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号

登录更多 下载App

疤痕的真与美

疤痕的真与美

作者  李燕巧

李燕巧简介:北京人,语文教师,中国知网文库发表317本书稿。从事教育教学理论实践下的人文创新探索与研究:教育理念;文学创新课程-三种课堂教学模型与实施策略;生态戏剧;语文(跨学科)思维研究;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研究;线上线下融合技术教学;家校协同;学生成果;文学创作。

◆◆◆◆◆◆

看着右手上那道浅浅疤痕,思绪回到那个六年级12岁的我,那幕仿佛是昨日刚刚发生,右手还有些隐隐的痛:

小学六年级是个童真的年代,转眼际,浓密的友谊,深厚的情谊就要分开,我和伙伴们珍惜彼此在一起活动的机会。又是个灿烂阳光的下午,各自回家吃过午餐,我们小队与另外一支小队结合,一起去送“瞎信”。

那个年代,大多数孩子中午都回家吃饭,在校吃饭的人极少,因为大多数住在学校附近,且家人都能做午餐。在家吃,很随意,没有在学校吃的拘束,想吃什么就与家人说,家人也知道我们大都喜欢吃些什么。吃饱了再去上学,又是精神抖擞。最快乐的莫过于约上几个小伙伴利用中午的空闲玩耍一番,可以每天都这样。所以,我把我们那时成长起来的人,称作“阳光抚育下成长起来的人”。是不是羡慕无比?嗯,会的。

什么是送“瞎信”?这是我的班主任带领我们搞的活动,在当时是个新鲜之举。这个活动,我们从四年级开始,一直延续到六年级毕业。再后来,这个活动消失了,并不是活动不好,是信息发展的太快,在我们始料未及时,信息很快代替了“写信”。“瞎信”顾名思义是信封上地址描述不详的信件,邮递员叔叔阿姨在分拣信件时就发现,它们不能被送出,便留在邮局。有的可以退回,寄信人地址是详情;有的只好当作废信留在邮局,时间久了,自然销毁。寄信人不知是否收信人收到,收信人更不知有人给自己寄过信。可能就因这封信找不到亲人,耽误急事,失去什么,错过人生……

那个年代,信是唯一联络彼此距离的途径,当时,曾幻想当个邮递员是件多么神圣的职业,它是人与人美好联系的桥梁,像天使般,捎给人们一份依托、一份希望。写信与收信的心情如何?我不赘说,自己试一试,在网络没有国界,没有时间限定的现在,我们还保留着邮局信件地往来。亲身感受一下写信的心,与收信件的期盼吧!

送“瞎信”活动就在这特定的年代里诞生了,邮递员的叔叔阿姨会定期把滞留在邮局的“瞎信”送到学校,交到我们班主任——滕老师的手里,再由中队长统一记录分发到每个小队长手中,小队长带领小队成员就开始了送“瞎信”的活动。

也许会问,“瞎信”怎么送啊?地址也不详。猜啊!有的地址没有楼号,只有单元楼层,那就在地址上区域一个楼一个楼地问、找;有的没有写是几层,那就一层一层地敲门啊!这些都不难,不过是废些腿脚工夫,累得气喘吁吁也有完成任务的胜利感。最倒霉的是,按照信封上地址怎么也找不到的,很难想象地址是怎么写上去的。那个年代,没有知识文化的人,是不在少数的,信封上的字迹很难见到端庄秀丽的书写。

几个要好的伙伴不在一个小队,怎么办?当然有办法,合并呗!

告诉大家,我就是第几(因为忘了)小队的小队长,每次送“瞎信”都有种“带兵打仗”的感觉,基本都要听我的安排部署,可自豪了。中队干部,我可一点都不羡慕,他们只能听从老师在班里做这做那,基本没有自己可以做主构思的机会,都是班主任老师说了算。

我们和另一支小队结合。周二下午是放假的日子,老师们下午要开会学习,搞活动是放假日子首要做的事情。那个年代,马路上车少、人少,人们都善良,谁家都不缺少孩子,根本就没听说过谁家有丢孩子的。大人们放心我们结伴出去玩,老师也鼓励我们走出去搞活动。

六年级的我们大都学会了骑自行车,送“瞎信”逐步代替了步行。咦?有个小男孩没有自行车,也不会骑,怎么办?他还非要跟我们去,不去就不高兴。“你会骑车带人吗?”大家互相问着,都摇摇头。看他个子不高,我们应该差不多,他也不胖,基于这样的条件,毫不犹豫的我说:“我来!我会!”我这个小队长当然要冲在前面,领导者嘛!

