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吃(全是大俗话)

2025-05-01 07:58 阅读量:1万+

华人号:经典好文

《翁山文外》有言:“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病从口入,饮食不当或不节,必生百病,妨碍寿命。

药食同源,吃得好,吃得对,方可无病无灾,益寿延年。

关于“吃”,老祖宗的8句大俗话,早就说透了,值得一读再读!

  • 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

译文:

早餐要清淡赶早,午餐要丰盛吃饱,晚餐要节食少吃,若能持之以恒,便能远离疾病,延缓衰老。

感悟:

常言道:“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

早餐应讲究,口味清淡,尽早进食,可温和地唤醒身体机能。

午餐应丰富,营养均衡,吃七八分饱,能为日间活动提供充足能量。

晚餐应少量,适可而止,减轻肠胃负担,有助于提升夜间睡眠质量。

遵循人体生理节奏,科学进食,恰到好处,就是健康长寿的基础。

  • 量腹而受,量身而衣。

译文:

根据食量的大小来吃饭,比量身材的胖瘦来穿衣。

感悟:

《洞微经》中说:“太饥伤脾,太饱伤气。”

一日三餐,当依据自己的饥饿程度和身体需求来决定食量。

既不过分追求身材的纤细苗条,过度节食,整日饥肠辘辘,损伤脾脏。

也不去贪求过多的美味和享受,过量进食,使饱腹感十足,坏了肠胃。

倾听自己的身体,继而自律自控,养成简约不简单、节制不压抑的饮食习惯,才是细水长流的长生之道。

  • 若要身体壮,饭菜嚼成浆。

译文:

若想要身强体壮,就要将入嘴的饭菜嚼成浆。

感悟:

药王孙思邈说:“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

无论粥饭点心,还是汤汤水水,都要细嚼慢咽。

因为狼吞虎咽,大快朵颐,很容易超出肠胃承受能力,引发肥胖。

而细嚼慢咽,极利于消化吸收,还能有效预防高血糖、胃肠道疾病。

一口饭嚼三十次,一顿饭吃半小时,合理延长用餐时间,便是在延长寿命。

  • 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
译文:
吃饭,最好是少吃多餐,而不是一次性大量进食。
感悟:
《老老恒言》中讲:“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的危害,不言而喻。
以少为贵,少吃多餐,才有助于保护肠胃,维持血糖水平稳定。
从而减少饥饿感和食欲波动,对控制体重和预防代谢性疾病大有裨益。
  •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译文:
鱼、肉吃多了会上火生痰,不如多吃蔬菜豆腐更利于健康。
感悟:
人们常说:“能吃是福。”
可少有人知,下一句却是:“善吃是智。”
每日大鱼大肉,一味进补滋养,不是福,而是祸。
鱼类性偏温热,过量食用会导致体内火气上升,伤津伤肺。
肉类较为油腻,不知节制会使得痰湿内生,影响脾胃正常运化。
饮食均衡,多吃些新鲜蔬果和豆制品,通畅气血,平衡阴阳,身体才能安然无虞。
  • 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篓。
译文:
宁愿品尝一口新鲜多汁的桃子,也不要吃一篓腐烂的杏子。
感悟:
《论语·乡党》有言:“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入口的食物,品质和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千万不要为了节俭,吃变质的食物,如过夜的青菜、异味的肉类。
否则,轻则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则食物中毒,危及生命。
倘若长期如此,即使表面无所大碍,可无形之中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对于吃,应当重质不重量,保证食物的新鲜,方能远病离灾,提高身体免疫力。
  •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译文:
对于饮食,不要挑挑拣拣,也要适可而止,不宜过量。
感悟:
《素问》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比起一时的口腹之欲,饮食的均衡与节制更重要。
对于食物,不因个人喜好过于挑剔,方能获得全面的营养。
同时,也不过度饮食,放纵自己的欲望,才不会引发健康问题。
  • 饭前一碗汤,胜过良药方。
译文:
饭前喝一碗汤,胜过灵丹妙药。
感悟:
正所谓:“汤水润喉,饭菜养身。”
汤水,可以滋润喉咙,调和气血,补充营养。
饭前处于空腹状态时,喝汤还能唤醒肠胃,帮助消化吸收。
同时,会一定程度上增加饱腹感,减少主食摄入,起到减肥的效果。
但值得注意的是,最好选择温性的汤品,如鸡汤、瘦肉汤等,分量也不宜过多,以免冲淡胃酸,影响消化,导致适得其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吃(全是大俗话)》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文化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