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31 21:00 阅读量:3k+
华人号:华人头条-荟萃文坊有一所“喜欢”的学校
作者 李燕巧
李燕巧简介:北京人,语文教师,中国知网文库发表317本书稿。从事教育教学理论实践下的人文创新探索与研究:教育理念;文学创新课程-三种课堂教学模型与实施策略;生态戏剧;语文(跨学科)思维研究;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研究;线上线下融合技术教学;家校协同;学生成果;文学创作。
◆◆◆◆◆◆
在芳草地教书是真的幸福,在这里只要你想做,只要你因为喜欢想做,一切都能开花结果,所以,在芳草地学习也是真的幸福。活动与教育,教育与教学,都纷呈多姿地融在一起,使得你们不想发现,不想展示,不想成就自己的才华都不可以!
“因为喜欢——”是校长的一句话。
我们带着校长的话,开始着我们的喜欢之旅:
用文字喜欢学校。
首先是除了我们的《手绘芳草地》外,楷爸、子楷、依玄为芳草六十周年创作的诗歌。这是他们用了几天,推敲修改后的作品,足足证明他们对芳草的喜欢。
有喜欢的活动。
其次,子楷应大队张老师的邀请,因为喜欢,来到北京广播电台的“小小圆桌会”栏目进行录制。很晚回到家,也不忘兴奋地记下这两个小时的经历。文章短小,语言简练。只要喜欢,无论多忙、多累,都可以做到随时记录的习惯。
有喜欢的爱好。
接着是琨同学,怀着对冰球的喜欢,克服着种种时间,种种汗水,参加着训练,寒假还参加了加拿大冰球培训。不枉付出、不虚此行,在这次北京市中小学生校际冰球联赛中,咱们芳草地和花家地的连队获得了第一名呢!可喜可贺!他用高兴极致的心,用激动稍稍颤抖的手握着笔,写下了“冰球第一”。
喜欢的一年级入队仪式。
下面是晓虞,参加活动无数次,这要记录下来,得是一本厚书了。活动越多,才最要喜欢勤于笔耕。昨日,一年级的入队是咱们四年级给小弟弟小妹妹们佩戴红领巾,孩子们大了,是弟弟妹妹们的榜样了。今天,很兴奋,收到晓虞勤于笔耕的一篇“一年级入队”。
喜欢学校的活动。
又接着是子墨。学校为孩子们的活动煞费苦心,想着在各个领域中发展,希望他们能在某些领域里发现自我的喜欢。无论是知识上的,还是生活里的。子墨在“未来主题世界”的活动中,体会到了好朋友的样子。
喜欢班级社团,未来机器人。
再接着又是子楷。在未来机器人班级社团的影响下,开始独自学习、研究、探索,并初步有了学习成果。第五次未来机器人班级社团活动,就是他一个人的独场汇报,好精彩。有讲解,有录像,有提问,有现场展示,有同学们的参与,让我们知道了科技的发展在身边日日新、日日变化着。第六次未来机器人班级社团活动,在爸爸的带领下,来到了“海洋石油博物馆”进行校外学习,“海洋石油博物馆”。
喜欢与伙伴“竞争”。
接着,又接着,再接着,我是数不过来了。堇怡见到晓虞写“一年级入队”,也有感而发写了一篇。为什么?因为喜欢与伙伴媲美;因为喜欢与伙伴“竞争”;因为受伙伴感染喜欢上了文字的热情。
喜欢累并快乐着。
堇怡一直喜欢学校金帆乐团活动,通过努力坚持,终于被选入A团,有幸去法国参加乐团的文化交流。近些日子,利用放学时间、周末时间加紧练习曲目。因为喜欢,累并快乐着:
喜欢中华传统文化活动。
圣翕除了喜欢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喜欢咱们中华传统的活动。端午节来了,带着咱们中国特有的民俗风情来了。为此,他记录了简单的文字“端午节”。
喜欢走进大自然。
因为喜欢,斯杰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走进大自然,与自然亲近的时刻,竟不忘像诗人那样随时记录自己的情绪与情感。
有时因为旅游,我们会喜欢上生活。旅游,不仅是赏景抒情,还会让我们遇到许多人文气息。了解自然的同时,也感受着陌生人的情怀。我和儿子的成都之行,人文气息颇浓。专车司机阿姨的热情,都江堰老爷爷一个小时的书法教授,青城山上让座的老奶奶……都给我和儿子的旅行增添着人间真情的温暖。
喜欢母子连心。
看到儿子写“幸福在这里”,想起给他写的一篇随笔也叫“幸福”,是母子连心吗?