“出发!”边说着,一群孩子骑车出发了。天气热了,该是五月份,像现在的天气。我由于带着人,骑车速度追不上伙伴们,落在了后面。小孩子骑车哪里像大人考虑是否安全,骑得要快,是我们最爽快的事情。“我不能落后”,我心里默默叨念,双脚加快速度。风,在耳边呼呼过,脸颊上的热气呼呼冒。小时候的我,只要一运动,就通红满脸,挺吓人的。

拐弯,骑到一条两旁都是高大杨树的小路上。小路是石子土地的,那个时候除了大马路是沥青柏油马路,其余小路都是这样。风儿一过,尘土飞扬;雨儿来了,小路泥泞;骑车在上面是偶尔的颠簸。在这样的小路上,我的速度在后面带人的惯性驱使下,快起来。超过了一个伙伴,又超过一个。当时,还有伙伴故意说“再快点!”“好嘞!”我的双脚更加有力地蹬着车蹬。

“糟糕!”前方有位老奶奶骑着一辆三轮车,“我要避开!”越是这样想着怎么就越是向老奶奶冲去?我想紧紧捏住车闸,已经来不及了,为了不撞到老奶奶,我骑着车径直撞到了左侧的一棵大树上,连车带人狠狠摔倒了。这个画面感太强了,我的脑海牢牢记住了。老奶奶稳稳地在自己三轮车的车座上,看着摔倒的我俩,用老年人特有的关怀说:“骑得太快了。”

我的眼泪一下子从眼眶里夺出来,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伙伴们纷纷跑过来把我扶起来。啊,我的右手啊,被一块大玻璃碴子扎进了肉里。“要拔出来!”有伙伴这样说。是谁给我拔出了玻璃碴子?不知道了,血留了出来。我不停哭,却还要看看身后带的那个不会骑车的小男生。他的鼻子撞到了后座椅上,当时青肿起来。他一只手摸着鼻子,脸上是痛苦的表情。但看到我流血的手和泪水,直说:“我没事,我没事。”

伙伴们带我来到附近的小医院,小医院是平房,大家为我凑了医药费,我进了诊室。是位阿姨为我治疗,阿姨拿着我的右手先用盐水冲洗,好疼啊,我叫出声来。“忍着!”医生阿姨说。我很听话,一下闭上嘴。“必须要把皮剪掉,才能把伤口冲洗干净,不然会发炎。”医生阿姨又说。“疼吗?”我战战兢兢说。“不疼!剪皮不疼。”我信以为真。

开始剪了,“啊!疼——”我再次叫起来,我能听到医生阿姨剪肉的声音“咯吱,咯吱——”。泪水再次夺出——

后面,我是怎么回的家?妈妈怎么说的我?是多长时间好的?又是怎么写的作业?记忆不允许我记那样多,怕把最精彩的画面丢在时间的长河里。

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最惨烈的画面,我的右手上留下了一条长长浅浅凸起的疤痕。生命如此神奇,多年后,这条浅浅疤痕让我有了可以继续写文字的心灵,一本接一本,再一本,又开始一本。

所以呀,儿时受点委屈,受点困苦,受点伤,留点疤,或许都是好事,都是上帝暂时留给我们的财富,以至有天,点开了我们的记忆。

那条小路,至今还在,两旁的大杨树依然茂盛,两旁的矮房依然未动过,唯一变的是土地成为了沥青柏油路。

儿时的趣事颇多颇多,有乐有泪有笑——

《冰心散文》写的就是生活,写对母亲的慈爱,对姐弟的情谊,对大自然的美妙。真实的情感,让我们随着冰心走进她的世界。你们也可以写自己的生活,写着写着,就会发现真情实感全都记录了出来,便成为了一篇小小的散文。试试看。

欢迎阅读:

李燕巧教育理念第一部

李燕巧教育理念第二部

李燕巧教育理念第三部

教师、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读书会” ——从教师读诗,家长文案,到读书方法

读诗、创诗、谈诗的学校

形成“教师、孩子、家长”读书交流

保留最古老的方式,信件

读书,是精神永远的食粮

有一所“喜欢”的学校

播撒爱种子的沃土

谈为学与做人

繁复中坚持之美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分享《疤痕的真与美》的全部内容,更多有关中国大陆华人最新消息、新闻,请多多关注华人头条频道。您还可以下载我们的手机APP,每天个性化推荐你想要看的华人资讯!
免责申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举报收藏
评论 (0条)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点击此处进行登录。
登录后评论

最新资讯

下载华人头条

关于我们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许可证号 闽ICP备10203582号

闽公网安备35010202000536号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免责声明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