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加热 3 分钟释放几十亿塑料颗粒!这些塑料容器使用方法都是错的→

2023-08-17 14:57 阅读量:3.4万+

华人号:健康在线

塑料,当代生活离不开的一种材料

其轻便、不易碎、耐用

是很多容器类产品的首选材料

但相信大家也知道,某些种类的塑料

或者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的塑料

会产生微塑料或塑化剂

当它们盛着吃的东西的时候

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作为当下必不可少的容器材料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要学会

如何正确、健康的使用塑料容器

什么情况用什么塑料?

什么情况不要使用塑料?

小编今天都为大家整理好了~

不管是什么塑料

最好都不要进微波炉加热

2023 年 7 月,《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
发表了一篇关于
塑料容器在不同使用场景下
释放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
微波加热导致微塑料和纳米塑
料释放到食品中的数量最高

实验数据

研究人员选取了由聚丙烯和聚乙烯组成的“食品级塑料容器”,将其置于微波炉中加热 3 分钟后,对容器内液体进行分析后发现很多微塑料(直径约为 1 微米)以及更小的纳米级塑料颗粒,据估计在 1 平方厘米塑料中就会释放出 422 万个微米塑料颗粒和 21.1 亿个纳米塑料颗粒。

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将塑料容器用于液体,包括水、牛奶等的加热时,所产生的微米塑料颗粒数量最多;如果只是将其用于食品或饮料的冷藏存储,则其释放出来的微米塑料会少得多。

微塑料,指任何尺寸小于5mm的

塑料颗粒、纤维、碎片等
目前是全世界塑料污染防治关注的焦点
研究表明
如果人类每周多摄入5克微塑料
部分微塑料将难以随大便排出
而是会累积在身体器官或血液中
其会对人体细胞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 微塑料在动物身上进行的实验
已经显示出炎症、细胞停止运作
和新陈代谢等问题

食品接触材料
如茶包、奶瓶、纸杯、餐盒等
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向食品中释放出
几千至上亿颗大小不一的微塑料
而微波加热塑料容器会释放更多
综上所述
大家日常在使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时
最好不要用塑料容器

塑料容器,不建议循环使用

在塑料制品上
我们通常都能找到一个三角箭头的标志
三角中的塑料从 1~7 不等
代表的是它们的原料树脂的规格
我们身边接触到的大部分塑料制品
通常都是不可重复使用的 1 号 PET 材质
包括饮料瓶、矿泉水瓶
各种一次性的包装袋、包装盒、塑封等

当然,市场上的 PET 塑料品
只要遵守国家标准
在符合存放条件、存放周期的情况下
有害物质的迁移量都需要低于标准量
不会给人体带来健康风险
但如果是重复使用,或更换盛放的东西
或在不适合的条件下存放
可能导致本来安全的塑料瓶变得不安全
  举例:用饮料瓶装醋  
饮料瓶承装其他液体时
有可能让有毒物质释放变快、变多
比如,用饮料瓶盛放醋
液体的 pH值 降低
有害物质的迁移量增多
  举例:高温  
PET 不耐高温
不能用于承装超过 70 ℃的食物或热水
如果承装过热食品就会形变
同时会迁移出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
有人用饮料瓶、矿泉水瓶分装食用油
并放在炉灶周围
这是非常非常不推荐的
  举例:长时间反复使用  
我们购买的矿泉水/饮料
都是有保质期的
这不仅是液体的保质期
也是塑料瓶本身的保质期
PET 本身也会因长时间使用而老化
从而导致有害物质的迁移量增加
所以如果大家拿这个塑料瓶来装
大米、小米、红豆、调味料等食物
好几年都不换, 甚至还把它放在炉灶旁边
风险都是很大的
塑料的等级以及使用规范
前文提到的PET是指塑料三角里的1号
那么后面的2-7号
又有哪些特性和使用规范呢?
常用于食品罐、食用油瓶
肉制食品/油炸食品包装袋
其不易清洁
可以承受 110 ℃的高温
但长期使用仍会释放有害物质
因此 不建议长期用于盛放食品
常用于手套、月饼托、瓶盖垫片
密封条、劣质保鲜膜
可塑性好,热稳定性差
遇高温易释放有害物质
因此 千万不要接触高温食物或加热
常用于保鲜膜、密封袋
可适当耐受 90 ℃左右的温度
超过110℃可析出有害物质
不建议装高温食物、不可微波加热
常用于微波炉用食物容器
可重复用的塑料保鲜盒、耐高温奶瓶
所有塑料中唯一可微波炉加热的材质
需要注意的是
一些餐盒盒体是可进微波炉的 5 号 PP 材质
但盒盖可能是不能进微波炉的材质
要注意区分
而且总体上,微波加热的话
尽量使用玻璃/陶瓷材质的材料会更合适
常用于一次性餐具、饼干盒等
耐热性较差
遇高温可能会析出有害的化学物质
建议接触高温食物和重复使用
常用于可重复使用的水瓶、奶瓶
PC材料耐酸,但不耐油,遇高温可释放双酚A
不要装刚烧开的水,清洗时最好用温水

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
几乎不可替代的
大家不要惧怕它但是要正确使用它
才能更健康和安全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加热 3 分钟释放几十亿塑料颗粒!这些塑料容器使用方法都是错的→》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健康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