喜欢儿时。
此刻,双手拖着下巴,望着窗外,可能是对着电脑久了,有些倦累,大脑开始条件反射的自我修复。我望见,窗外的叶儿随着枝条摆动,受阳光照耀而闪烁着。摆动和闪烁领着思绪带我回到了儿时。儿时的我,也喜欢极了游玩,每到开学,最先盼着的就是春游、秋游。
那时,家家都不富裕的我们,学校组织的一切外出都要上交一些费用,至于上交多少,一点也无法想起。
那是个春游?还是个秋游?仅有的记忆了无踪影,留下的零星纸片上,只看到——颐和园,那是我们春游或秋游的地点——北京颐和园。
慢慢会发现,只要有喜欢之情,现实的生活也好,过往的记忆也好,我们总会与一些美好相遇。尘封在岁月里的东西,总会在某个时刻,呼啸而至。此刻,呼啸而来的是那张我见过,但没有存留的照片。照片的主人公不是我,但我却意外的出现在了照片上,这对于当时只有胶卷相机的时代很难得。因为每照一张相片,都要做好充足准备,要摆弄很久才会决心按下快门。当时不能看到,只能期待从照相馆里走出的那刻,方可以看到洗出的照片。如若不好,白白浪费一张底片不说,还会多花一份洗印照片的钱,浪费那份期待的心情。
闭上眼睛,追溯回忆,似乎有了些画面。这张照片洗出来后,在班里就引起了一个小轰动。同学们纷纷对我说:“这张照片上怎么有你的呢?真有趣,你在干什么?”我记忆的情境告诉我:照片上,我的影像虽然很小,但绝对能清楚的看到我整个模样。一大块石头上,我是侧着身子在走路,我是路过你们身后,被照下来的,我想应该是这样。
现在能够看到,照片上的我,真是傻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穿着红格夹克衫,那时这种夹克衫是不分童装与成人装的,只是尺码不同。我忘记自己儿时模样了,家中相册中,很少很少,记忆里看到照片上傻傻的自己,怎么脸颊有些微微发热了呢?
这张照片的时间是六年级,与我的右手受伤是同一年。
喜欢追忆童年。
追忆童年是长大后不自主的喜欢,那么追寻童年痕迹,是独属于我的喜欢。阔别二十多年的颐和园,再见到佛香阁、万寿山、石舫、长廊、昆明湖、十七孔桥都还是儿时看到的样貌。其实,自儿时去过这里,之后的岁月一次也没有再去。只在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书中见到过《颐和园》,每当讲到此课,头脑里就自然闪起记忆中印象。
前年国庆节的一天,驾车来到颐和园。进了北宫门,我急切用双眼寻找记忆中照片里的那些石头背景,没有,不是在门口处。趁着人少,游走了儿时还未恢复的苏州街,心思没在这里,走起来,脚步快了许多,上了台阶,走出苏州街,绕过万寿山看到昆明湖。短程的小路上,旁人都在欣赏名胜古迹,拍照留念,赏景闻花香,而我,左顾右盼,只要看到有石头多的地方,一定亲自踏上,用脑里的记忆对比环视一周,这里不是,继续。
昆明湖、石舫、长廊,十七孔桥相继出现。它们一切都未变,昆明湖还是平静泛波,阳光下银光闪烁耀人眼;石舫仍是精雕华美,引无数人驻足观赏留念;长廊的长让人不禁进入漫步,迎面而来昆明湖上的清风,使人忘却停留,缓缓前行;十七孔桥在我眼中的画面只占据十分之一,但清晰可辨它的十七个孔,桥上行人如同粒粒而行的黑点。这里没有我要寻找的,但我也停留了一段时间,我回想着儿时,自己不会这样去看去感受,只会顾着吃自己携带的那时最美味的零食(维生素面包、榨菜、熟鸡蛋)。
喜欢及时记下文字。
因为喜欢。当这句话初次入耳,就不能忘,坐在朝阳剧场的红色椅子上,急着打开手机备忘录,记下这样一段段:
因为喜欢,就是因为爱,因爱你们。没有爱?哪来的喜欢?没有喜欢?哪里能生出爱?
喜欢,要像没有杂质的湖水,湖水里没有鱼儿,只有喜欢。有了鱼儿,便有了杂质,那怎么能成为喜欢呢?喜欢,是热爱,怀着名利的气息去喜欢,怎么能做热爱的事儿?
喜欢这些小孩子,因为他们就是那潭没有杂质的湖水,他们做事儿才称得上是真真切切的热爱。
我要像孩子一样——因为喜欢。带着童心,追逐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儿!
敲着敲着、写着写着、想着想着,所有的喜欢,我记忆里的喜欢,怎么那样像暑假书单里一本书——《朝花夕拾》呢?
喜欢分享读书。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又名《旧事重提》。“朝”表示早晨,这里指早年时候,“夕”表示傍晚,这里指晚年时期。书名的意思是早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摘掉或捡起,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晚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中年时期的人和事。
孩子们的事儿,待他们长大再看,捡起修改,就是我们的——朝花夕拾;而我的事儿,现在就是“朝花夕拾”。我怀着朝花夕拾的心情读着《朝花夕拾》,与作者那样亲近那样贴近。
欢迎阅读:
教师、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读书会” ——从教师读诗,家长文案,到读书方法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
© 2022 华人头条
服务热线 : 0591-83771172
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直播备案号 闽ILS备201708250005
举报热线:0591-83771172
举报邮箱:hrtt@52hrtt.com
1、本站(网址:52hrtt.com)为用户提供信息存储空间等服务,用户保证对发布的内容享有著作权或已取得合法授权,不会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2、刊载的文章由平台用户所有权归属原作者,不代表同意原文章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3、因平台信息海量,无法杜绝所有侵权行为,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们(福建可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hrtt@52hrtt.com),以便及时删除。