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在首届国际龙岩文化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2023-04-30 08:00 阅读量:3.7万+

华人号:龙岩文化研究会·岩声

在首届国际龙岩文化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郭舒帆

今天,出席第三届世界龙岩同乡恳亲联谊大会的教授、专家、学者,以及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海内外乡会负责人、企业家、社会贤达聚集一堂,共同参加“首届国际龙岩文化理论研讨会”,这是龙岩文化史上的盛事,我谨代表中共新罗区委、区人民政府,对各位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龙岩原属百越故地,在秦汉之际自中原黄河洛水南下的先民开拓立寨的过程中,将发现的名胜岩洞命名为龙岩洞,显然带来了华夏文化对龙的图腾崇拜,以至唐代建县时命名为龙岩县,可谓中国南方龙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人文积淀深厚。

但学界对龙岩文化的认识和定位,多年存在一些不同看法,大致是历史和地缘关系引起的。龙岩立苦草镇在建新罗县之前,唐代升新罗县为汀州,苦草镇升格为县治,是龙岩建县之始,初属汀州后隶漳州,中原南迁士庶,以汀州为中心形成客家民系,而龙岩显然属于联结泉、漳、潮州广大地带的河洛人。土地革命时期,闽西南与赣南、粤东联为闽粤赣边区,即中央苏区。新中国成立后,原属汀州府的长汀、上杭、永定、连城、武平5县与原属龙岩州的龙岩、漳平、宁洋3县共同组成龙岩专区。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学者误把整个龙岩地区(今龙岩市)都看成客家人,也有的论著将龙岩人与客家人、闽南人并列为福建的六大民系,以致龙岩文化找不着自己的根。

1998年第一届世界龙岩同乡恳亲联谊大会召开之际,海内外知名人士发起成立龙岩文化研究会,开展对龙岩文化的系统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进展。首先,历史上华夏汉族向长江以南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学者比较普遍的认定是南宋时期以后形成盘桓于闽粤赣边的客家民系,而龙岩县是于“开漳圣王”开辟九龙江流域的鼎盛时期,于唐代大历年间由汀州转隶漳州府,并与泉州(含今厦门)、漳州、潮州的河洛文化区联成一片,成为河洛(闽南)民系的组成部分,也被称为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交融地带。所以,古代的龙岩县、龙岩州(含漳平、宁洋)发展至今的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是属于河洛(闽南)文化,这一论断已为外界接受。2001年龙岩文化学术代表团首次应邀参加在厦门举行的“首届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2003年在中国侨联,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有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出席指导的“闽南文化论坛”上,学者一致的观点并经新华社发布,“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很有自身特色的地域文化,它来源于中原的河洛文化,其存在范围大致包括福建闽南地区和龙岩(指新罗区)、漳平,广东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大部分地区,港澳台地区,还有以东南亚为主的海外华裔的闽南人聚居地区。”今新罗区传承1800年的龙岩文化属于河洛(闽南)文化,内内外外的定位都很清楚了。

由苦草镇、龙岩县、龙岩州、龙岩市到今天成为地级龙岩市的新罗区,历史选择了龙岩作为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新罗区是中心城市的所在地,所以在文化上要有兼容的大度,也就是吸纳各方地域文化的长处,在市委倡导创新闽西文化中起带头作用。

现在,中共中央号召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福建省委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龙岩将建设成为闽粤赣边联结沿海,拓展腹地的生态型经济枢纽,作为龙岩中心城市所在地的新罗区应该继承、弘扬河洛(闽南)文化的海洋文化因素,加强沿海意识,成为闽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中华民族在和平崛起,家乡龙岩的前途无限美好。加强龙岩文化理论的研讨,是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弘扬河洛文化(龙岩文化是其分支)的优良传统和拼搏精神,为祖国和家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的支持力,增加海内外龙岩乡亲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这是理论研讨的重大意义所在,我感谢大家为此付出的巨大心血和努力!

祝理论研讨会圆满成功!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在首届国际龙岩文化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