的深情歌咏我眺望大河两岸
我看到了一个伟岸的身影在《诗经》中时隐时现
我看到了一个长达八百年的盛世王朝成就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大礼法
我看到了作为地方乐歌的《风》是如何展开它文学史上最初的民间画卷
以其深不可测的创造魅力弹拨和撞响了那些来自上层的采诗官的人性之弦
我看到了作为宫城乐歌的《雅》是如何通过一批具有较高书写能力的文人之手
为一些特别场合量身定做,但也仍旧保留下来了一点他们的自由散漫和活泼的心绪
我看到了作为祭祀乐歌的《颂》是如何被庙堂的庄正阴郁和沉暮之气笼罩
一步步从盛大走向崇高,从低沉走向阴晦
我看到了其中三种文体的不同功用不同色彩不同的审美向度
我看到了其中三大声部的不同音色不同音量不同的音速快慢
我看到了《风》和《小雅》的美好抒情
我看到了《颂》和《大雅》的典型叙事
我看到了其中的轻松和欢快、典丽和铺张
我看到了其中的刻板和束缚,开放和自由
我看到了其中的沉重和肃穆,伟岸和高阔
我看到了群体的记忆
我看到了鲜明的个性
我看到了生命的激情
我看到了放浪的心灵
我看到了《硕人》里庄姜的绝代姿容
我看到了《摽biāo有梅》里姑娘们焦灼的渴望和急切的奉予
我看到了《式微》里一对幽会的男女即将分离的柔情蜜意
我看到了《无衣》里两个饥寒交迫的士兵一同求生的欲望和鲜血凝结的情谊
我看到了《淇奥》里一位气质独特魅力十足的雅士对女子构成的致命诱惑
我看到了《蒹葭》里那个气息如兰的美女在秋水迷蒙之处,仪态袅娜,若隐若现
苍凉浩渺的秋水阻断了诗人的追求,而粼粼绿波又摇荡出无尽的思念
我看到了几千年前大河两岸不同的社会阶层和风俗习惯
氏族迁徙 国家缔造
典章礼法 风物人事
生命奥秘 地理标志
环境特征 文化定势
宫廷 宴乐
农桑 戌边
狩猎 行役
婚嫁 祭祀
我看到了《诗经》三百余篇的所有创造者们
君王 公主 臣子 君子
小吏 小人 奴隶 权贵
猎人 隐士 舞者 征夫
弃妇 浪子 樵夫 渔父
失恋者 私奔者 性饥渴者 同性恋者
我看到了水中的荇菜、香蒲、芦荻、泽兰、菡萏和蓼liǎo
我看到了地上的莪é蒿、女萝、蔓青、苍耳、苌楚、葛藟lěi、芣苡fúyǐ、锦葵和白茅
我看到了山上的桃树、梅树、枣树、檀树、枸杞、山楸、木槿、扶苏和樗chū、棫yù、枍yì、柘zhè
我看到了人与植物动物之间那种直接的对视和相触相摩的亲密
当爱上一个人时,就摘一个木瓜投向他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jū"
当恋上一个人时,就采一把香草送给他
"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当思念一个人时,一天不见就像时隔三
年一样长久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当渴盼一个人时,性的冲动就像火一样激烈
" 鲂fáng鱼赪chēng尾,王室如燬huǐ"
透过三千年的历史迷雾我遥望西周
透过三百篇的动人吟唱我眺望大河两岸
我听到了《卢令》中的齐国女子倾慕和思念偶然相逢的英俊猎人的一声声咏叹
我听到了《匏páo有苦叶》中的一位痴心的女子站在渡口
向彼岸发出深情的呼唤,她的身影仿佛变成了一尊永久的雕像
我听到了《伐檀tán》中那铿锵有力的"坎坎"之声从远古穿越而来
历史的重云漫雾并没有遮挡掉它雄壮的节奏
我听到了《何彼秾矣》中王族嫁女盛典上的欢歌笑语声
那金碧辉煌的梦幻和环佩叮咚的清脆鸾铃让普通百姓只有赞叹和仰望
我听到了《湛露》中的周天子清秋夜宴诸侯群臣的歌咏声
出席盛大夜宴的群臣必须痛快畅饮,直至大醉方可回家
我听到了《何草不黄》中那些流离失所的征夫面对老虎和狐狸的哀叹声
不同的生命为了生存都需要不停地劳碌,都走在一条宿命之路上
我听到了那么多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而生动应用的短语和词汇
如履薄冰 如临深渊
战战兢兢 小心翼翼
耳提面命 大发雷霆
遇人不淑 无功受禄
天作之合 燕尔新婚
优哉游哉 寿比南山
乔迁之喜 天高地厚
丹凤朝阳 万寿无疆
我听到了那么多动物的呼叫声和先人的劳作声
"风雨潇潇,鸡鸣嘐嘐jiāo"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yīng"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zāng"
"约之阁阁,椓zhuó之橐橐tuó"
我听到了那么多来自远古的自然模拟声
关关 坎坎 汤汤 将将
交交 喓喓yāo 呦呦 肃肃
雍雍 簌簌 殷殷 钦钦
萧萧 皎皎 滔滔 翘翘
夭夭 皓皓 湛湛 泄泄
依依 离离 涟涟 晏晏
悠悠 绵绵 惴惴zhuì 翩翩
这些描情状物是那么的声色俱佳
这些仿声状物是那么的生动传神
它们的呼叫在前
我们的跟从在后
且一直响彻三千余年惊艳三千余年而不可取代
我听到了万世师表的孔子在把词曲加以谐配调整使其各有归属后的陶醉之声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他告诉儿子,不学《诗》是没有办法说话的
他告诉弟子,学《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他将"兴于《诗》" 置于首位,并说出了诗的主要作用
而所谓"兴",就是——
触目而乐
触目而歌
触目而感
它其实就是一种生命状态
它其实就是人的一种本能
而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似乎早已回不到那种质朴而天真的状态了
似乎早已找不回那种"兴"之心力了
似乎早已失去了那种与自然万物平等共生共处的开阔空间了
我们砍伐森林
我们毁坏河流
我们竭泽而渔
我们与万物竞争掠夺
我们对物质疯狂攫取占有
我们畸形的麻木心灵似乎早已丧失了健康的感知和欣赏的能力
作为考察历史考察心灵考察礼法的一个无尽的宝藏
一直在茂长着的《诗经》是不是就是给畸形、麻木的现代人提供精神回返和渊源的指标与路径?
作为某种源头性的生命呈现
一直在丰腴着的《诗经》是不是就是给扭曲、异化的当代人提供探索根柢、重塑汉语言健康的路标与样本?
我们能否回到《诗经》的吝啬和简单?
我们能否回到《诗经》的率真和洁净?
我们能否回到《诗经》的浑朴、醇厚、野性、高古、疏朗和旷敞?
我们能否回到生命本源和创造之道?
三千年前的大河两岸,那是人类怎样一个健康成长年轻浪漫的美好时代哟……
2022.1.于江夏古郡
作者:欧阳贞冰,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出版诗集三部、摄影集一部、电视专题作品集一部。其诗歌作品、摄影作品、书法作品先后获全国省市各级各类奖项百余次。
朗诵和音乐设计: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